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名医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寄梅经历了小儿先心病外科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到如今领跑全国。手术量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病人大多是疑难病例,医生们不得不时常保持高速运转,他自己也是这样。
2010年初,陈寄梅领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为一例胎龄仅26周、体重仅640克的早产儿成功进行了心脏手术,该手术创下国内同类手术体重最轻的纪录(2010年)。
2015年,陈寄梅参与了我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外科手术,2016年又参与了我国首例胎儿先心病的宫内介入治疗术,作为负责人之一,他领导开创了我国先心病治疗新的里程碑。
作为一名手持“金刀”的心外专家,陈寄梅每天戴着放大镜,拿着比绣花针还细的弯针和细若发丝的缝线,在患儿小小的心脏上飞针走线;作为省医省心研所所长、心外科主任,陈寄梅几乎都是接手最复杂最危重的心脏外科手术,危机处处,刀尖行走,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判断偏差,病人可能就失去机会,每年手术量达600余例急危重症病例,手术一台一台撵着做,长年伴着患者战斗于生死第一线。
从医33年,陈寄梅救“心”5000余例,其中复杂、重症病例手术1000例以上,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体现了非常过硬的专业能力。
很多人以为“先心病是少年儿童的病”,其实不然。陈寄梅关注到,相当数量的先心病患者因为各种原因直到成年都未有效治疗,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省医率先在全国开设了首个成人先心病病区,普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专业概念与诊疗共识,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策略与流程,极大提高了我国成人先心病的外科救治与管理水平。
如今,省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建立起先心病全生命周期防治的单位,在这里,先心病从胎儿、早产儿、婴幼儿、儿童、青年、成年、老年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他们的努力,使得省医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走在了中国最前沿,走向了国际领先。
陈寄梅坦言:“我的一切几乎围绕着临床与科研转,围绕着科室与医院转。”为了能10分钟内跑回医院,他20年前将家从白云区搬到省医附近;为了拉近与小患者距离,他长年保持着标志性的“西瓜头”发型……日复一日,陈寄梅心怀大爱,披星戴月地忙碌着,只为帮助更多生命重新扬帆起航。
名医简介
陈寄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外科主任、心外科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体外生命支持与循环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血管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医生”等光荣称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医者心声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排名首位的出生缺陷疾病,据估算,全球先心病患病人数约1300万,该病是儿童青少年人群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先心病逐渐由一个以儿童病人为主的疾病转变为以成年患者为主,需要医生的关心和重视,更需要临床多学科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