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有望迎来二次增长曲线。小鹏汽车位于广州黄埔的新工厂正在满负荷开足马力,生产线的数据显示,小鹏的产能正在加速爬坡。这得益于小鹏G6车型7月15日开启的全国多城规模交付。6月30日以来,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从每股10.27美元一路上扬,直至上周五收市时的14.02美元,涨幅达36.5%。7月11日,高盛首次给予小鹏汽车“买入”评级。
蔚来和理想在过去半个月时间也迎来不小的股价升幅,累计增幅分别达到23.5%和9.85%。
“蔚小理”,一直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随着造车新势力“决赛圈”的“开赛”,打造二次增长曲线,成为他们迫在眉睫的挑战和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力、钟达文
小鹏G6的上市,被外界视为小鹏汽车生死攸关的“翻身仗”。在G6身上,小鹏一改G9“高举高打”的策略,降低价格门槛,G6的起售价被定在20.99万元,比预售的22.5万元低了1.51万元,大大超越市场预期。
新势力抢下更多中高端市场份额
“我们希望G6在两个月内成为25万元级别智能纯电动车的销量冠军。”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G6在小鹏汽车位于广州黄埔的新工厂生产,该工厂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12万辆。据统计,目前小鹏G6预售订单超过3.5万辆。不过,预售订单只是“小定”,定金是可退的。根据车型最终定价“锁定订单”才是“大定”。
理想和蔚来的步伐也很快。理想汽车6月销量超过3万辆,平均单车售价超过35万元。换言之,理想汽车单月营收超过100亿元,并在自主品牌最难以攻克的豪华市场站稳了脚跟。蔚来汽车6月销量重回“万辆”,部分原因是全系车型价格下调3万元。
如今,在中高端汽车市场中抢下更多市场份额,光靠“情怀”已经不够,“蔚小理”等新势力需要打造“初创甜蜜期”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高盛首次给予小鹏“买入”评级
对于“第二增长曲线”,至少资本市场是有信心的。7月11日,高盛首次给予小鹏汽车(XPEV.US)“买入”评级,并将其12个月的目标价位定在18.1美元,比当前的股价高近三成。高盛预计,小鹏G6车型推出后,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将在短期内恢复增长势头。随着汽车的交付规模扩大以及电池价格下降,利润率将有所提高。高盛预计,2023年小鹏汽车总销量将达到15.1万辆。高盛研报同时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海外销量有望在2022~2030年间从270万辆增长至850万辆。
同时被给予“买入”评级的还有比亚迪。高盛研报指出,比亚迪捕捉了大众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下于本土市场打造高端品牌,并已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软件成智能汽车盈利新增长点?
高盛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预计小鹏在自动辅助导航(NGP)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强大的研发重点,将推动其收入增长和利润率进一步的提升。
根据小鹏汽车提供的数据,在G6的“大定”用户中,小鹏G6 Max版本占不可取消订单总数的7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今年下半年买车人士对智能驾驶的认可。何小鹏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全新智能驾驶取得突破的五年。今年6月15日,小鹏率先实现北京的城市NGP,成为行业内唯一在北京城区内开放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企。
以智能驾驶为代表,“软件”正在成为车型的主要竞争力,“软件定义汽车”正成为行业趋势。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当前,汽车价值是按照“9∶1”划分,硬件占90%,软件占10%。未来,硬件占比仅为40%,软件占60%。
智能驾驶的“付费订阅”,有望成为汽车企业新的盈利模式,用户通过付费,解锁智能驾驶软件包、娱乐系统和特定功能。镁佳科技CEO庄莉则认为,软件能够提升产品力,最终转化为销量。“软件最终通过提升主机厂销量,进而为主机厂挣钱”。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卖智能驾驶”乃至“卖软件”目前还鲜有成功者。在“价格战”的冲击下,蔚来和小鹏对此也有“暂时回撤”“冷处理”。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软件定义汽车”肯定能赚钱,但前提是“要不停地去通过软件去把芯片的能力、实力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