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群英秀
横沥镇正在创建广东省“禁毒示范镇”,在强化人、财、物保障,创新宣教和做实帮扶等多方面积累了可复制的毒品问题治理特色经验。李占超,作为横沥镇禁毒办专职副主任,付出了不少智慧和努力。
文、图/葛宇飞
一个中心引领组织保障
在恒泉社区狭窄拥挤的老街里,横沥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外表并不起眼,但走进去却给人一种亮堂温馨的感觉。这里可以称得上横沥全民禁毒实体化运转的中枢“大脑”。
蓝色治愈系的墙壁,木色简约风的座椅,在这样的装饰环境中,社工李春燕正在和戒毒康复人员阿明(化名)沟通。他们眼前摆放的向日葵饱满灿烂,和墙上“让阳光走进来”的字眼相呼应。
阿明是这里的常客,已成功戒毒7年。在中心和社工的帮助下,他现在在横沥的一企业做品质检测工作,月薪已过万元。“要让戒毒康复人员愿意来、主动来,一有事就想到这里。”李占超亲自牵头了中心的建设,不论是硬件还是服务都打造得极具温度。
在他总结的“九化”并举创建广东省禁毒示范镇的经验材料中,首先提到的是政府的支持,组织、阵地、队伍的保障。
在硬件建设上,横沥高标准建设了禁毒教育科普馆、主题公园、反诈长廊等群众教育场所,并在学校、住宅小区等建设51个禁毒宣传阵地。
在强化组织联动上,镇村两级都有领导小组和实施考核方案,农村毒品治理工作还纳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形成了上下联动工作体系。
在人才专职化上,横沥配有9名社工,其中冯宛宁还是全国首批高级社工。“能写能说了,才会有系统的工作思维。”为了让这些社工更加专业化,李占超鼓励他们以项目和案例的方式参加省、市“益苗计划”等各类比赛和路演。不少项目都有获得奖项或者资金扶持。
一系列项目汇聚爱意温情
夏日炎炎,隔坑上车岗村的“乐善心田”内热火朝天。戒毒康复人员阿凯(化名)在烈日下耕耘,热和累被心里的充实感冲淡。阿凯成功戒毒后背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却长时间找不到工作。
在社工的帮扶下,他来到了“乐善心田”工作,剪下八斤紫苏叶就日结100元。“乐善心田”是横沥镇打造的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的公益实践基地。基地以紫苏种植为主要产业,以“政府+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方式运作。其整体运营系统化,可以说一举多得。戒毒康复人员可以来基地就业获得收入,基地的销售收入又可以反哺禁毒公益。同时,基地融入禁毒宣教开展农耕体验,并汇聚爱心企业、志愿者认领“责任田”,广泛和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联动共建,以“滚雪球”的方式延伸公益触角。
“让社会形成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接纳意识远比解决一两个人的就业更有意义。”李占超觉得,首先要破除的是大众对待戒毒康复者的“心魔”。他们希望这些人将来不仅可以在基地工作,还能被参与过基地活动的各类爱心企业所接纳。“就业是他们融入社会,拥抱家庭的重中之重。”李占超说。
耕耘心田,迎接阳光。横沥在禁毒的预防宣教和康复帮扶上耕耘了可不止这一块田。项目化是其让各项工作脱虚向实和精准落地的思路。“爱相随·伴成长”项目精准帮扶困难戒毒康复家庭的子女,让他们从小形成健康不自卑的性格。“粤虎新声音”及新候鸟乐队、禁毒达人秀等将禁毒宣教和音乐文艺相结合,传播喜闻乐见的“禁毒好声音”。
横沥还成立了全市首个禁毒协会,联合镇内的艺术类培训机构组建了禁毒公益联盟,在禁毒社会化格局的构建上做了系列颇有成效的探索。
工作的尽头是情怀
“你沉下去了,看到了,用心了,才会被触动,才愿意主动干工作。”被同事和帮扶者亲切称为“超哥”的李占超是个责任心很重的人。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身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揽活儿干,愿意加担子。阿刚(化名)是横沥一名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家有老小,因为吸毒,不仅散尽家财,还身患癌症。对于这样因吸毒导致的深度困难家庭。李占超用心用情的走访帮扶经常会超出本职工作的范围。吸毒者集违法者、受害者和病人于一身。李占超觉得对待戒毒康复人员“必须心宽心细,要带着感情服务。”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