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 第七十三期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关雅文、冯镜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除署名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黄庆
●近日,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白云站正式封顶。
●广州南站是中国客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出行半径覆盖20多个省(区、市)。
●广州将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形成“五主”(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和佛山西站)“四辅”(广州北站、鱼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格局。
●广州城市的未来空间布局将沿着铁轨不断拓展,广州“高铁进城”时代正一步步走来。
从百年前开始,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批批爱国工程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筑成粤汉、广三、广九等铁路。一条条“巨龙”从广州出发,飞奔于中华大地,开启广州现代化之路。
1949年之后,广州继续披荆斩棘修建铁路,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孕育出享誉全国的广式服务、传递沁人心脾的城市温度。随着高铁狂飙,广州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构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世界级铁路枢纽,形成“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广州铁路的每次突破,都充分体现了广州建设者呕心沥血绘蓝图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气魄,值得广州人代代赓续。
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
“广三”“广九”与“粤汉”铁路 拉开百年铁路建设序幕
“云山珠水、盛世花开”。6月19日,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杆件拼装完成,由104榀“花瓣”组成的“木棉花”完全绽放,广州最新的火车站——白云站正式封顶,预计今年内具备开通条件。广州“高铁进城”时代正一步步走来。
不过,街坊或许不知,离白云站约14公里处就有广州最老的火车站——至今已122岁的石围塘站。日前,记者来到石围塘站,但见朱红色门楼里的老旧站台约80米长,配有钢架鱼骨顶棚,停靠着专列,铁轨锈迹斑斑,枕木凹凸不平,信号灯却仍在运行,肩负引导货运列车的使命。车站浓郁的复古风吸引着年轻人前来打卡,行走在旧铁轨旁的身影拍下来就是很美的照片。
最新与最老之间,广州10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铁路建设史徐徐铺开。
广三铁路投资回报率惊人 广九铁路造价昂贵
时光倒流回百年前,当时,铁路代表着工业文明,是国家迈向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广州虽然坐拥珠江航道,且铁路建设耗资巨大,但相比水路、陆路,铁路运输极少受到气候影响,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粤汉铁路、广三铁路、广九铁路就是清末始建的三条铁路,起点均在广州。
甲午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把铁路置于“实政”首项,张之洞等粤湘鄂绅商纷纷呼吁修建粤汉铁路,但因资金不足,计划一时无法落地。后来,清廷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借款并率先开建粤汉铁路支线——广三铁路。之所以先建广三铁路,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广州至三水沿线地处珠三角鱼米之乡,相对富庶,地势又平坦,修建铁路投资少且收益快、回报高。由此,广三铁路成为广州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其以石围塘站为起点站,经三眼桥站、佛山站、小塘站至三水河口站。石围塘站1901年开建,第三年9月就建成运营。
果然,“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广三铁路运营初期年收入毫银80余万元(注,毫银为广东当时主要流通的银币,下同),利润率达50%。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在全国数一数二。要知道,淞沪铁路连本带利收回全部投资近3年,投资回报率约33%;截至1921年,京汉铁路连续16年每年盈利,年回报率约为14%。而据《广三铁路史稿》记载,1922年,广三铁路年收入涨至毫银120多万元。这是什么概念?1918年佛山至江门铁路线延长62公里,所需建设费用刚好是毫银120万元。对比这些数字,广三铁路投资回报率的确惊人。
随后,越来越多资本参与广州的铁路建设。英国人弥敦出任港督后,说服英国与中国签署《广九铁路合同》,广九铁路的建设步伐由此加快。广九铁路是广州第二条铁路,1906年开工,1911年全线通车。在广州这一端,出发站选址大沙头,名为“广九车站”。
广九铁路的建设一开始就重重困难,全线得建7座铁路桥,其中石厦桥、东莞桥、石龙桥的工程相当复杂,所耗费的资金之巨,投入的人力之多,创造了当时世界铁路筑路史之最。
詹天佑为粤汉铁路倾尽心血 1936年铁路建成通车
广九铁路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工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出任顾问,但詹天佑与广州铁路的缘分,更多源自粤汉铁路。
1910年,詹天佑从外地回到广州,出任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在黄沙办公,不远处的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有间西关大屋,正是他的故居。回到家乡后,詹天佑以赤诚之心修建粤汉铁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州许多官商逃往港澳。广三铁路主管人员也藏匿了起来,造成铁路停工且被破坏。詹天佑是清廷邮传部技术官员,且是二品大员,友人劝其离开,但他以铁路事业为重,坚持与下属一起留下。1912年3月,詹天佑指挥工人建成粤汉铁路广州至连江口段。
