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癌症患者的“陪跑者”

她12年间当志愿者帮癌症患者化解心结重获新生 鼓舞更多康复者加入志愿队伍
张小明
张小明(左)到医院探望患癌老人。

  组织开展癌症康复交流会、组织癌症患者外出郊游、组织癌症患者成立艺术团进行歌舞表演……65岁的张小明退休后所做的志愿工作有些特殊,因为她经常接触的都是癌症患者。

  12年来,张小明帮助过200多位癌症患者。她负责的“康复之家”社工服务站有100多名会员,其中大部分是癌症患者。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张小明经常早出晚归,这股干劲连一些年轻的志愿者都自愧不如。“我这个人闲不住,如果我能让其他患癌病友获得一些鼓励,那就再好不过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退休后发挥余热  对癌症患者进行“话疗”

  从广州机绣厂退休的张小明于2010年开始成为一名志愿者。旁人可能很难相信,眼前这个身材瘦削、患有心脏病和头晕症的阿姨,竟然是众多癌症患者眼中的“贴心人”。白天,她在社工站忙碌,下班后她还要到癌症患者家中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

  张小明成为一名帮助癌症患者的志愿者纯属偶然。2011年的一天,一位医生听说张小明性格开朗,请她帮助开导一个病友。她接过任务后,就跟患者讲述了自己小时候一次“大难不死”的经历。大约五六岁时,张小明曾经不慎从四楼坠下,热心的邻居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救治,让人吃惊的是,那次意外没让她致残,也没让她丢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既然老天爷让我活下来,大概就是要让我多帮助别人,发挥自己的能量吧。”尽管没有生命危险,但那一摔还是让张小明留下了病根。“现在我只要站太长时间,就会感到眩晕。”

  张小明称自己帮助癌症患者的方式叫“话疗”,每年她都要如此陪伴几十名癌症患者。“当时我就意识到,如果我这些起伏的人生经历能让其他癌症患者振奋起来,我的苦就没白吃。”随后,张小明了解并加入了广东第一家由癌症康复者自我管理的公益社团组织“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正式成为该协会的志愿者。

  很多患者在张小明的帮助下走出了患癌的阴影,其中有的已经“带癌生存”了20多年。“很多人都好奇我是不是有什么魔法,但其实只要耐心去了解、倾听,并且让患者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在帮助他们,心结一打开,病就好了一半。”张小明说。

  在2013年一次电访中,癌症患者群姐告诉张小明,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开心过了。张小明回应:“我们见个面吧,保证让你半小时开心起来。”她对群姐说,癌症虽可怕,遇到也不能退缩。“就好比上战场,只有打败敌人自己才能活下来。”群姐听后果然露出了笑容。

  上门关怀乳腺癌患者  3个月助其摆脱心理阴影

  张小明告诉记者,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癌症患者的陪跑者”。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很容易赢得癌症患者的信赖。

  “明姐真的把我们当自家人。”在越秀区的一家社工站,说起这些年在明姐帮助下生活重回正轨,癌症患者阿芳一度哽咽。

  阿芳患上乳腺癌已有7年,她告诉记者,乳腺癌当时给她生活带来的重击常人难以想象。“当医生告诉我肿瘤是恶性时,我简直懵了。后面足足有3个月没出过家门。”阿芳说,自从患癌后自己就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生怕哪天一觉睡过去再也不会醒来。“并且心态也变化了,有时走出门别人多看我一眼,我都会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

  得知她的情况后,张小明主动上门陪阿芳聊天。得知阿芳喜欢喝汤,张小明每次都在家中煲好汤带给她喝。有段时间阿芳甚至不敢自己独自在家睡觉,张小明就去她家中一直陪她聊天,纾解她的压力。整整坚持3个月后,阿芳被深深感动了。“从小到大,除了我妈,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

  慢慢地,张小明走进了阿芳的内心,阿芳也乐于给她讲自己的抗癌故事。张小明对阿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得癌不等于死亡”。除了给阿芳做心理疏导外,张小明还时不时为其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在她的关爱、疏导下,再积极配合治疗,阿芳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如今7年过去,阿芳和张小明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阿芳如今生活得阳光自信,并且“摇身一变”也成了一名帮助其他癌症患者的志愿者。

  阿芳表示,病友们都喜欢张小明,因为她是发自内心地对大家好。“大家都觉得和明姐在一起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提供生活帮助  伴鼻咽癌患者走向新生

