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列入人类非遗20周年 活泼多样的活动成古琴界常态

岭南古琴 从专业小众到引领潮流

岭南古琴艺术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宁兰清展示古琴技法。

  非遗在身边②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今年是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

  20年来,古琴在广州的发展,和在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后继少人”到逐渐繁荣,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特别在近年风行的“国潮”风中,古琴是重要的角色,既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又因“国潮”风而进一步扩大着影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20年三个阶段

  从觅知音到知音多

  广州市海珠区建基路66号,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内,“纪念杨新伦先生 谢导秀先生”左琴右书文化展正在举行。

  谢导秀的弟子,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所长、岭南古琴艺术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宁兰清也在这里教学生。她告诉记者,这20年来广州古琴“从一个专业的、小众的学琴的团体,发展到一批喜欢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的群体,再发展到一批有着地域文化情怀、愿意传习地域文化的人(来学习)”,可以说分成三个阶段。

  列入人类非遗鼓舞古琴界

  宁兰清说,自己1998年开始跟谢导秀老师学琴,现在已经25年了,“当时老师的学生并不多,他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7楼,没有电梯。他经常在楼上吹箫,每次我们去上课的时候,就听着那个箫声上去。”这个阶段,也就是大概2003年之前,宁兰清和她的师兄师姐们还只是“单纯地学”,没有想到做工作室、琴馆之类,其中很多是自由职业者。当时全广州的这个小群体,可能也就200人左右,其中常规参加活动的,也就是100来人。

  “2003年古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一个重要事件”,宁兰清说。古琴甫一入选,红线女艺术中心就做了一场以纪念杨新伦先生为主题的古琴专场音乐会,很多演艺界的名家来给古琴“站台”,“把岭南古琴很庄重地摆在了岭南文化的‘台面’上”。这个事件仿若一阵春风,给了谢导秀老师等人很大的信心,让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岭南古琴怎样继续往前推进。不久之后,谢导秀先生被评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当时谢导秀在大佛寺有古琴班,每次最多可以容纳两百人,“他逢周三晚去上课,坐公交车去,风雨无阻”。

  核心传承人团队形成

  随着岭南古琴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在广州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始形成核心的传承人团队,越来越多的古琴传承人得以“开枝散叶”,开班授徒。澄心琴社、七木琴社、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等,现在都成了广州古琴界的“老字号”。同时,这一时期,谢导秀等岭南琴人凭借在全国各地频繁参加古琴活动,“把岭南的琴音带到了全国各地”。

  岭南古琴的影响力甚至远播海外,比如宁兰清的大师姐高欲生,旅居日本多年,传习古琴文化,并重新打谱了在中日古琴文化交往史上影响巨大的《东皋琴谱》。

  岭南古琴广州“破圈”

  接下来进入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2019年到当下,广州的古琴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广州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包括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及其他合作方,很多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非常有创新精神”,宁兰清说,“比如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引入我的时候,学校就制定了古琴传承的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来维护、保证古琴进校园工作的推进”。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不断推动传播形式的创新,如组织、培训大家开非遗公开课、上抖音、开直播等,“搭建一个平台,让你大展身手。”

  这一时期,非遗课堂、非遗开放日、非遗讲座、非遗音乐会等活泼多样的活动,成为了古琴界的常态。而古琴也从书斋中成功“破圈”,变成了男女老少都乐于参与的文化风潮。

  宁兰清说,岭南古琴的琴家,风格也各有不同,自己比较重视将古琴导入人们的生活,将岭南琴茶与生活的心境相结合。

  宁兰清说,“如今,多了很多传播跟交流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底气,正是来自这些年来的历练和体悟。”“最近来找我们去做古琴培训的人更多了,许多是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一些行业、企业。”

  现在是古琴发展的又一个好的时机,“知音”越来越多了。

  岭南古琴

  南宋初现端倪 清代确立流派

  汉代岭南已有古琴活动

  古琴艺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 逐渐形成众多流派,岭南派古琴是其中重要流派之一。

  从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琴和瑟的配件(乐器本身因年代久远朽坏不存在),可以确定岭南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古琴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琴人见诸记载的有南朝时期陈朝的著名将领、原曲江桂头(现属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人侯安都。

  隋唐,岭南琴派见于文字记载的有晚唐至南汉的琴家陈拙,又名陈用拙,著有《大唐正声琴籍》等。

  宋代,出现了一批爱国琴师和爱国题材的琴曲,其中有岭南琴人碧落子,广东英德人,著有《碧落子斫琴法》。南宋末年,宋皇室后代遗留下的琴人、琴与琴谱使岭南琴学初现端倪。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也是岭南古琴艺术延伸为一个流派的起源。

