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造”墙外香

  今年上半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还只是一个起点,高盛研报指出,中国汽车出口未来数年将持续增长,数量将从2022年的270万辆增加到2030年的850万辆。在利好消息推动下,6月底以来,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造车新势力”股价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

  高盛研报认为,此轮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然而,愈发多行业信息表明,中国汽车出口优势还有“性价比”。

  近日,大众ID.3在中国市场售价不到德国市场售价三分之一,成为行业热点。对此,大众汽车给出三点回应。其中,排在首位是“生产成本”。大众汽车方面强调,从劳动力到能源,再到零部件供应,中国汽车市场均具有生产成本优势。

  福特中国方面也表示,目前在中国生产的领睿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福特经销商抢着要中国产的福特车型,“尺寸大,配置全,好卖”。而在更早的时候,本田、通用、特斯拉也将在中国生产的车型售往海外,甚至返销本土。

  与此同时,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海外广获好评。比如,比亚迪海鸥获得欧洲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认为其性价比超越欧洲同类车型一大截。

  凭借技术领先和高性价比,中国生产制造汽车正在全球经济大循环中占据主动,这与部分国内消费者的固有感知相反,同时海外用户也显然还未适应这一反差。

  中国汽车正在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成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汽车出口还面临包括评审、建厂、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挑战。

  电动化转型慢,福特、通用、大众、丰田、起亚等国际车企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们以更大魄力,“钉”在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积累实力,“升级打怪”。和他们一样,中国汽车出口要迎难而上,坚持在全球汽车的大海里游泳。也只有如此,中国汽车才能建立起全球视野、全球格局和全球竞争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标题导航
~~~
汽车产业的“包邮区”经验启示录~~~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广东·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中国造”墙外香
产业集群如何变“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