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伴随着一辆纯电动轿车在广州驶下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迈上2000万辆大关,开启新的里程碑。
从产业化、市场化到规模化、全球化,中国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向南,广东已连续7年成为汽车产量第一大省,广州更是明确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不遗余力积极布局。向西,西安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跃居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提起西安,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它的古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这座城市最显著的底色。然而,今天的西安,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却又很新潮和抢眼。
2013年西安被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十年后,西安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本报“高地行思录”调研团队近日深入西安,对这一新能源汽车重镇的快速崛起之路一探究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琳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除署名外)
全城布局
全国每生产七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西安造”
七月的西安,骄阳似火,一水绕城,历史与现代城市生活在这里相融共生。护城河的那一边,古城墙延伸贯通,底蕴厚重,讲述着古城辉煌;这一边,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演绎着现代繁华。
护城河的这一边道路笔直,路上悬挂绿色牌照的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一辆接着一辆。那些藏在马路边、商超背后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里,一排排充电桩安静地矗立着,这些都是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加快转型的生动注脚。据了解,西安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新能源出租车运营的城市之一,并提出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
在西安曲江大悦城超级汽车充电站,记者看到,停车位后方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白色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一位正在充电的市民告诉记者,西安市里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场很普遍,“我家周边就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大概有几个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低,每次充电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最长一般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我每次开车回家,都会把车扔在停车场充电,充好后,让相熟的值班大叔帮我把车挪回停车位。挺方便,又环保,相比耗油的车,每个月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出行选择,对这座城市而言同样如此,成为一条铆足劲往前冲的新赛道。记者从西安市工信局了解到,2022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同比增长277.7%,占全国份额14.38%,跃居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可以说全国每生产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西安造”。
过去一年,西安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两链融合、规模跃升、产业集群、优化布局”的主线,全力以赴抓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目前,西安着力发展六大柱产业,包括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等,其中,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支撑之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在“一路疾驰”。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28.3%。
与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速度”同步,在2022年勇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之后,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西安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1%。
龙头引领
推动整车和零部件板块提档升级
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常常一眼就能看到比亚迪新能源公交车的“身影”在忙碌穿梭。其实这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在西安的“显示度”远不止此,在2022年西安生产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贡献了99.5万辆,占比97.9%,可以说,西安已成为比亚迪继深圳总部外,发展质量最高、布局产业最全、增长最快的全球战略性基地。
清晨,记者来到西安高新区,除了比亚迪以外,这里还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这里的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体企业之一。在这里,平均每一分钟便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在西安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也已建成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此外,陕汽集团制造的新能源重卡,也让西安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更加多元。
2022年,西安的汽车产业以比亚迪、西安吉利、陕汽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及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动力电池等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目前,西安拥有陕汽、比亚迪、西安吉利3家整车企业,法士特、众迪电池、三星环新、西安康明斯等零部件企业,其中,超千亿企业1家,超百亿企业3家。
从布局上来看,目前西安市已形成“一南一北”两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城南以高新区、鄠邑区为依托,比亚迪、法士特为支撑,形成集汽车新技术研发、应用、测试为一体的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城北以经开区、西咸新区、高陵区为依托,并以陕汽、吉利为支撑,形成集商用、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渭北汽车产业集群。
2022年4月,陕汽扩能和西安康明斯迁建项目投产,成为推进“两链”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整车和零部件板块提档升级。陕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陕西省将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支持陕汽、西安比亚迪、西安吉利等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增产量、扩品种、创品牌,持续扩大规模,充分释放新建和新引进项目产能。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西安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西安汽车产业去年呈现高增长、高质量态势。全年实现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生产汽车125.63万辆,同比增长96.7%。
