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到三个月,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9月1日正式落地。包括六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全国性银行当日降息,将中、长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其中1年期下调10个基点,2年期下调20个基点,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个基点。记者对比发现,此次下调幅度大于上一轮,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王楚涵
最高下调25个基点 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大多是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55%(邮储银行是1.58%),2年期下调20个基点至1.85%,3年期、5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2.2%、2.25%。
12家股份制银行中,整体来看,定期存款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挂牌利率普遍分别下调10个基点、20个基点、25个基点、25个基点。
不过,由于股份制银行此前挂牌利率不同,各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后具体的存款利率也不一。以中信银行挂牌利率为例,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75%、1.90%、2.25%、2.30%;平安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由此前的1.85%、2.3%、2.5%、2.55%调整为1.75%、2.10%、2.25%、2.30%;招商银行调整后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则分别1.55%、1.85%、2.2%、2.25%。
“调整后,20万存3年利息将少1500元。”广州有国有大行理财经理介绍说,实际的存款利率可在挂牌利率基础上加点,其所在银行网点的存款实际利率开始下调,其中1年期利率从1.9%下调至1.8%,2年期为2.3%下调至2.1%,3年期为2.6%。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此轮存款利率下调一旦落地,将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形势做出的第三轮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此前,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是2022年4月建立的,旨在引导各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上一轮银行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即今年6月,同样是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彼时,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0%;2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降至2.45%和2.50%。
分析:为贷款利率再调降保留空间
由于当前存款利率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报价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这也是本轮降息的原因。LPR今年进行了两次调价,6月20日,LPR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下调10个基点;8月21日,1年期LPR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保持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上半年虽然落地了多项负债成本管控举措,但由于定期存款难以即刻完全实现重定价,负债端的改善程度相对有限,难以对冲LPR报价连续下调及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等对资产端定价的挤压。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状态难改,后续政策层面和商业银行均具有继续引导存款利率下调的必要。
光大银行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对于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已有充分预期,一方面,近年来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部分银行净息差已经跌破1.8%监管合意水平,部分银行充分利用市场化存款利率机制,主动管理负债,稳定净息差;另一方面,8月31日晚间,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银行主动管理负债,合理降低存款产品利率,有利于缓解银行接下来调降存量和增量房贷利率下调带来的压力,同时可更好地让利实体经济,促进就业和内需,推动经济加快恢复。“按照目前部分中小银行同样面临净息差压力等,预计随后中小银行将陆续跟进。”周茂华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8月17日,人民银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预测:存款利率仍有下行趋势
展望后续存款利率的趋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金融让利实体、银行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更提高了银行负债端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预计后续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幅度需要结合存量按揭利率下行的情况来看,预计10~30个基点均有可能,除此以外,还可能采取限制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等相对高息产品的利率上限,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等方式。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不过,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中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所以对于居民来说,一定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追求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高风险;如果追求稳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周茂华也建议,居民应理性看待目前国内宏观经济、金融所处的特殊阶段,普通投资者需要适度调降金融产品收益预期,同时,国内金融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投资者需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可以在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需求情况下,多元化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