当年5月17日,詹天佑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一起商讨铁路建设大计,并请他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1923年-1924年,孙中山多次乘坐粤汉铁路火车去慰劳将士。黄沙车站见证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梦想。孙中山极重视铁路建设,认为“铁路乃交通之母,交通又乃实业之母”。在后来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提出:修建约16万公里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当年9月1日,从武昌开出直达广州的第一趟列车时速35公里,历时44小时走完全程。
广州城因铁路大发展 新生活方式沿线辐射四方
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构成了广州城市交通“大动脉”,推动广州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夯实了广州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
广三铁路建成后,极大提升了广州与佛山乃至粤西等地的联系,增强了广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逐渐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
刚通车时,广三铁路以客运为主。石围塘站只有一座站台及雨棚,但每天运送的旅客达上万人次。春节期间,每天最多有40多趟火车往来,客流量最高时一天近8万人次。广三铁路开通前,广州到三水的信件要隔天才能送到,铁路通车后,信件当天即可送达,广三铁路拉开了广东铁路邮运的序幕。
广九铁路的通车同样给广州城带来了巨变。1912年~1920年,广九铁路平均年载客量多达180万人次。同时,广九车站还成了撬动东山腾飞的支点。广九铁路开通前,东山还地处郊区,铁路通车后,东山日渐喧闹,成为继西关之后广州第二大高档住宅区。1941年出版的《广州概要》称:“东山本为郊外一村落,以广九铁路经此入世,欧美侨民建筑西式房舍者日众,遂成富丽之区。”
当年往来粤港无需通行证,富人乘坐广九直通车游玩成了一种时髦。据《百载铁道情》一书记载:1936年-1937年,广九铁路两辆列车先后改装成豪华直通车,命名为“广州淑女”和“大埔淑女”。车厢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吸烟厢和酒吧,后半部分为观景厢,车上还有侍者服务。
抗战胜利后,“广九车站”扩为广九及粤汉两线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站,为广州客运专用站,其名先后改为“广州东站”和“广州站”。20世纪70年代初,广九车站客运运力达到高峰。1974年后,广州所有客运业务逐步移至环市西路的广州站,广九车站不久就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纪念这座旧地标,2016年,大沙头二马路、原广九车站旧址附近的广九铁路纪念园建成开放。一辆旧式蒸汽机车和两节绿皮车厢坐落在旧铁轨和枕木上,旁边立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塑像,只见他神态坚定持重,左手握工程图纸,右手握指引灯,凝视着远方。这些旧址、旧物,仿佛让参观者回到了百年前。
粤汉铁路的通车,更令广州与周边省份的经贸往来日趋繁荣。粤汉铁路通车前,自汉口发出的商品需经上海转运至广东;粤汉铁路通车后,这些商品可直接运抵黄沙车站,运输成本大大降低;长沙的生猪、粮食运到广州的数量日益增多,广州药商亦纷纷到湖南开店。
1937年,上海沦陷后,原通过长江运往内陆的客货转向粤港。当年8月,粤汉、广九铁路接轨成功,成为抗战的“生命线”。数据显示,从“七七事变”起至武汉、广州两地沦陷的十几个月内,2341列军列、210多万部队、70多万吨建设材料经这条“生命线”运送到抗战一线。
2005年6月,原粤汉铁路黄沙车站关闭,结束了近百年的历史使命。去年,位于荔湾区誉江路御景壹号南端的黄沙车站旧址被改造成铁路博物馆。红砖砌成的货仓、镇馆之宝“飞轮”路徽、粤汉铁路界碑和股票、百年钢枕和钢轨……令人目不暇接;博物馆露天展区内,蒸汽机、内燃机、复兴号等各种铁路模型一字排开,向参观者诉说着悠悠往事。
东西南北中 发财到广东
广州站成为祖国“南大门” 率先传来开放之声
1949年后,广州铁路迎来新发展。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合并为京广铁路;1960年,珠江大桥通车,京广、广三、广九连成一体,构成广州第一套“人”字形普速铁路网。为解决广九车站客流量瓶颈,广州先后四次上报建设新客站的计划,并在1971年获得批准。1974年4月12日,位于环市西路的新火车站建成,承接广九站客运业务,被命名为“广州站”。此站一开,广州犹如铺设了一条全新的大动脉,整个城市由此充满活力。
广州站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著名建筑学家林克明在设计广州站的时候独具匠心。广州站与周围的中苏友好大厦、东方宾馆、友谊剧院等皆是四四方方,简单实用的苏式风格建筑,1985年,这组全新的城市景观入选羊城新八景,被命名为“流花玉宇”。
广州站建成之初,安装的电动扶梯在全广州独一无二,前来参观的市民、团体乃至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1979年4月4日,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恢复运行不到两周,广州举办了第四十五届广交会,多数采购商选择乘坐广九直通车参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年广交会期间,广九直通车都是采购商由香港进入广州的首选交通方式。
1979年-1980年,25个国家的元首及外交大臣曾乘坐过广九直通车,李光耀、尼克松、基辛格等都是广九直通车的“座上宾”。
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意义重大:出口商品从全国各地运至广州站;中国香港九龙站则迎接带来全球购买力的各国外商。依托着广州站,广交会熠熠生辉,续写“千年商都”的传奇。有外媒称“从广州站开出的广九直通车,实为中国国门打开的先声”,认为“中国开放的脚步开始继续向前” 。
