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艺考、强基、竞赛、直博、保研……“同学来了”第二季暨广报求学2023优秀学子分享会昨举行

展现多元成长路径 搭建沟通桥梁

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王婧、林霞虹、曾俊
优秀学子与家长一起畅谈学习经验。
观众在活动现场打卡。
观众认真倾听优秀学子们的分享。

  昨日,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广报求学和广州日报·粤传媒承办的“同学来了”第二季暨广报求学2023优秀学子分享会在广州市海珠湖公园举行。分享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浙江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多位准大一、研一新生,讲述了他们的求学故事与成长之道,部分优秀学子家长也分享了独到的育儿经。尽管升学路径不同,专业方向多样,但他们都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求学阶段非常重要、需要培养的能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王婧、林霞虹、曾俊 实习生刘滢、汪圆圆、舒菲扬、黄梓晴、何慧琳、郑力维、黄淑慧、陈佳怡

  探索自我 坚定选择

  艺考、强基、竞赛、直博、保研……优秀学子们以自身经历说明,升学通道多元,应该探索自我,找到感兴趣的目标,朝目标坚定前进。

  刘梓琪(广州市真光中学)

  “强基计划”→浙江大学哲学专业

  锦囊:遵从本心,走上自己的路

  对自己的选择,刘梓琪说:“哲学是很奇妙的专业。”强基计划、高考首选科目历史、选择哲学专业,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使得刘梓琪的升学选择看上去,像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因为这条路很少人走,也就是说这条路的开发潜能还很大。因为少有人走过,所以能够看到很多的希望、潜能。”刘梓琪说:“我希望这个选择,可以起到像‘先驱者’一样的作用,也可以打破某些偏见。让大家看到原来这个学科,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做,是这么有意义的。也希望大家都能够遵从本心,走上自己能走的、想走的路。”

  马丹仪(广州市艺术中学)

  艺考→广州美术学院

  锦囊:坚持学习、画画“两手抓”

  谈及升学路,马丹仪坦言自己从小就对美术和创作很感兴趣。虽然身边人认为走艺术这条路“费用高、回报低”,但是她本人坚定兴趣选择,坚持学习、画画“两手抓”,同时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来检验自己的画画水平。

  走上艺考这条路,与老师发现马丹仪在美术方面有天赋有很大关系。在老师的建议下,她的父母也从有所顾虑到最终支持。马丹仪从初中开始学习漫画、素描色彩,为后续考上广州市艺术中学打下了基础。她说,艺考并不“易考”,一路走来,除了兴趣和天赋,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帮助,个中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庄诗昊(中山大学药学专业本科)

  免试推荐→中山大学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锦囊: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庄诗昊看来,高中阶段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有的科目需要记忆,有的科目需要理解,这就需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庄诗昊说,进入大学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节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自己在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选择中保持好节奏。谈及提高学习效率的独家“秘笈”,他认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他还特别提到要拒绝“假努力”,每天学习告一段落时要及时复盘所学内容。

  投入竞赛 受益终身

  徐画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本科新生

  竞赛经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广东赛区一等奖

  锦囊:考虑好资源支持、学习能力和保底下限。

  今年高考,徐画取得672分,成为港科大(广州)“直博班”的一名学生。对徐画来说,高一决定走上竞赛道路是水到渠成的。不过竞赛之路并非一片坦途——文化课和竞赛课很难同时兼顾。但参加竞赛,让徐画在面对挫折时依然有一颗非常坚韧的心。对于有兴趣冲刺竞赛的同学,他建议:第一,要看身处的环境(比如学校、教练等),是否可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第二,要看学习能力,能否跟上竞赛学习节奏;第三,要考虑竞赛道路遇挫后,保证升学的下限不会太低。

  李炯霖 北京大学化学专业

  竞赛经历:高一时曾参加化学竞赛

  锦囊:感受研究知识本身的乐趣

  李炯霖在高一时因兴趣选择化学竞赛,虽然起步较其他同学晚,要付出更多努力与精力,但每天与化学相伴、研究学科、与同伴探讨都让他感受到纯粹的快乐。“之后更长的一段人生里,可能我们会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事物,我认为这时应该要更深入地去学习。”李炯霖说,竞赛磨炼出的学习能力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例如总结能力、融会贯通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学竞赛时抱有满腔热情,能在其中感受到研究知识本身乐趣的同学,竞赛这条路完全可以走下去。”

  听众反响:干货满满 “嘴替”担当

  本季“同学来了”的“优秀学子阵容”吸引了数十组家庭,他们带着有关不同升学路径、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困惑前来。圆桌会结束后,学生嘉宾立即被观众团团包围。六中新高一学生家长陈女士说,孩子对竞赛特别感兴趣,但无奈的是“冲劲”不足,因此今天特地来请教两位有竞赛经验的学长。

  “今天收获特别多——学习方法,亲子沟通,我打算回去和孩子一起复盘,未来如何走好从校园到社会道路。”孩子就读于南沙广附的刘女士说,上初一后学科骤多,孩子无从下手,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今天特地带娃来听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也有家长感慨道,“经历过竞赛的磨砺和曲折的孩子成长迅速,自我认知、表达能力、规划意识都特别突出。”

  周女士家的孩子目前读小学三年级,兴趣爱好广泛,但是学科成绩不甚理想。今天她冲着艺考相关话题前来。现场听了分享后,周女士说,几乎所有同学都提到了“热爱”这个关键词,只有真正热爱某件事,才能支撑他们克服困难走下去。家长确实要考虑这一点,在学业上给予孩子充分支持和恰当引导。

  来到现场的杨女士家有两个孩子,哥哥目前上初中,妹妹上小学。她表示,有些道理家长直接和孩子说,效果远不如优秀同龄人分享介绍的好,家长也需要“嘴替”,广报求学的“同学来了”系列活动很好地搭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同学来了”知多D

  “同学来了”是由广报求学和广州日报·粤传媒联合打造的精品升学交流平台,每年暑假,我们邀请当年新晋大一学子,和广大学生、家长面对面畅聊升学路径,共话成长之道,激励中小学生在追求学习成绩的同时,不忘挖掘自身兴趣爱好,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

  求学君将于下周带来各位嘉宾分享内容的详细报道,广大家长和学生可关注“广报求学”微信公众号(ID:gzrbqxzn)获取更多信息。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3版:要闻
   第A4版:都市新闻
   第A5版:深度
   第A6版:美术·闲情
   第A7版:体育
   第A8版:这一周
展现多元成长路径 搭建沟通桥梁
两车相撞乘客被困 辅警夫妻协力救助
邻居家空调外机又热又吵 业主起诉要求拆除获支持
今天还有雷雨
海珠区工业大道(宝业路)人行天桥升级改造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