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三万里》里,高适少时说话时有口吃,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每当看到文字,就像看到那些墨迹化作蝌蚪游走了。高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独自完成阅读,他不得不请村里的小孩读给他听,才能对文字有所理解。但他最终克服了阅读障碍,用一生的努力建功立业。
“阅读障碍”,又称“读写障碍”,又称“诵读困难”或“阅读困难”,是一种学习障碍和特定的语言障碍,起源于基因和神经系统。
2013年起,广州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儿童群体服务研究与服务实践。长期跟进该群体服务的馆员方筱盈介绍: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读者量庞大,当中有许多阅读能力高低不一的读者,“暑期儿童伴读活动”就是为了帮助阅读能力较弱的儿童读者,提高、改善他们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泽彬
读写困难儿童的常见表现
据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舒华教授的说法,按照10%的发生率统计,我国约有1500万儿童受到读写障碍的困扰。据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读写障碍研究学者束漫博士等专家的研究,读写困难儿童常有如下表现:
(1)阅读习惯不良,例如朗读时摇头晃脑、情绪不安或者读着读着就不知读到何处,或用手指着字读,或捧书太近或太远,或头部歪斜、书本歪斜;
(2)朗读声音过高或过低、音色单调、声调过高或过低,不能清晰地发音;
(3)朗读经常出错,朗读时添加字词、遗漏字词、结结巴巴,某些字词用其他字词代替,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等;
(4)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能忘记;
(5)听写成绩很差;
(6)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
(7)阅读速度慢;
(8)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9)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与“祝”弄混;
(10)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学习字母困难,经常把Q看出O;
(12)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此外,还会有这些特征: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以及使用筷子动作笨拙;逃避书写、阅读,对书本特别抗拒;协调性差,精细工作不擅长;考试经常答不完题目; 人际交往有困扰,内向害羞或性格急躁等,还会伴随多动症、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在家也可以进行读写训练
方筱盈介绍说,伴读并不是简单地陪伴孩子阅读。“伴读”是指由阅读能力较强的家长、老师、志愿者或高年级同学为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进行“陪伴阅读”,每天10-15分钟,持之以恒。伴读过程中,通过伴读者的朗读、讲述,同时结合互动游戏等元素,使儿童对图书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得到改善,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如果是在家里,又如何对读写困难儿童进行读写训练呢?束漫博士等专家也提供了一些细致的方法,比如:
(一)使用卡牌工具,以多感官教学、视觉策略为指导的识字方法。卡牌工具可以包含生字卡、塑胶字、积木字、部首卡、磁性卡、句子卡等,从强化生字练习、认识字形结构、掌握句子书写逻辑等角度,进行针对训练。
(二)视觉空间认知能力训练。比如触摸、记忆并描画图形。将黏土或橡皮泥搓成细绳状,摆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孩子用手触摸、确认上一步制作的图案。制成沙盘,让孩子在上面画出同样的形状。接下来,家长在纸上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作为示范。让孩子在沙盘上画出上述图形。熟练完成上一步后,孩子可以开始在本子上进行练习。家长示范,孩子临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细节)。
(三)视线追踪训练。
眼球运动方法一:事先准备一支尾端有明显标志物的笔,坐在孩子对面,告诉孩子保持头部不动,只能转动眼睛。将铅笔放在距离孩子眼睛正前方约五十厘米处,缓慢移近,直到距离面部两三厘米处停止,让孩子练习对眼。这时候要确认,孩子看到的是否只有一个目标物。
眼球运动方法二:家长与孩子相对而坐,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准备一个与足球相近的球体,一开始将其径直慢慢推向孩子,随后可向左或向右斜着推,让孩子练习接球。熟练完成第二步后,可尝试进一步提高难度,如逐渐加快推球速度、减小球的尺寸、增加球的数量等。熟练完成第三步后,再将场地移至餐桌,与孩子相对而坐,在桌上练习滚接球。随后可以尝试增大难度。将球扔向地面,弹起后让孩子接住。
家长反馈
从泛读到精读 阅读之路越走越远
有位连续参加了三年“伴读计划”的家长说:“每年暑假,孩子都很期待来图书馆参加伴读,第一届伴读使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每到假期,就会到图书馆背回一大书包的书;第二届伴读,孩子学到了阅读方法,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第三届伴读,到了今年,已经将伴读视为度假的好去处,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今年不仅从泛读发展到精读,而且还准备自己的创作‘小剧本’。”她由衷感慨道:“孩子的阅读之路越走越远!”
志愿者心得
伴读时用语调、神态、肢体把故事演出来
伴读志愿者罗梦婷回顾2016年那个暑假时说,非常有幸通过学校志愿组织参加广州图书馆的“伴读计划”。“图书馆老师给我们志愿者培训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讲故事不仅仅是把文字读出来,更是可以用语音、语调、神态、肢体动作等把故事‘演’出来。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有的孩子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随便一句话、一幅图片就是一双翅膀,带着我们越飞越远;有的孩子则抱着求真严谨的态度,童话故事中的一句话、一幅图片也能让他们积极思考,不断与现实世界对比。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如今她已是一名英语老师,每当站在讲台上讲绘本时、设计教学过程时、引导害羞的孩子发言时,她都能想到当年为伴读志愿者培训的老师,都能想到她遇到的可爱的孩子们,为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理解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