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我才终于接受自己只有半边乳房,不完美就不完美吧,那也是我自己。”43岁的张小菊(化名)在和乳腺癌“搏斗”十年后,终于了却了一个心结;“我将抗癌成功后的每一天都看作上苍的馈赠。”在丈夫的不离不弃的陪伴下,37岁的王梅(化名)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并积极与病友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
生病之前,洋溢着年轻活力的她们和多数人一样,奋战在各自的人生赛道上,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乳腺癌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当被下了“癌症通牒”,她们如何应对被打乱的生活?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乳腺癌患者,倾听她们“重启”人生的故事。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30岁患乳腺癌
她选择术后“重建”
37岁的王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7年前的一天,她发现左侧乳房有些肿胀,并且有液体渗出来。她赶忙去做了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左侧乳房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包块,穿刺检查结果显示,包块是恶性。
医生告诉她,肿瘤距离乳头过近,且已经向腋窝淋巴结转移,建议进行全乳切除。“医生说给我半个小时思考。我打电话给丈夫,丈夫听我在电话中哭得不像样子,说了一句‘切吧’。”
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恐惧向王梅袭来。5个小时后,从手术台上下来的她感到“左胸空荡荡的”,大哭了一场。
在乳腺癌相关治疗方案的确定中,“是否保乳”是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王梅也不例外。她在一些病友身上看到了乳房重建的意义。有几位病友表示无法接受身体的“残缺”,还有一些病友告诉她,最好是在切除乳房的同时进行重建,也就是一期重建,这样免得将来想重建时再“受一次罪”,因为二期重建要在切乳且放疗结束后半年后才能进行。
王梅随后做了乳房重建。手术后,她需要佩戴压力胸衣以固定假体,减轻术后伤口血肿。那一年,丈夫白天工作,晚上经常到医院来陪伴她。“我跟丈夫说我‘不完整’了,丈夫说‘没关系,活着就好’。”王梅说,抗癌7年,丈夫让她感受到了患难见真情。
出院之后, 她在公司对面的公园坐了很久,关于疾病与未来的设想在她脑中不断闪现,她感觉原本规划好的生活突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7年康复磨砺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容貌姣好的王梅以前最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患上乳腺癌后, 她3年都没买过新衣服。因为胸前有一道6厘米左右的细长疤痕,她的穿衣风格也变得“保守”了。“我开始习惯穿宽松肥大的衣服,这样身体的缺陷也会被包裹起来。”
切乳手术后,王梅还面临着漫长的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她每天都要吃30多片各种口服药,每个月都要打一种卵巢功能抑制剂类药物,这种针被病友们称为“肚皮针”,针头很粗。尽管王梅自称自己“很皮实”,但每次打这种针她也犯怵,有时一针下去她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如今,随着身体逐渐康复,王梅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她也不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已经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逐年提高,整体5年生存率已达90%,王梅对死亡的恐惧也在降低。
乳房重建后,王梅在生活中明显感受到“异物感”,不同往日的痛感提醒她,身体中这个“新成员”可能要陪伴自己一辈子,需要精心呵护。“让我感到安慰的是,我的丈夫不离不弃陪伴在我身边。”
随着时间推移,王梅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新生活。为了减轻伤疤,她曾经花钱去打一种祛除疤痕的针,那种针打起来也很疼。好在几年下来,她胸前的疤痕已经淡了不少,疾病给她带来的心灵创伤也开始慢慢愈合。
与乳腺癌的抗争让王梅褪去稚嫩、变得更坚强。如今,她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她也经常聆听病友的倾诉,在感同身受病友经历的同时,她也在一次次聊天后更加释然。“我将抗癌成功后的每一天都看作上苍的馈赠,心怀珍惜地度过每一天。我和丈夫的感情也更好了。”
