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面对日常

——我看张伟的近作
《踌躇满志》 水墨 张伟
《春光明媚》 水彩 张伟
《山的那边》 水彩 张伟
《天晴了》 水彩 张伟
《彝族老人》 水墨 张伟
《芒景人家》 水彩 张伟
《远眺》 水彩 张伟
张伟在写生现场。 梁伟轩摄
《赶集》 水彩 张伟

  我一直推崇张伟的绘画,原因是,他的画有一种近乎自发的日常性,像每日的呼吸,每日的散步,每日的观看,不做作,不设计,不预先构思,不发功做激情准备,不深呼吸做哲学冥想,不苦思做主题规划,几乎见什么画什么,而且,一画,其所见突然会从日常中升格为真实的存在。从这一点看,张伟的绘画实践倒非常符合所谓现象学的描述:悬置一切审美概念,只面对纯粹的现象。尽管,他一点也不懂、更不会有兴趣谈论这个深奥的现象学。其实,我也不太懂这个现象学,只是现在它好像成了时髦词,不这样说,似乎等于没有“思想”。

   张伟的问题是,他没有什么所谓的“思想”,更遑论深刻的思想。当然,我也没有,我只有常识。

  今天,在我们的语境中:没有“思想”,这很麻烦,等于没有,比如,对于画家来说,没有艺术才能;对于我这样以艺术研究为业的人来,没有水平。

  统观今日画界,我斗胆说一句:我们都被所谓哲学害了!

  有一个研究现象学的学者,听说我所从事的工作,认真与我讨论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论述同样著名的画家塞尚笔下的苹果,如何通过此例揭示现象学的真谛,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塞尚会把苹果画变形了。我说,没有那么深奥,塞尚就是想把苹果画变形,因为构图需要,而不是苹果需要!塞尚的才能在于,他明白,构图比苹果重要!而在他那个时代,很多画家一直认为,苹果更重要!

  所以,我强烈建议,凡是所谓哲学家的画评,基本不要去看,因为近于胡写。

  只要有可能,张伟就想外出,因为要去写生。他是教画的老师,他最乐意的事就是带着学生下乡,画农田,画房子,画山丘,画电线杆和栅栏,或者,画学生。画人时,他从不美化,只抓住基本特征,情绪出来为限,从不多画。画景时,只凭感受,有概括,有省略。尤其是画水彩,背景是空白的,不着一笔一色;远、中、近区隔也颇为分明,用色单纯,甚至近乎单色。

  我对张伟说,这才叫画画,直率而感性,画面趣味来自内心体验,既包含长久的经验,也有现场即时的刺激。

  我从张伟的绘画实践中还明白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多被所谓的“风格”害了,以为绘画非有风格不可,非形成符号不可,以至于把率性变成了设计。

  坦率说,设计就是设计,不是绘画,尤其不是那种感受第一、描绘畅快的绘画,不是那种强调绘画性的绘画。

  没有绘画性的绘画,难道能够叫绘画吗?

  凭多年经验,在我所认识的诸多从事艺术这一行业的人中,有很多才能卓著者,但最终他们都没有能画出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一直在经营所谓的风格!他们的作品没有真实可信的绘画性。

  没有绘画性等于没有画味。

  张伟的画有画味,因为他从不经营。这一点太重要了,是保证他的作品有画味的前提。

  我曾经对张伟说,最耐看的文字是日记,而不是散文。因为日记面对日常,面对每时每刻的感受,面对生活,而散文需要搬弄文采,寻章摘句,点火煽情。而作画犹如写日记,是一种视觉的日记,凡物皆可入画,凡物皆可描绘,凡物皆有兴味,而不独慷慨激昂。

  张伟的迷人之处正在这里,他始终面对日常,并持之以恒,不为外物所动。

  2023年6月24日,草于番禺

  杨小彦

  张伟,1964年生于广州,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力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副校长、九三学社广州美术学院支社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广州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及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副院长。

 
     标题导航
~~~——我看张伟的近作
~~~——朱永芳的艺术欣赏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3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都市新闻
   第A10版:产业·医药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美术
   第A14版: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面对日常
大漠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