  张小明能赢得癌症病友们的青睐,可不止“动动嘴”这么简单。她还经常对大家进行生活上的帮助,比如帮忙洗衣服、做饭,陪同就医等。

  周梅(化名)是一名患鼻咽癌多年的患者,过去5年,正是在张小明的陪伴下,她度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有了战胜癌症的勇气。“没经历过癌病折磨的人,不会懂得曾经无限接近死亡时那种对生命的渴求,以及那份重获新生的喜悦。”

  因为患有鼻咽癌,周梅说起话来十分吃力。她告诉记者,刚确诊患癌的前三天她几乎都没合眼,因为吓得睡不着觉。“明姐看到后跟我开玩笑说,如果再这样折腾自己,还没病死反倒要先瞌睡死了。”从那以后,周梅每次去医院看病张小明都会陪伴,而每次周梅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小明。“有一次半夜12点多我有些不舒服,我打电话给她,她二话没说就赶来陪我去医院,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周梅说,从那以后长期困扰自己的失眠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张小明的陪伴下,周梅逐渐减轻了对癌症的恐惧。如今,她不仅成了癌症康复队伍中的舞蹈队员,还经常现身说法,帮其他癌症患者树立起抗癌勇气。周梅坦言,如果没有张小明这5年来的陪伴,自己不可能重获新生。

  为他人心灵“松绑”  但也时常经历“大起大落”

  自己的付出在癌友们眼中比金子还珍贵,但张小明对此却是轻描淡写。“不少人一患癌,就容易把自己包裹得特别严实,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我们想做的就是为他们的心灵松绑,重建活下来的勇气。”

  曾经有一位肺癌患者阿敏,得病后几乎不出门,非常悲观。有一次她无意中看到张小明带着一个舞蹈团在进行表演,在得知这些舞姿优美的演员全都是癌症患者后,阿敏大受鼓舞,第二天就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并积极配合治疗。直到现在,阿敏仍在积极抗癌,对于张小明她满是感激。“是明姐给了我生存下来的勇气。过去我一直以为得了癌症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但明姐告诉我,得了癌症照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精彩生活下去。”

  在张小明帮助下,她的“病友团”中已经出现了抗癌20年的“勇士”,但因为经常接触癌症患者,经历生离死别对张小明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她也时常要面临情绪的大起大落。“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参加一位会员的追悼会,心情都还未平复,电话却响了,听到了另外一个会员离开的坏消息,当时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张小明坦言,她也曾想过退出志愿者工作,但一想到自己是很多癌症病友“最后的依靠”,她又觉得自己不能放弃。“我不希望他们在抗癌的道路上独自一人,我希望和他们继续抱团取暖,共同抗癌,所以我坚持了下来。”12年来,张小明帮助过的癌症患者有200多位。

  张小明表示,刚开始与癌症患者打交道必须小心翼翼,因为长年病痛折磨,患者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所以打交道时需要有耐心和爱心。“我们无微不至的帮扶,正是为了让他们最终能摆脱帮扶,依靠自己。”张小明说。

  “我就想告诉大家,癌症没那么可怕”

  张小明的退休工资并不高,但有时看到癌症患者有困难,她都忍不住出手相助。张小明经常自掏腰包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家庭购买营养品或生活物资。有一次,一位癌症患者急需筹集20万元手术费,在线上平台上试过众筹后,手术费依然没有着落。看着这位病友绝望的样子,张小明心里不是滋味。最终,她垫付了几万元帮这位患者交了住院首付款。

  一开始,家人对张小明帮助癌症患者的做法并不支持,因为整天接触癌症患者,她的心情难免会受影响。但时间久了,张小明的家人从不理解慢慢变为支持,她的丈夫甚至主动包揽起家务事,让妻子安心在外面帮助癌症患者。“我和他们说的次数多了,他们觉得我做的这些事虽然很平凡,但也很伟大。”

  做志愿者这些年,张小明目睹了病友们与病魔斗争的顽强勇气,认识了很多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还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的癌症康复者,这让她深受感动。“既然癌症患者都能站出来帮助别人,我有什么理由退缩?我就是想告诉大家,癌症没那么可怕。”

  张小明的乐观也感染了很多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她的动员下成了抗癌康复志愿者,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传递着温暖,传递着希望,鼓励其他癌症患者重拾信心。“12年下来,有的队友病情复发了,有的人离开了,也有新人加入进来。人来人往,但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张小明说。

 
     标题导航
~~~她12年间当志愿者帮癌症患者化解心结重获新生 鼓舞更多康复者加入志愿队伍
郎铮母亲谈儿子:~~~
~~~农民郭丽华:画风“拙中见雅” 勾勒当下真实、幸福的农村生活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 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 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癌症患者的“陪跑者”
他还未成才 需学好知识回馈社会
她用画笔绘出乡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