和乳腺癌搏斗10年
她鼓起勇气“重启”生活
像王梅一样无意中发现乳腺异常、进而被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不在少数。今年43岁的张小菊一度很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在公共场合时她总“躲”在角落里。
张小菊的丈夫在广州从事建筑装修,她则从事房产中介。夫妻俩当时有一个梦想:赶紧把在老家建房子欠的几万元还上,将两个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带。
但乳腺癌的出现打乱了这一切。2013年张小菊在一次体检中乳腺B超发现异常,经过病理检查,医生说是恶性。那段时间,家里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从老家过来照顾她,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房中。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张小菊会偷偷一个人在墙角抹眼泪。当时4岁的儿子还不懂事,8岁的女儿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瞪着大眼睛望着母亲。
张小菊说,当时的感受就是“怕死”,觉得自己还年轻,孩子又还小,很舍不得。而更让她紧张的是她们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尤其是她母亲,在确诊乳腺癌后一年多就离开了。“我也怕我和我妈那样。”被推进手术室时,她在心里念叨:“老天爷保佑我多活两年,我孩子还小呢。”
张小菊说,刚患上乳腺癌时,对死亡的恐惧掩盖了她对自己乳房的关注。手术前医生劝张小菊:“你这么年轻,顺便把乳房重建也做了吧,两样罪一起受了。”张小菊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保命,根本没有心情考虑其他,她谢绝了医生的建议。
张小菊回忆,被推进手术室时自己全身发抖。手术后醒来,她大哭了一场。“医生跟我说,‘虽然失去了一个乳房,但你留下了一条命,有些人连命都没保住’。”
张小菊告诉记者,和乳腺癌“搏斗”10年,自己的生活总算是“重启”了。她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没听医生的建议同时做一个假体种植。“现在想想是有点可惜,当时做了也就好了,不会像现在这样,都不敢穿漂亮的衣服。”
刚切除乳房后,张小菊还要接受每两周一次的化疗。一开始听说做化疗头发会掉她还不信,而当她自己化疗后才发现,头发真的一抓就会掉一大把。后来,她干脆把自己的头发剃光,戴上了帽子。原本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化疗后她好像认不出自己了。后来,邻床的病友们建议她可以买一顶假发。“她们说,很多做完化疗的人都戴假发。” 而她也把自己戴假发的照片用作微信头像。
选择佩戴义乳
把伤疤当做“勇士奖章”
在与医生和病友的沟通中,张小菊得知,患了乳腺癌切除乳房后通常有两种选择:重建或佩戴义乳。义乳不仅形状、重量与正常乳房接近,还能防止术后左右乳房重量不对称引起的斜颈、斜肩、重心不稳和脊柱侧弯等问题,是一个让乳腺癌患者变得“看起来正常”的手段。而那些没有选择在切除乳房的同时进行一期重建的女性,很多都会选择义乳。
患癌后张小菊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难以进行乳房二期重建,于是她选择佩戴义乳。医生也告诉她,相比乳房重建,花费要低很多的义乳同样能解决问题,对她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张小菊说,这些年,她都是佩戴义乳让自己变得“正常”,“感觉也挺好,就是闷热。”戴上义乳后,张小菊变得自信很多,“最起码在公共场合,不会觉得别人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这些年随着病情的稳定,张小菊在看病方面的花费降低了不少。去年,她花钱换了一个质量好一些的义乳,感觉舒服多了。
自从手术后,张小菊就不敢穿低领衣服了,就连裙子也很少穿。她的胸前有一条差不多10厘米长的疤痕,十年过去了,张小菊已经可以正视这道伤疤,在她看来,这就像一枚“勇士奖章”。
在她眼中,义乳和假发就像她的“铠甲”一般,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跌跌撞撞中,张小菊已走过了十年抗癌路。提到未来,她信心满满。“好好吃药、好好工作挣钱,过平凡日子。”她的话也是很多乳腺癌患者共同的心声——过上平凡的幸福生活。张小菊坦言,患癌的经历让她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家人。“未来,我要把每一天当做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过。把每一天都过得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