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专家学者共话广州“二次创业”:

以先行者姿态,展现更大担当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冬梅、赵琳琳、谢绮珊、杨博)在广东省委作出“1310”具体部署后,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再造一个新广州”。与此相关的报道和评论文章刊发后广为传播,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发本地和外地不少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特邀专家学者共话“二次创业”,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归零”,保持创新“不安全感”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来说,感悟尤深。如今,广州以“归零”心态“二次创业”,如何看待“再出发的广州”?

  “开放也是最大的改革,市场开放的过程本身就是体制改革。”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指出,对外开放重点是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近代以来我国经历的两次对外开放,发生地都在广东。第一次开放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属于被迫开放。第二次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属于主动打开国门引进国际先进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第三次开放”,旨在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尤其是广州,完全有理由继续走在“第三次开放”的前列。

  “广州高扬改革旗帜、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教授认为,广州以“归零”心态进行“二次创业”,既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实践,也是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积极展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二次创业’展现广州对自身位置、发展坐标的清晰认识、深刻把握。”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谢茂松评价道。他认为,面对先发优势弱化、后发城市追赶,广州应该保持敏锐的创新“不安全感”,换言之,就是把外部压力、发展的紧迫感或者说不安全感转化为创新动力。同时,“二次创业”也是广州克服大城市发展惯性惰性,对敢为天下先创新传统的重振。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表示,广州“二次创业”再现了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雷厉风行和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对此,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香港)行政总裁杨彬深有同感,认为由此看到广州更好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魄力、担当。

  “曾饮‘头啖汤’,够胆‘执牛耳’”,人民日报香港分社原社长、高级编辑连锦添如此评价广州。在他看来,“归零心态”显示了非凡的胆略和干事创业的决心,“二次创业”是以先行者担当在更高起点上追求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创新,成就了今天的广州。”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认为,站在全新的时代起点,广州进行“二次创业”,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也势必为穗港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赋予新动能。

  “二次创业”,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改革开放,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扛起担子,“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靠什么实现新使命?必须要有新作为。

  李大宏认为,理念的彻底更新和思想的再解放,必然催生新的创举,“再造一个新广州”。

  “广州不只是广东的广州,更是中国的广州”,谢茂松提出,走前列、作表率是广州的使命,也要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上作出示范。广州之“新”应该是创新精神之新,是建立在深厚历史底蕴上的出新出彩,是立足新使命新任务的创新发展。

  连锦添分析,先富地区易产生惰性累积,人们面对强大竞争时难免产生停一停、歇一歇的心理,这样就容易失去后劲。现在有了“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共识和目标,广州一定要再拿出“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和气魄,弘扬敢干、实干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将精彩可期。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珺认为,广州提出“二次创业”,就是在新使命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体现。“再造一个新广州”要通过增强科技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支撑和多种文化交融,强化广州的战略支点作用;通过加快智慧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广州的枢纽地位;通过率先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转型升级至关重要。香港立法会议员、紫荆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周文港建议,作为华南地区高校最多的城市,广州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在大湾区中,广州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杨彬建议,广州和香港可以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和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对香港青年到广州创业,广州可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服务支持,提供更加优质的创业环境和发展机遇。

  叶桂平认为,广州亟须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极点带动作用,推进制度型开放,拓展经济纵深。“期望穗澳能够紧抓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结合双方优势和发展需要,深化重点产业合作,推进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文娱·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以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
AI产业链、创新链如何融合发展
以先行者姿态,展现更大担当
挖掘红色标语内涵 传承广州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