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群英秀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在中堂镇,有一个极具特色的禁毒宣教项目。在镇禁毒办的指导下,以陈艳君为社工组长的团队没有摊大饼,而是选择了小切口,精准针对校园里的边缘青少年开展关爱和预防教育,收获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精准化开展宣教
在不少学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孩子会成为“边缘人”。这类群体有潜在的高危吸毒风险。如何跳出讲课式、摆摊式的常规模式,精准化有效果地针对这类群体开展禁毒宣教是陈艳君近年来花心思较多的事儿。
她和团队持续开展了“青春不孤‘毒’,关爱边缘青少年义工同行”项目,该项目先后获团省委“益苗”大赛重点培育和持续扶持项目奖,并在中堂镇17所学校常态化落地开展。
社工先到学校里面招募培训志愿者,将他们培育成禁毒宣教骨干。骨干们再利用同学关系或“朋辈影响”去带动边缘青少年群体,在结伴成行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也主动加入到志愿者群体中来。边缘青少年群体成为禁毒志愿者后再继续“以旧带新”,让自己的朋友和家长也参与进来。最后,社工、骨干、边青、家长一起组团走出校门,到社区中开展禁毒宣传。
这样一来,既除掉了潜在的吸毒风险,又壮大了志愿宣传队伍,还促进了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项目可以一举多得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折射了这个项目的一举多得。
小明(化名)是初一年级学生,其各种行为比较符合边缘青少年群体的特征。社工发现已成为禁毒志愿者骨干的小智是他的好朋友,便让他们两人结对。有了小智的关心,小明渐渐打开心扉,融入到志愿者群体中来,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在一次学校禁毒宣传中,小明第一次公开宣讲,社工偷偷地邀请了他的老师和家人到场观看,这让小明很是开心。
能够在老师和母亲面前表现并获得赞扬和认可,小明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闪光点。这促使他更加愿意为禁毒团队付出,也让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和沟通,理解了老师和母亲对自己的关心。
和服务对象交朋友
陈艳君曾被评为东莞市优秀社工,其主导的个案“你是我前行的动力,戒毒也有希望”也曾获东莞市优秀禁毒社会工作个案。
提到从事禁毒社工整10年来在工作上幸福的事情,她谈得最多的还是和戒毒康复群体亲密的友谊。“社工和服务对象关系的尽头应该是处成朋友。”
阿明(化名)在成功戒毒回归社会后一直和陈艳君保持联络。在他结婚和有了小孩后都第一时间给陈艳君报喜。“现在想想这些都有打鸡血的兴奋感。”陈艳君言语间,流露出喜悦。
陈艳君还担任中堂镇禁毒协会会长,该协会汇集了辖区内的爱心人士和企业,针对涉毒家庭开展点亮微心愿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