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英语、数学竞赛的亮眼成绩,声乐、美术、体育的全能发展……当家长们常常在网上为一个个小学“牛娃”的简历汗毛紧竖、摩拳擦掌,却又“心有茫然”时,大家都很想知道,在“双减”和中高考并行不悖的当下,究竟该培养怎样的小学生?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小学优秀校长”“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工作者”王晓芳。如今担任天河第一小学校长的她,在20年校长生涯中始终审时度势做好顶层教育理念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阔视野,高质量地成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轻负担”下科学提质
向每一节课堂“要质量”
谈到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双减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话题,王晓芳认为:“我觉得国家出台‘双减’的政策非常及时,也是对‘中国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国家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出的强有力的指引和坚决的措施。‘双减’的出台是非常好的,但家长们如果只把‘双减’理解为‘减少了课后辅导’‘减少了家庭作业’,其实是不全面的。国家倡导的其实是‘双减提质’,不是一减了之,而是要求我们要顺应孩子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提供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育人的方式,使孩子在相对‘轻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地成长和发展。”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子的孩子。”王晓芳介绍,作为广州市“深度教学”试点学校,她一直带领天河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河一小”)的老师们在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研究怎样让孩子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学得轻松,又能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以该校今年5月底结束的英语节为例,二年级的同学化身为“小猪”和“大灰狼”,带来了精彩的英文绘本故事演说《Go Away Mr Wolf》,王晓芳和老师们研究,要通过艺术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让英语不再局限于课堂,让文化多元化成为常态。“我们鼓励每位同学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五千年文明的气质和审美,用开阔的思维思考人生,用多维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国际化的视野去拥抱未来。”王晓芳说。
而该校每年的学科测试则以情境化、主题化、实践化和个性化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游戏闯关中展现综合素养。比如数学学科就制定了“知识大整理”“小小设计师”“我的数据我整理我分析”“计算小达人”“错题我会订”等有趣环节。在“我的数据我整理我分析”环节中,孩子们认真收集整理平时每个月获得的印章后,分析回顾自己本学期的表现,结合同学和家长给出的评价,说说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测试则让学生尝试做一件新的事情,可以是骑车、做饭……让人耳目一新。
“顶层”理念贯穿生涯
让孩子们“自由、舒展地成长”
王晓芳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教师家庭,她父母和外祖父都是富有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即便如此,少年时代的王晓芳并没有立志当教师,相反,见惯了父母为教学废寝忘食的日子,年幼的她更崇尚那种“自由飞扬”的生活。
但初中时一位女英语老师神采飞扬的授课,给王晓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后来就没有报考高中,而是以优异的成绩报读了这位英语老师的母校——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当时我说不出来她的教学方法有多好,就是觉得她英语说得特别好听,太有魅力了,让我非常想要成为那样子的她。”而如今,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的王校长也是美丽而充满神采的。
1993年,王晓芳毕业后走上了教师岗位,成为天河区元岗小学的教师,并在名师的指点下迅速成长起来,短短几个月她就在广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拿下好成绩,在业界崭露头角;1995年,王晓芳相继被调到新办的华康小学和天河区最受瞩目的华阳小学“少年班”任班主任,四年后,“少年班”28人都考上了名校,他们后来的发展也令母校非常骄傲;2003年至今,王晓芳又相继被调到中海康城小学、天府路小学、先烈东小学和如今的天河一小担任校长,其中,在中海康城小学、天府路小学翠湖校区和天河一小她都是创校校长,而无论在哪所学校,王晓芳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令该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成周边最受家长欢迎的学校之一,整体成绩和各项评估均名列全区前茅。
2019年9月,天河第一小学正式亮相,2020年,一共只有三个毕业班的该校就有5名学生被华师附中初中部录取;而在2022学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视导中,该校的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100%,优秀率44%,创广州市视导课的历史新高。创校近4年,该校已收获了“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STEAM教育成果展示范校”“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带动一所学校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呢?王晓芳认为,教育理念很重要,每到一所学校,她都有意识地分析当前学校发展的优劣势,做好顶层设计,凝练办学思想。如任职天府路小学校长期间,她提出“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理念;任职先烈东小学校长期间,她将办学哲学凝练为“栋梁教育”;在天河一小她则倡导“顺天致性,生生不息”的理念,“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可以像在大森林里一样自由、舒展地成长,长成他们本来的美好样子。”
立大志、做小事、读好书
小学时期正是“德育”重要阶段
如今的小学,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拿到剑桥英语PET的通过证书?是奥数竞赛的奖杯?还是钢琴九级、作文特等奖?在王晓芳看来,“德育”才是发展的源头。“当代青少年处于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资讯发达,大量自媒体散发出良莠不齐的信息,催化他们形成开放、早熟、现实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出现价值取向两极化,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等问题,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另一方面,一些孩子现在有什么需要家长都给满足,可能造成孩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非常容易‘躺平’。”
“没有远大的志向,再多的证书都是暂时的,孩子的人生美好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中考、高考结束,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就结束了。而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的阶段。”王晓芳介绍,天河区德育教育的两个抓手,一为“立志教育”,一为“正面教育”,而天河一小参与的是“立志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孩子的远大志向,让孩子能够有更好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地学习,为未来更宽广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事实上,王晓芳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新时代的榜样教育,引领学生“立大志”,在“做小事”中达志成人,最终很好地融入社会。
在她看来,养成阅读习惯对孩子的帮助也非常大。“书香润泽童心,阅读启智增慧,与其用证书塑造‘牛蛙’,不如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教学实践中,天河一小会邀请童话作家等来学校讲学,用充满想象、妙趣横生的故事敲开童话王国之门,用最好玩的故事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授课老师丰富夸张的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有趣的故事与学习作文写作融合,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谋篇布局和精准使用动词等写作方法和技巧。
享受运动和游戏
引导学生“自我赋能,向阳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耐心、包容、信任、尊重与陪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学习、竞赛成绩相比,王晓芳更看重孩子们日常行为的塑造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她向记者介绍:“‘双减’之后,唯有体育学科是加强了作业布置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锻炼一小时,最好还能有亲子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魄、预防疾病,而且可以享受运动乐趣,增进亲子感情。”王晓芳介绍,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老师们设计与实施了高效的体育作业,助力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们乐于练习,积极展示,作业完成质量都很高。
而天河一小的“心理节”也非常有趣:在游戏区,孩子们可以借助仪器,体验手眼协调性、注意力广度、手部灵活性等“身体秘密”,还可以参与桌面游戏、趣味挑战等活动;而在掷沙包、手脚并用以及解压球等游戏环节中,又可以放松心情,体会快乐。“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展望全局、释放自我、学会合作。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在《自我赋能卡》上填写收获感受,学习如何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自我赋能,向阳成长。”
作为学英语出身的老师,王晓芳翻阅国学书籍,悉心琢磨出天河一小的“毕业生形象”——彬彬有礼、勃勃生机、孜孜以求、灼灼其华。她向记者解释,“温文尔雅、大方自信”,是为“彬彬有礼”;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有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就会“孜孜以求”;培养自己的特色和特长,方可“灼灼其华”。而这些形象的塑造,被细化在日常的“习惯养成评价表”中,王晓芳始终特别强调“要把理念实打实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