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宏连 通讯员高埗宣
今年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话题不断升温,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东莞,扒龙船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对于一艘龙船来说,龙头犹如它的“灵魂”所在,在高埗,各村龙船的龙头造型迥异、各具意韵,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高埗人的拼搏故事。
讲起古龙头,不得不提的是高埗镇迄今为止留存最老最完整的古龙头——凌屋村“玄壇蛟龙”。
与传统龙头一样,“玄壇蛟龙”古龙头集虾眼、鹿角、牛嘴、狗头、鲶须、狮鬃等动物特征于一身,眉毛张扬、眼珠突起、牙嘴尖锐、黑须浓稠。同时,它以鲜见的红黑配色为主色调,极具神韵,形象威武,大有蛟龙出海、腾空跃动的势头。
据传“玄壇蛟龙”古龙头在1878年~1888年间雕刻而成,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但是依然保存完好,保持了旧时风貌。
龙头曾经被盗 之后神奇回归
龙舟活动在岭南地区盛行,在高埗也有悠久的历史。凌屋村虽然村小、人少,但据史料显示,凌屋村人多次在“扒标”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龙头正是“玄壇蛟龙”。
“玄壇蛟龙”古龙头目前保存完好,但是在早年间还经历了一次失而复得。据说1908年端午节前夕,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准备请出古龙头出征外镇“扒标”,然而这时却发现“玄壇蛟龙”不见了!
眼见赛事在即,没有龙头的龙船又岂能应赛?古龙头究竟去哪里了?原来,为凌屋村取得多次荣誉的“玄壇蛟龙”,佳话传到了一些盗贼的耳边,他们便起了贼心。趁着村民们为“扒标”事宜忙于筹备,对龙头看管有所松懈之时,盗贼便看准时机,将龙头连夜盗出,再经水路运走。
不料行至中堂斗朗河流段的时候,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暴雨倾盆而下,船只摇晃不止,远处一道闪电直击大地,让盗贼的船只航行十分艰难。也许是做贼心虚,经过左思右想之后,盗贼最终还是退回原路,把龙头放归原处。
第二天,村民发现“玄壇蛟龙”竟毫发无损地回来了,表面还留有一层水珠,似是几经风雨。
“玄壇蛟龙”的失而复得,大大激励了村民的信心,凌屋村龙舟队在当年比赛中赢得了第二名,“玄壇蛟龙”从此被村民视为镇村之宝。
在1967年之前,古龙头一直存放在凌屋村炮楼里,后来炮楼被拆除,村里便将古龙头保存在村大队二楼的小阁楼,此后,古龙头一直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村民集资造船 走出借船困境
据介绍,凌屋村虽然在多次的龙舟比赛中的名次位列前茅,但遗憾的是该村没有属于自己的龙船,每次斗标都要向外借船来参赛。
直至1999年,全镇龙舟锦标赛即将举行之际,凌屋村再度面临没有龙船参赛的困境。几经商议,村里初步提议建造一条新船,但钱从哪里来?这时凌屋村几位老前辈提议采用村民集资的办法解决造船资金。
在捐款当天,老前辈请出“玄壇蛟龙”放在捐款箱旁,村民纷纷慷慨解囊,支持造船。最终捐款当天共筹集了五万元资金订造新船。
由于“玄壇蛟龙”古龙头年份久矣,龙头的两个龙角有所损坏,为确保龙头的完整性,村里找到工艺娴熟的木匠,高度模仿“玄壇蛟龙”脱落的龙角,重新制作一对新龙角安装到龙头上,并用红色、金黄色的油漆为龙头补色,让这个古龙头焕发出新光彩,并一直沿用至2011年。
“玄壇蛟龙”复刻版将首次竞渡
“咚……咚……咚……”今年6月8日,东江南支流高埗河段传来阵阵鼓声——凌屋村的“新龙”骏水正式“回家”,新船龙头则是以“玄壇蛟龙”古龙头造型为蓝本一比一复刻订造。堤岸边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凌屋村“扒仔”和围观助兴的村民。
凌屋村党总支书记陈均华表示,“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村委会也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新龙舟,圆了广大村民多年的夙愿。这条‘新龙’将在7月2日(农历五月十五)代表凌屋村出战高埗镇2023年龙舟锦标赛,希望能取得好成绩。”陈均华说。
岁月流转,凌屋村的“玄壇蛟龙”古龙头经过翻新打理,被完好地保存在村中;复刻版的“玄壇蛟龙”龙头今年则将首次参与龙舟竞渡。
以往,人们扒龙船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扒龙船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映射的是人们面对逆境,面对挑战,不折不挠、逆流而上、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