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DA13版:顺德金版

顺德“95后”作家潜心钻研自梳女文化

罗俊贤正创作自梳女长篇小说 展现特殊历史时期特殊群体的独立与担当

王名润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罗俊贤在冰玉堂查看自梳女旧照。

冰玉堂(甘培田摄)

  作家简介:

  罗俊贤,1995年生于顺德均安。《佛山文艺》首期作家训练营学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顺德区作家协会理事,顺德区第九届阅读之星,中学语文教师。作品散见于《佛山文艺》《岭南文学》《青年文学家》等,著有个人文学作品集《贤话多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除署名外)

  罗俊贤是顺德均安一名“95后”语文老师,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青年作家,潜心钻研曾在珠三角地区独有的自梳女文化现象。

  笔下流淌的文字,源自他对自梳女群体的深入走访:罗俊贤曾跟随纪录片《重走南洋路》摄制组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采风,与当地人及赴海外打工的自梳女对话,希望用文字深度还原这段尘封的历史。

  均安沙头,是自梳女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保留了七夕独特的民俗习惯,还保留着象征自梳女文化印记的建筑——冰玉堂。在七夕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冰玉堂,聆听这位青年作家创作自梳女主题小说的初衷。

  结缘:

  心怀感恩 要为自梳女文化写书

  走进冰玉堂,这里绿植萦绕,满目苍翠,斑驳的墙体承载着70多年的印记。从小就热爱文学的罗俊贤,以自梳女文化为自己文学创作的“起点”。

  在广州读大学时,罗俊贤修读的是中文专业,2017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均安,成为建安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一直坚持读写创作的他笔耕不辍,后被吸纳为顺德作家协会、佛山作家协会会员,成为顺德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之一。

  罗俊贤开展文学创作,离不开一个主题,即自梳女文化。自梳女,又被称为“姑太”“妈姐”,指的是梳起不嫁的女性,曾分布在珠三角地区。20世纪30年代,她们大多结伴而行,漂洋过海,近的赴广州、香港等地,远的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挣钱,是特殊历史背景下衍生的特殊群体。

  结缘自梳女,源于父亲口中心心念念的“柳卿姑太”。罗俊贤告诉记者,柳卿姑太是他爷爷的姐姐,当时,靠着姑太在外打工挣钱的经济支持,罗俊贤父亲在求学阶段的绘画梦得以实现。“从小,爸爸就跟我讲述很多关于姑太的故事。”罗俊贤回忆道,“爸爸常说,没有姑太,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幸福生活。”尽管没有见过姑太,然而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罗俊贤对这段经历却记忆犹新,并深刻地影响着他后来的文学创作。

  大学教授的一堂课,更是激发了罗俊贤的创作欲。大二时,中文系有一门专业课是《海外华文文学》。罗俊贤回忆,讲台上,陈涵平教授正娓娓道来他陪伴作家朋友张翎到江门开平碉楼采风的故事;讲台下,是一双双对文学大咖崇拜的双眼。受此影响,罗俊贤心中的文学创作热情仿佛被点燃,“当时,我想到了柳卿姑太的故事,这些予我生命、伴我长大的故事。”源于初生牛犊般的热血和冲动,他毅然定下目标:要为姑太写一部小说。

  采风:

  走出国门 赴海外追寻自梳女足迹

  调研是行动之基。在提笔创作之前,罗俊贤开始进行深入的走访,而抵达的第一站就是均安沙头。他表示,之所以选择沙头,从自梳在外的人数来看,这里最多;从故事的典型性来说,这里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始建于1950年的冰玉堂(又被称为“鹤岭静安舍”),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座自梳女集资筹建、留存自梳女活动印记、展览自梳女文化、开展传统活动的场所,于2006年成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年前,仍在大学求学的罗俊贤,背起行囊在沙头村的大街小巷穿梭、采风。在冰玉堂,他看到年迈的姑太,或坐在木椅摇着蒲扇乘凉,或泡上一杯咖啡静享岁月静好。2014年的暑假,在父亲的引荐下,罗俊贤有机会跟随当地乡贤、摄影爱好者信廉伯。两位忘年之交结伴而行,一人用文字书写,一人用镜头记录,这些都成为罗俊贤笔下难得的鲜活素材。

  2016年4月,罗俊贤从父亲处得知,均安镇计划联合顺德电视台拍摄一部以自梳女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重走南洋路》。彼时,罗俊贤喜出望外,于是多方联系到均安宣办,最终得到一个自费跟访名额——跟着摄制组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采风。这段宝贵的经历,罗俊贤把它写进了散文《又是一年月圆时》,几经修改后发表在《佛山文艺》。

  触动

  可爱又可敬 盼深度还原自梳女群体

  “如果我一直囿于在沙头,或是均安,不走出去,实地来到姑太们打拼的社会,也许我很难进行深入的创作。”罗俊贤坦言,若局限在一地,一方面一手资料匮乏,另一方面,自梳女的年纪越来越大,表达能力较弱,传递出来的信息有限。因此,他非常珍惜10天的海外采风机会,这对于他日后的深入创作大有裨益。

  在采风过程中,罗俊贤对自梳女对家庭的奉献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在走访时获悉,当时,自梳女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一个职业叫代书先生,专门为他人读信和写信。“自梳女出门在外,最盼的是家人来信,最怕的也是家人来信。”罗俊贤了解到,“代书先生读完信件,姑太们很多时候第一感觉就是生气,因为信中大多数是表达了家中的困境,希望她们寄钱回家。”

  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让罗俊贤深深地感受到,姑太们既可爱又可敬:可爱在于,她们也会有情绪的宣泄;而可敬体现在她们为家庭、家族的奉献——而这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显得弥足珍贵。

  罗俊贤走访获悉,自梳女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多是在富人家当保姆,而其中一大优势在于自梳女的厨艺了得,常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即是顺德。如今,顺德均安积极推动的“妈姐菜”,就是在深度还原自梳女拿手好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成为顺德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

  文学创作不止步

  传承本土优秀文化

  从2014年起,在读大学的罗俊贤就开始筹划自梳女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目前,罗俊贤已整理好手上的资料,设定了故事的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五万余字的文稿已完成,记载的是一群普通农村女子自梳下南洋的历程,小说计划完成十五万字。

  “我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在于铭记这段历史以及这些特殊的群体。”在罗俊贤看来,自梳女最重要的精神内核,首先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凭借一双手创造财富,支撑家庭(家族),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她们为自己想得少,为家人想得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

  沙头社区妇联主席黄艳雯对青年作家罗俊贤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记录自梳女文化的举动点赞。她表示,冰玉堂筹建之初有400多名姑太筹资建设,如今,沙头社区仅有4位姑太在世。近年来,为保育自梳女文化,沙头社区已举办六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还联合学校开展美育课堂,传承乞巧文化。她表示,七夕不仅仅是传统情人节,更是心灵手巧的女孩们展示精湛手艺的节日载体,传统节日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顺德金版 SDA13顺德“95后”作家潜心钻研自梳女文化 王名润2023-08-22 2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