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城管委会携手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广州首个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金谷联盟”,深挖大学城创新资源富矿,补齐科创金融服务短板,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通道”。
与此同时,《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审议通过,大湾区“智核”广州大学城将全力推动创新创业集聚,将涌流创新资源导入产业发展……
连日来,位于番禺小谷围岛上的广州大学城动作频频,实招不断,剑指大学城发展关键命题:将科技成果、创新资源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繁茂“产业林”“创新谷”。
当下,广州大学城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奋力夯实番禺“智造创新城”的战略定位,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发挥大学城湾区“智核”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二次创业”号角,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将广州大学城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动能,以“智核”引领“智造”,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肖桂来 图/李波
“二次创业”再起航 破题创新转化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选址番禺区小谷围建设广州大学城,让小谷围迎来了新世纪的华丽蜕变——从一个静谧的江心小岛变身一座人文荟萃的大学城。此后广州大学城扩容发展,南岸区域新增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3所高校。
从建设之初,广州大学城就承载着打造“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的使命。在大学城基础之上孕育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发展平台,更昭示着大学科教资源的集聚仅是第一步,再造科技创新中心、产城增长极才是最终目标。
广州大学城从2004年9月1日迎来首批高校学子至今,经过二十载发展,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科教和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湾区“最强大脑”“智核”。如今,这里高端人才富集,坐拥12所高等学府,20万师生资源更是占据国内大学城在校生人数榜首位置。其中,院士(含双聘院士)6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长江学者38人等。
这里创新资源集聚,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及市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210多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领域。
这里产业集群成势,建有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创智园、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孵化基地、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5个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700家……
产学研城一体化,是每一座大学城都努力突破的方向。如果说造就了一座全国最成功的大学城,是广州大学城的“第一次创业”。那么“第二次创业”,则剑指一座具有持久活力、强大引领能力的创新城、产业城。
企业创新蔚然成风 培育产业茂林
在去年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的榜单之一——2022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单之中,广州共有16位创业先锋上榜,其中番禺区占6席,他们均来自番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虽没有大的制造业、工业企业,但广州大学城坐拥一批以未来科技和应用型技术为代表的科创型企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型科创类企业孵化载体。”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广州大学城已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1200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市“三个一批”企业5家,培育了全球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小鹏汇天、探迹科技)、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星云开物、九尾科技)、广州高精尖企业2家(星云开物、探迹科技),以及论客、易方信息等“单打冠军”企业。
广州大学城何以拥有如此大魔力,孕育一个个创新领军企业“种子选手”?答案很简单:人才与创新土壤。
在九尾科技的创始人兼总裁甄蔼仪看来,广州大学城始终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大学城不断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始终瞄准最前沿。比如,现在布局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飞行汽车、Web3.0等,都代表了未来产业方向。”
在“全球独角兽”创新企业——探迹科技创始人兼CTO陈开冉眼中,广州大学城是技术型企业创新的启蒙摇篮。他认为,广州大学城应注重发挥大学生和科研群体较强的技术优势,推动更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方面的企业和产业链集聚发展,走“轻资”模式的硅谷科创发展道路。
广州市委市政府、番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创高质量发展工作,高站位推动实施《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总体方案》,高规格升格设立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促进中心,高水平举办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打造“青蓝国际创新创业计划”IP品牌,持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潜力,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今年以来,乘着科技自立自强的东风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抢借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落户之机,广州大学城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成果发现“体系化”、项目对接“常态化”、资本赋能“精准化”、人才培育“多元化”。建立健全“项目产业化高校行”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高校项目路演活动、技术成果对接会,畅通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攻关课题“双向奔赴”的沟通桥梁。深化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畅通企业攻关需求与高校实验室资源对接渠道。策划实施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进一步激发大学城“创二代”群体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动力,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打造广州大学城“专精特新”后备军。
弄潮珠江口,“智核”引领“智造”
大学城之于城市,不仅仅是人文底蕴、城市精神的传承者,还是捕捉变革、培育未来产业的“梦工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城市纷纷竞逐珠江口,置身其中的广州大学城早已嗅到时代大机遇。
全国造车看广州,广州造车看番禺。全国每9辆汽车,就有1辆是广州制造,广州每6辆汽车,则有1辆是番禺制造。番禺汽车到底有多强?地处珠江口、坐拥广州四大造车基地之一的番禺,仅凭汽车制造和汽车销售就形成了双千亿元的支柱产业,集聚了广汽埃安、广汽传祺等众多汽车产业链企业。源于广州番禺的自主品牌——广汽埃安成立仅5年,就登上胡润全球千亿独角兽企业榜单,年产27万辆,在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占近九成。
去年10月,总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小鹏汇天发布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引发行业瞩目。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番禺区四家“全球独角兽”创新企业之一,小鹏汇天已申报拥有40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飞行汽车处于汽车、航空、新能源三大领域的交汇点,未来小鹏汇天将依托番禺区“智造创新城”新战略定位和广州大学城的人才优势,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飞行汽车产业集群集聚。
今年2月,大湾区首个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式揭牌成立。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将充分依托高端人才汇集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通信与感知、先进材料、核心基础软件和芯片、航电系统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集群式新突破力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创新高地,赋能番禺区在全市创建万亿“智车之城”中先拔头筹。
一条聚焦新型移动出行的创新通道已被打通,从广州大学城诞生的创新成果正在转化为番禺智造崭新名片。
大湾区时代,“智核”正引领番禺“智造”实现新跃升。金光东隧道、南大干线全线即将贯通,随着广州大学城与南岸地区将无缝连接,作为重要“创新源”和尖端产业孵化源,将发挥更强辐射作用。同时,随着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将为城市贡献连片产业创新谷,为番禺未来锻造具有战略支撑意义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注入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