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老建筑续写不老传说

广言

  广言快评

  老城遗韵,人文粲然。

  为更好赓续城市文脉,彰显文化魅力,呼应市民留住乡愁记忆的期盼,《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7月1日正式施行。

  传统风貌建筑,是城市历史的“存储器”、地域文化的“显示器”、建筑科技的“活化石”、时代审美的“万花筒”,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建筑技艺、工程技术、审美偏好和艺术风格,具有历史、人文、科技等多重价值。广州全市认定公布的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是“让城市留住记忆”的物象、“让人们记住乡愁”的载体,更是驱动“老城市新活力”重要的勾勒点、着墨处。因此,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可行的保护制度体系,重要且紧迫。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对名城的保护起步很早。1999年3月起施行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就将“中华老字号商铺、传统民居、名人故居、纪念性建(构)筑物”等均列入“应保持原状及风貌”范畴。《规定》立足于“传统风貌建筑”这个“小切口”,内涵更加丰富,措施更加周全,效果更值得期待。

  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制度、资金、人是三个重要考量。

  第一,《规定》与已实施的诸多法规一道,业已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接下来当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执行力,让相关制度落实落细落到位;二是创新力,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制度在执行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

  第二,资金来源通常有两个渠道,政府保护基金和社会资本。无论何种来源,都要进一步理顺机制,方便各类资金源源不断注入这个“池子”,提高资金的可及性,避免无米之炊的尴尬。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传统风貌建筑的活化利用、自我造血功能。

  第三,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人是第一要素。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离不开得力的组织力量和精干的专业人才。为长远着想,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为保护工作提供不竭的人才保障。此外,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培育群众基础,共襄善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好传统风貌建筑,把属于广州这座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传与子孙,属于我们的责任、体现我们的担当,当勉力为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 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 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
中国女篮重返亚洲之巅
让老建筑续写不老传说
水利部首次批复珠江流域 水库群联合调度运用计划
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各方签约项目累计120个
屈冬玉连任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我国现有律师67.7万多人
雨中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