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列谈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同年的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收获了世界的信任,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信心。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亚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世界需要稳定、繁荣、和谐、联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广泛现实需求、坚实民意基础的“一带一路”,在新时代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大湾区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新的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大湾区要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全球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同时兼具“一国、两制、三地”的特殊区域环境,大湾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仁不让应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8周年,在区域功能上,广东自贸试验区强调了“粤港澳”,明确提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吸引全省外资总额的1/4,成为联动大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在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也为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
“一带一路”的明天会更美好。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开放合作,形成推动经济稳健复苏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我们以中华民族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搭建起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获得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与信任,为其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提供重要启示,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东方智慧。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全球期望:
“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稳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封闭性,在尊重各国主权基础上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不输出意识形态、不复制发展模式,不搞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和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而是致力于推动更具开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我国已与150余个国家、30余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与日本、意大利等14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与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我们振臂一呼,全球积极响应,就是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和平、和睦、安宁的努力得到了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繁荣。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2.9%,从而促进实现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外资增加4.97%,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从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将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世界经济增添更多确定性与信心。
“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和谐。“一带一路”就是篇宏文,各方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再加之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丰富多样,涉及的不仅是经济交往,很大程度上是民心的相通。因而,“一带一路”从规划合作蓝图到具体项目实施,都坚持集思广益,体现各方的智慧和创意,兼顾各方的利益和关切,既不强求,也不强加,把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一带一路”建设,纳入中华民族与世界联动发展、人类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大潮中,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让世界更联通。“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将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将共建国家和地区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使得“一带一路”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合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互联互通,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