第SDA13版:顺德金版

广东东软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IT大学

冯嘉敏、张亚川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广东东软学院校园环境优美。

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孙伟

广东东软学院副校长朱爱红

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助理程学良

2023“名企HR进校园”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再过几天,广东东软学院将迎来许多朝气蓬勃的新面孔,来自五湖四海的4988名新生即将齐聚于此。这所华南地区IT专业高校早已对他们翘首以盼,因为今年学校各专业本科批次排位全线提升,新生整体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21年来的认可。近三年来,由于坚持聚焦IT及泛IT领域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逆势而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平均薪资比三年前还提高了10%。

  高校林立之中,广东东软学院是如何突围而出,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履新一年多的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孙伟表示,学校始终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明确服务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了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未来,学校还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乘风破浪,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冯嘉敏、张亚川 图/龙成通、张亚川

  初到华南IT学府

  与学生“零距离”,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走进广东东软学院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源于东大 始于东软”的刻字石。时间拨回到2002年,当时,带有东北大学基因的东软集团经过行业发展积累后又回归教育,乘着“资讯化”建设的时代浪潮,在南海创办了这所自带鲜明产业基因的IT专业高校。

  去年2月,孙伟从辽宁来到广东,接棒广东东软学院校长一职。作为一位IT博士,孙伟从教21年,曾在辽宁工程技术学院任教、在东北大学读博做科研,2010年加盟东软教育,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新校筹建等方面都经验丰富。

  但这一次,不同的办学环境,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广东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区域,产业布局比较密集,有很好的教育和产业环境。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培养出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这个问题,孙伟想了又想。

  他决定从学生和老师身上找答案。孙伟上任以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学校开展调研,走访全校28个单位、到课堂旁听、举办校长午餐会、召开教师座谈会,面对面倾听教师的心声。“学校的一切工作首先以学生为中心,要努力创造机会与师生多接触、多交流。”

  去年6月29日,学校举办校长午餐会,征集10名学子与校长共进午餐。报名者不限于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而是放眼全体在校生,让更多学子有机会向校长表达心声。征集通知一经发布,短短3天吸引百余名学子踊跃报名。“学校能否开设一个社团活动场地?”“图书馆的插座有点少。”“我想申请一个独立画室。”在交流中,孙伟快速了解到了同学们关于生活条件、学习资源、宿舍水电费、食堂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有学生希望利用早上的时间更好地学习,我们就把图书馆开放时间提前到7:30;有学生关心食堂饮食的质量和价格,我们就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了二维码,收集意见与建议;有学生希望准备考研时有固定自习室和座位,我们就规划了可以容纳四五百人的教室让学生申请使用;有学生反映天气变化会让操场运动不方便,我们就把操场改造为风雨操场……”履新一年多来,学生们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孙伟都放在了心上,一个接一个地逐步解决。

  教师的声音同样是孙伟关心的。“统计发现,我们有超过70%的老师生活在距离学校超过30公里以外的生活圈,每天七八趟教师班车开往广州、佛山禅城、南海桂城等地,老师的个人生活与学校教学节奏难以匹配。”孙伟表示,为了更好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规划了教师公寓和青年公寓,让教师在校内指导学生与生活更方便。学校还与当地政府沟通,通过租赁人才公寓等多种方式,解决人才安家的后顾之忧。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也被提上日程。孙伟表示,近一年,学校新建了G/H教学楼、后勤综合楼、26号学生宿舍楼、校园纪念品商店,并提升改造了运动设施,修缮了室内体育馆、AB座篮球场,翻新跑道,搭建风雨操场顶棚,进一步满足了办学发展需求。针对学生对实验室、自习室的需求,学校新建的大楼将提供更多教室、实验室资源供学生使用。

  民校突围战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业率保持超九成

  在配齐配强硬件设施的同时,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们一直有一个教育理想:教育能不能有一个交付标准?”孙伟解释道,大家通常认为,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老师,老师越好,教得越好。“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能有一个交付标准,老师只要按照规范性的标准去组织教学活动,就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标准,这个标准还能同时被学生、同行、学校评价,这就是我们希望探索的另一种把学校办好的方式。”

  为此,近年来,学校创造性提出TOPCARES方法学,积极推进TOPCARES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TOPCARES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一体化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以贯彻实施TOPCARES框架标准为主要路径,从培养目标、培养流程、培养环节、教学安排、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上,对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融合,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最大关爱”。