政策牵引
五大工程全力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近年来,西安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前瞻性的布局。抓政策,夯实产业根基;抓产业链,增强产业韧性;抓项目,筑牢产业支撑……西安多措并举,正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针对西安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快速崛起,有哪些模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陕西省和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加持。”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陈轶嵩指出,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全国重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以及西安在筹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步伐稳步向前。
自2013年获批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后,西安编制《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开始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2021年11月,西安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壮大整车规模、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强化突破关键领域、突出产业市场拓展4个方面13项主要任务,力争实现“一跃升四突破”:产业规模新跃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关键领域发展、品牌培育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25年,西安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
此外,西安还成立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工作专班,编制并发布《西安市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方案》。通过实施壮大整车“增链”、新能源汽车“强链”、研发创新“补链”、重点领域“延链”、供应链“稳链”五大工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弥补产业链短板,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产业集群。
不过,陈轶嵩同时指出,西安仍需进一步加强供应链风险抵御力,应着力强化汽车产业链协同、供应链均衡发展,加快推进重大配套项目建设,强化核心部件招商力度,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集群化发展。抢占新能源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整车与零部件等同关注,均衡发展将为西安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月21日,261辆在陕西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近年来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走向世界。
夜间消费
以历史文化塑造夜游产品的内核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无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今天,这些积淀在带动西安“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西安能够厚积薄发的最强支撑。
在西安非常受市民及游客喜爱的文旅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记者在这里不但能看到历史题材的雕塑、各种文创产品,还能欣赏到内容创作不断迭代更新的古风表演。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街区工作人员金翰告诉记者,大唐不夜城始终致力于“夜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创新打造沿街商业矩阵,形成了集老字号、非遗展示、时尚潮流、文化自创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创新型商业步行街,商业消费增长、文商旅融合态势良好。目前,大唐不夜城18时到22时的街区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的70%左右,流光溢彩的人间烟火气点亮了旅游消费回暖的希望。
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凉皮、面条、肉夹馍,西安的地道美食盛放在古色古香的售货车里,显得更加特色十足;行走在步行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不同内容的古风表演,展现唐人装扮,唐风唐韵,这些免费的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拍摄驻足。
金翰告诉记者,大唐不夜城依托高质量夜游产品,如“盛唐密盒”“华灯太白”“不倒翁”等极具创新度、辨识度和传播度的艺术演出,利用夜色特有的氛围感,以文化塑造夜游产品的内核,把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陶醉其中。街区持续深挖文化内涵,从演出活动、商业布局、市容市貌等方面,丰富旅游业态形式,街区创新“演艺+”旅游产品,推出“演艺+老字号”,与街区同盛祥、德发长等中华老字号店铺等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演出+商业”,在唐食坊进行演出,带动街区夜间消费;推出“演艺+餐饮”,联合街区美食文创,融合形成品牌拉近大唐不夜城与游客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新潜力,升级街区夜间消费新场景。
记者手记
从一个充电桩看古城新气质
“古老”和“新潮”的交织;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带来的古城韵味,和全力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勇气,相互融合,展现了今日西安,既厚重端庄、温柔妩媚,又勇毅果敢,加速蝶变的独特城市气质。
记者日前来到西安实地采访,初到古城,随处可见身着汉服,飘逸洒脱的市民和游客三三两两,格外契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记者实地“打卡”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汉风古韵,历史积淀,在这里展现为历史文化、商业和创新的多层次融合,这里集中了老字号、非遗展示、时尚潮流、文化自创,“夜经济”火热而迷人。
而另一方面,藏在西安大街小巷里那一个个矗立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停车场,又默默昭示了这个城市在近年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角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赛道的决心和勇气。
在西安街头采访时,市民杜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能源汽车充电方便极了,车程10分钟以内,基本上就能找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便宜也环保,我的车是运营车辆,一个月充电费用大约600多元,如果是耗油车辆,一个月的油耗费用,那还不得好几千元。”杜先生说,他使用过的西安市里的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停车场,充电桩规模最多的有上百个,最少也有几个或几十个。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西安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量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以新能源乘用车和重卡为优势特色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这座既古老又新潮的城市,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在角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让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