  明代,岭南名士善琴者不少,如陈白沙、梁启运、释闻一、邝露、陈子壮、 陈子升等。

  清代,岭南琴人钻研琴学、相互交流、著书立说,有较为清晰的传承脉络,岭南古琴艺术也因此声名渐显,出现有影响力的琴家云志高、 何洛书、何文祥、黄观洞、黄景星等。

  清道光年间,新会人黄景星将家学《古冈遗谱》的琴曲,与师自中山何洛书、何文祥父子的数十首琴曲辑录成《悟雪山房琴谱》,广为流播,逐渐形成独特的琴风,岭南琴派正式确立。其后100多年,岭南琴派主要流传在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辐射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地区。

  充满活力的“传承梯队”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7年5月,岭南古琴艺术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非遗项目。2007年6月,岭南古琴艺术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2008年6月,古琴艺术(岭南派)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谢导秀被认定为古琴艺术(岭南派)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广州有省级非遗传承人区君虹、谢东笑,市级非遗传承人宁兰清、陈是强、吕宏望、区宏山,以及区级非遗传承人方敬、赵旭等人,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传承梯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琴社60余个,各传承基地培训学员总数达30000余人次,岭南古琴在广州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1980年,广东古琴研究会成立。2010年,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成立。近年,澄心琴社、七木琴社、岭南天虹琴馆、南越琴社、南国琴社、方随琴坊等古琴机构如满天星斗。

  为使岭南古琴艺术贴近时代和生活,岭南琴家推出了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合作等一系列尝试。

  如诗词弹唱,尝试将经典的诗词与岭南古琴艺术结合起来,以依字行腔的手法创作了《关雎》《论德》《菩提本无树》《登鹳雀楼》《游子吟》《静夜思》《幽琴》等弦歌,既丰富了岭南古琴艺术的音乐题材,又有益于学生们的传习。

  以岭南古琴参与编创音乐的粤剧小品《刺客》,获全国第四届金狮奖小品比赛表演奖、第五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

  2006年、2007年,谢东笑主奏的古琴音乐CD《第一元素Ⅲ·古琴》和《离骚》,收录了《枉凝眉》《越人歌》《天堂》等改编的古琴乐曲26首,开创古琴与现代歌曲相融合演绎的先例。

  文化小课堂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什么?

  岭南名琴&琴谱

  岭南古琴有“绿绮台”“春雷”“天颦”“松雪”“都梁”“振玉”“水仙”“松皇戛玉”“松风”“中和”“谷响”“流泉”“蕙兰”等名琴,前四张琴又被称为广东四大名琴。

  岭南古琴的传谱主要有《古冈遗谱》《蓼怀堂琴谱》《悟雪山房琴谱》《琴瑟合谱》《春雨草堂琴谱》等。

  “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365天

  古琴属于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中的“丝”,平放弹拨类弦鸣乐器。现存出土实物中,最早期的古琴有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之十弦琴、湖北荆门市郭店村战国墓之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之七弦琴等。

  琴至迟在汉代定为七根弦、十三个徽的形制,发展到唐代,琴的整体构造已经完全成熟, 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古琴的形制,古人常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不同时期,尺度标准不同,自唐代以来古琴通常长约120—125厘米,也有较小的“膝琴”,长度在110厘米以下。琴体全身与凤身相应(也有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等名称,主要由面板、底板、岳山、雁足、冠角、琴轸、琴徽等部分组成。传统琴弦使用蚕丝制作,上好的蚕丝弦又被称作“冰弦”,19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是钢弦,也有用纤维丝制作的现代琴弦。

  古琴音乐被称“天地人和”之声

  琴的声音分泛音、散音、按音三类。泛音音色飘逸、灵动,象征“天”;散音音色宽广、厚重,象征“地”;按音音色委婉、细腻,可人为控制、手法多样,如吟诵、说话,象征“人”,因而古琴音乐又被称作“天地人和”之声。

  岭南古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可以归纳成“声、象、意”三大类。声,是拟声、模仿声音。象,是描绘形象。意,是写意、营造意境的手法。

  如《碧涧流泉》以强位虚罨、弱位实弹、连续撞吟、节奏灵动、主次分明的手法来模拟泉水叮咚的声音,表现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展现儒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怀古》以散音打圆、重复的按音三度下滑加猱弦作开始,来营造怀念深沉古事的意境;《渔樵问答》用连续虚罨的指法来暗示伐木声;《乌夜啼》以高音区的绰注滑奏、淌下,散音与按音重叠相应的手法逼真模仿乌鸟啼叫的声音;《双鹤听泉》以抑扬相和、前后相应的手法,悠然自得的音调,呈现宁静祥和的境界。

 
     标题导航
列入人类非遗20周年 活泼多样的活动成古琴界常态~~~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防御台风“泰利”
   第A6版:要闻
   第A7版:都市新闻
   第A8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DGA9版:东莞新闻
   第FSA9版:佛山新闻
   第SDA9版:顺德金版
岭南古琴 从专业小众到引领潮流
开局疲软,但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