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出门在外,时刻被热浪裹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念老家的母亲熬的“避暑粥”,这是每年夏天母亲的“保留节目”,每隔三五天,她就要熬一次,全家尽享口福。
母亲牌“避暑粥”的原材料都极为普通寻常,无非是大米、绿豆、绵白糖。有人可能不屑:这不就是家常绿豆粥吗?是绿豆粥没错,不过熬绿豆粥的人不一样,熬绿豆粥的方法不一样,甚至熬绿豆粥用到的原材料也不一样,熬出来的味道,自然也不一样。
大米是自己种的,绿豆也是自己种的,这里蕴藏着劳动的快乐,也让食材更本真,保证了“避暑粥”口感的地道。
粥味美,最关键的还是熬制的方法。母亲在头天晚上,就会把绿豆一粒粒挑选出来,要没有腐烂,没有虫子,绿豆用温开水泡着,第二天熬煮的时候更容易煮烂。有些人家熬制“避暑粥”,都是到了熬煮的时候,才会把大米淘洗下锅,但母亲不是,她几乎是掐着时间,到了深夜,就会把第二天要用到的大米淘洗好,用刚打出来的清凉的井水泡好。用母亲的话说,这时候泡好的大米,第二天熬制,粥会更香,这其中到底是什么道理,母亲也说不清楚,但可以看出,母亲做事是非常用心和细心的,不厌其烦。
到了第二天早晨,母亲早早起来,开始熬煮“避暑粥”。熬粥一定要用细柴,小火,慢慢熬煮,如果用木头、树根等“大柴”猛煮,一不小心就会煮焦,或把大米和绿豆煮得太烂,影响口感。
用树叶、草屑、麦秸等细柴熬粥,需要不停地往炉灶里添火,人走不开,所以我一直都认为,母亲熬制的“避暑粥”之所以那么甜香怡人,是因为母亲从不潦草应付,慢工出细活。这给了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哪怕是像熬粥这样的生活平常小事,也不能随心所欲,皆要认真做好,做细致。
这样熬煮一个小时,就可以了。母亲趁热把粥盛到一个大瓷盆里,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只见母亲以极快的速度,端着盛粥的瓷盆,迅速放到一个口沿更大、已经倒了大半盆清澈井水的大铁盆里。用母亲的话说,以这样的方式给粥降温,会“锁住”粥的香气,吃起来才更加香甜,同时还具有冰箱的作用,一直放到下午粥都不会发馊变坏。
喝粥的时候,大米的米香,绿豆的清香,再加上绵白糖的甜香,一大盆粥,我们一家五口,一天就能喝得精光见底了。夏日酷暑,若胃口不好,喝这样的“避暑粥”,美味解暑,因为绿豆性凉,具有败火、消热的功效。一碗“避暑粥”,再配上一碟从腌菜坛子里捞出来的芫荽根,或者是捞一个芥菜头,洗净切成细丝,浇上几滴香油,吃起来,那叫一个过瘾、舒坦。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然后留在外地工作、生活,只有在夏天回家,才能品尝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避暑粥”。不回家的时候,我也会严格按照母亲熬煮“避暑粥”的程序来煮粥,却总也煮不出那个味道。想想也是,大米是买的,绿豆是买的,用的是自来水,煮粥的锅是电饭锅,缺了原生态的韵味与母爱的温暖,感觉难免会打了折扣。
要想喝到母亲牌“避暑粥”,还是要回家才行。一想到这里,我这远方的游子又开始想家了。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