渐渐地,新时尚、新风向从广州站传播开来,百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变得更文明、更温馨、更有温度。20世纪80年代,广州站饮“头啖汤”,聚焦解决旅客候车难、吃饭难、住宿难、购物难等问题。广州站前站长吴宝韶回忆,当时,广州站候车室附近有一家与香港聚利发合作经营的四层酒楼,经营快餐、粥粉面、中餐、西餐等,满足不同人群所需。酒店许多原材料都使用供港产品,烤乳猪、烧鹅最为驰名。卤水鸡腿则是直通车上的招牌食品,熟客上车后往往就下单加“鸡腿”。
环绕着广州站,40多个经营服装、皮鞋、箱包的专业市场渐渐崛起。春节前,人们纷纷到此“淘宝”。个体户旅客携带的行李多,车站改变凭车票寄存办法,让旅客先寄行李后,再排队买票。“广式服务”的名气逐渐响彻大江南北。
1987年,广州开始安装磁卡电话机。1999年,广东电信发行200卡。旅客出站后,来到电话亭,拿出磁卡,话,给亲人道一声“平安”,电话另一头的亲人就接收到了来自广州的融融暖意。
全国春运看广东 广东春运看广州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的春风引领务工大军南下,火车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抵达广州站;春节前夕,他们又像候鸟一样来到广州站,坐上返乡的火车,一路憧憬着合家团聚的温馨。
随着时光流逝,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的广州站客流量趋于饱和。在非春运高峰期,广州站一天发送的旅客量达6万至8万人次。人、财、物加速流动,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1986年,广州市公安局发布一号红头文件,推出全国首个110报警服务台。从此,人民群众多了一道“保护神”。
春运期间,广州站的人流量更是惊人。2010年,广州站日发送旅客数量超23万人次,约是设计能力的8倍,创出最高纪录。
老铁路人朱海滨记得,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站前路广场上春节前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车票日渐紧俏,“春运”一词应运而生,从广州站流传到全国,并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当时坊间就流传着“全国春运看广东,广东春运看广州”的说法。
2008年的春运最让人难忘。百年一遇的寒潮袭来,火车无法北上,广州站一度滞留数十万旅客。4万子弟兵紧急出动,维持秩序,保障旅客安全。《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组反映子弟兵连续奋战的报道,并刊发了一幅反映子弟兵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照片,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雕塑家许鸿飞据此创作了《九天九夜》雕像。子弟兵 “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凝固成了永久的城市记忆。
世界枢纽 四通八达
东站助力天河崛起 广九直通高铁联结穗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广州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1998年开始,广州朝着“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迈进;接着,广州又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随着铁路、地铁建设的纵深推进,广州的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扩展,越发朝气蓬勃。
第六届全运会后,天河崛起,商圈、办公楼、住宅区越建越多,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由此出现。1988年,广州东站应运而生;1996年,广州东站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1994年,时速为160公里的广深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准高速铁路“零”的突破。
跑出“新速度”的广州东站,承载了广州城市东进的梦想。2007年,“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开始在广深线载客试运行。家住海珠的钟老师说,坐广深和谐号动车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每次她回东莞石龙父母家省亲,先生送她到广州东站坐上和谐号,30分钟后,她已在石龙的父母家中“叹”茶,但先生仍在地铁里,还没回到家呢。
广州东站进一步拉近了粤东与广州的距离。1995年,广梅汕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铁路穿越粤东山区,挺进潮汕平原,大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
自1996年起,广九直通车全部改为从广州东站始发终到。最初每天只有1对列车往来,1997年起增至每天6对,2004年起又增至每天12对,粤港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密。经广州东站前往香港的旅客一度超过150万人次/年,广州东站由此成为全国铁路最大的客运口岸车站。
今年1月15日,因疫情停运近3年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运营。“太好了!”已有23年工龄的文静介绍,因采用了“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广九直通高铁全程最快只需1小时37分,旅客在广州东站无需通关,就可直接上车,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后再通关检验,可节省约20分钟,更加便利。
八个小时往来京广之间 倾力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
乘着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东风,广州南部渐渐热闹了起来。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武广段投入运营,350公里时速让武汉至广州间运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时往来武广之间需要44小时相比,已不足一个零头。