  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突围,离不开“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这也是广东东软学院在建校之初就明确的方向。在TOPCARES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格外强调特色化办学,依托东软IT企业特点,围绕IT及泛IT相关行业开设专业,打造特色专业集群,将IT知识和技能传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今年8月底的暑期,新生还未到来,校园已经热闹起来。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学期如期而至,学生们以项目为载体,将所学知识、专业技能与项目开发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是广东东软学院坚持多年的教学特色,背后藏着的是这所因“产”而生、随“产”而进的学校的产学合作基因。

  “多年以来,我们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是面向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更新换代很快,紧贴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广东东软学院副校长朱爱红表示,基于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就会邀请研究院的研究员、企业的技术人员等参与讨论,充分听取专业人士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要求老师及时把业界最新的动态教给学生,强调“四新”(新理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实践学期里,校外实践基地的老师会进校园,学生可以在项目、竞赛等中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建校以来,广东东软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3万余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广东东软学院有超过90%的毕业生留在广东就业,超过30%的毕业生留在佛山就业,为当地产业提供了更充足的人才支撑。近三年来,学校服务地方企业的研发计划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学校对当地产业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近三年来,即使受疫情影响,学校的就业率仍保持在90%以上。”孙伟表示,从第三方调查的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平均薪资比三年前还提高了10%。

  随着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提升,今年学校的录取分数和录取排位也“水涨船高”。在今年广东省本科批次物理类投档录取情况中,软件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5426名;网络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5594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7886名。

  蓝图谱新篇

  瞄准产业调整布局,以国际化视野办学

  站在建校21年的新起点上,这所IT院校的“掌舵者”为学校未来描绘了怎样的蓝图?

  孙伟表示,首先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从广东省和佛山市的产业发展需求来看,学校的专业规划与产业发展是相契合的。“佛山现在迫切需要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过去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的升级改造,需要大量的数字化、半导体、电子信息类人才去支撑。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办学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为区域人才需求提供支持。”孙伟说。

  其次是调整专业结构。除了坚持多年在IT与泛IT领域的学科专业布局外,学校接下来还将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工程、医疗健康领域,围绕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求,加大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力度。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孙伟介绍道:“东软本身就面向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我们希望结合东软自身的优势,培养医学与工学结合、医学与管理学结合的交叉领域人才,提供医疗健康管理和医疗健康服务的人员。”

  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孙伟表示,具体而言,一是增加实践学习比例,让实践学习融入日常教学中,课堂上精讲多练,学生带着笔记本电脑上课,在课堂上就能边听课边动手练习,甚至配合老师做相关项目的开发。二是缩减班级规模。开展小班教学可以让每一名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更充分。广东东软学院将进一步缩减班级规模,如当前正开展的实践学期,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是较为理想的状态,而大面积授课的班级规模将控制在30人~50人左右。

  增加实践学习、缩减班级规模,对师资队伍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孙伟表示,近一年来,学校已通过实施“强师计划”,进一步加大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师生比,达到缩小班级规模的目的。另外,新建研发中心大楼的投用也将为开展小班教学提供教室支持。“目前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有30%以上具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验,有10%左右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验,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得到专业训练。”孙伟说。

  此外,学校还将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将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学合作的特色,二是以数字经济和IT电子信息为主的专业特色,三是国际化办学特色。”孙伟认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很好的背景基础,有利于学校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方向。事实上,学校很早就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2004年就成立了国际合作部。升本后,学校加大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投入。

  “目前学校与西英格兰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海外教育。”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助理程学良介绍,该项目自2021年起正式招生,现已有超150名学生。项目依托本校的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而开设,要求三分之一的课程和学分必须由西英格兰大学老师进行授课,学生可共享中外优质教学资源。

  除此之外,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中也努力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程学良表示:“这种氛围在课程、活动等方方面面体现,比如学校引进了专业外籍教师,努力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既可以参与海外实习和带薪实习,也可以参加国际游学项目,经过锻炼后,他们有望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们通过教育赋能学生,让他们未来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人才。”孙伟说,这正是对学校“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办学理念的生动诠释。

  数读

  2003年,成立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广东东软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建校以来,广东东软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3万余名。

  目前,广东东软学院共设置了23个本科专业、10个专升本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IT与泛IT领域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

  2022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156项,在A+类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26个、二等奖78个、三等奖100个;喜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0个国家级奖项,首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5项,首次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三等奖。

  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24%,平均月收入5768元,94%的毕业生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2022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为100%,90.5%的毕业生在广东就业。

  在2023年广东省本科批次招生中,广东东软学院各专业最低录取排位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其中,本科物理类投档录取情况,软件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5426名;网络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5594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最低排位较上年提升了7886名。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顺德金版 SDA13广东东软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IT大学 冯嘉敏、张亚川2023-09-04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