2010年1月30日,位于番禺的广州南站投入使用,肩负起城市南拓与“广佛同城”的重任。10多年来,从南村万博商圈沿着汉溪大道往西,直至广州南站,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区域,新广州人纷纷在此落户安家。
广州南站自下至上分为四层,涵盖地铁站、停车场、进出站层、购票层、高架候车层等,站台就有15个。2012年,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早喝广东早茶,晚吃北京烤鸭”成为现实。当时,人们乘坐高铁时,纷纷玩起“立硬币”的游戏,只见列车飞速前进,车窗外景物快速后退,硬币却始终稳立不倒……
不少外国人体验了京广高铁后赞不绝口,点赞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名片。俄罗斯人伊利亚说:“我的家乡离莫斯科约350公里,坐火车要7个小时,但京广之间的距离约2000公里,却只需8个小时就到了。”
高铁缔造的中国速度解决了国人出行所需。2011年-2014年,广深港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相继建成,以广州南站为核心,广州形成第二套“人”字形国铁系统。随着京广、广深、南广、贵广等高铁线路在广州南站交会,广州南站成为中国客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出行半径覆盖20多个省(区、市),涵盖大半个中国的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40天的时间里,广州南站累计到发旅客1879.7万人次,相当于广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48亿人次的5%以上,令人咋舌。
广州铁路联通全球。从2021年12月3日至2023年1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共开出100趟中老国际货运列车;2016年至今年6月8日,大湾区中欧班列突破2600列,今年以来就开出400趟,同比增长20%。
如今,广州已成为国家交通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2022年7月,《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广州将建设更强辐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加快实施“五主”(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和佛山西站)与“四辅”(广州北站、鱼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铁路客运枢纽。
广州城市的未来空间布局将沿着铁轨不断拓展。白云站未来将承接进入广州的绝大部分普快列车,即绿皮车;同步配套6条地铁线路等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及公共空间,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承接高铁、动车、城际轨道交通等高效列车。
广州正全力打造空铁联运体系,推进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建设;利用南沙港铁路运能,打造以南沙港区为枢纽的集装箱海铁联运国际中转通道。广州推进广佛西环、南珠中城际、佛穗莞城际等项目落地实施;地铁18号线、22号线远期分别走进中山、东莞、深圳,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提升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珠江口两岸通行将越发便捷。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只见广州南站的旅客人潮涌动,高铁列车呼啸而来,绝尘而去。百年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快速列车,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在詹天佑奋斗过的土地上,中国铁路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见证广州不断腾飞。
珍贵记忆
话说石围塘站
广三铁路刚开通时以客运为主,每天运送旅客万人以上。“当年,广州人去佛山,要先从黄沙码头坐轮渡渡江到石围塘码头,再到石围塘站坐火车。那时候的石围塘站很热闹。每天清早发车,零点前收车,开出的火车趟趟满。”有老街坊这样说。
话说广州站
广州站建成时有一座大钟。大钟高5米,宽4.5米,时针长1.65米,分针长2.25米,在当时既是空间地标,也是时间坐标。每到整点,它就发出洪亮的钟声,方圆5公里内均可耳闻,旅客通过看大钟或数钟声掌握时间。退休职工王晓霞回忆:“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没有BP机,也没有手机,我们几个广东同乡在株洲上学,就约定日子,几点几分在广州站大钟下见面,结伴返校。”
话说广州东站
如今从事音响研发的钟先生说,2001年8月,他从梅州到华南师范大学报到。当时坐汽车得花10小时,但火车又快又便宜,所以就坐了火车。出了广州东站,只见中信大厦高耸入云,天河城、电脑城里商品琳琅满目。他深感震撼,由此坚定了在广州扎根的心思。
广州铁路百年简史
● 1901年广三铁路开工,1903年通车运营,是广州第一条铁路线。
● 1906年,广九铁路开工。1911年,广九铁路全线通车,广州一端的出发站选址在大沙头,被命名为“广九车站”。
● 1900年,粤汉铁路开工,1936年4月,铁路全线贯通。
● 1960年,珠江大桥建成,京广、广三、广九铁路连成整体,构成广州第一套“人”字形普速铁路网,广州铁路枢纽初步形成。
● 1974年,广州火车站建成启用,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改革开放后,“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之说流行,务工人员纷纷南下。非春运高峰,广州站一天的旅客发送量约6万至8万人次。
● 1996年9月,全新的广州东站建成运营,为天河发展提供了“新速度”。
● 2009年,京广高铁武广段投入运营,350公里时速让武汉至广州间运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
● 2010年,广州南站投入使用。此后,随着京广、广深、南广、贵广等高铁线路在广州南站交会,广州南站成为中国客运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
● 不久前,白云站封顶,未来将承接进入广州的绝大部分普快列车。白云站同步配套多种交通接驳设施及公共空间,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