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端午龙舟,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水花四溅、鼓声齐鸣、呐喊震天的龙舟赛。但在广州水乡,争奇斗艳的“龙舟景”另有一番味道。
“龙舟景”是广府地区端午期间在各水乡举办的一种民俗活动,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十八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各村约定时间扒着龙船互访、联谊,今天在这村,明天在那乡,每天都是独特的一景。前去其他村探访叫“趁景”,邀请其他村来聚会叫“招景”,兄弟村、老表村接到邀请后欣然接受叫“应景”。
色泽富丽的广绣罗伞、独具氏族特色的彩旗、精心装饰的龙头龙尾、助兴助威的鞭炮锣鼓、围坐而食的龙船饭……龙船景维系着氏族宗亲的往来、水乡间的友谊,承载着一份份淳朴真挚的乡情。
系列报道策划:秦晖、肖桂来
本篇统筹:吴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汤南、肖桂来、吴多、夏强、廖靖文、何瑞琪、耿旭静、董业衡、徐静、何钻莹 通讯员蔡淑敏、陈玉霞、荔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廖雪明、陈忧子(除署名外)
盛景
龙舟争渡彩艇巡游 村村盛事涌涌有景
天河:五月初三 车陂景
广州最大龙舟景 最多200多条船会聚
广州天河“车陂龙舟景”是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车陂古村沿袭广府地区端午龙舟“探亲”习俗,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因车陂涌南临珠江航道口,周边又有猎德涌、沙河涌、深涌、棠下涌等7条河涌,招景活动特别盛大,车陂景被誉为广州最大的龙舟景,有“未踏车陂龙舟地,莫提睇过龙舟景”的美称。
车陂村一位长者告诉记者,“车陂景”在清代时由官方指定,是“公共景”“官景”,其他村不管有没有被邀请,都可以扒着龙船到车陂涌应景,车陂村都会热情接待,“‘官景’不是一般的村能有的,不仅要看河涌的自然水位条件,还要看村的人脉威望和经济实力。”车陂村是车陂涌流经面积最大的村落,临近珠江口,与珠江汇合处的车陂涌口宽达80多米,足够让多条龙船并排行驶,适合各村前来趁景。
近二三十年来,每年五月初三上午,前来车陂趁景的龙船越来越多,2018年来自广州番禺、海珠、黄埔等区以及珠三角外地的村落多达200多条龙船前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后,烟雾缭绕的车陂涌上,鼓手敲出各式花样的鼓点,头旗手在船头指挥打旗,龙船手尽力展示各种技巧,赢得观众欢呼。
这一天,车陂的各氏族宗祠要忙着招呼来自各村的兄弟老表。村里郝、苏、王、梁、黄、简、黎、马、麦九大姓氏都拥有自己的祠堂,一众父老到祠堂迎候到访亲友,奉上龙船饼和茶水等,这是应有的礼数。而趁景结束龙船离开时,访客会有 “三退三进”的谢礼仪式,一般是划两个来回的湿桡,再划一个来回的干桡,干桡就是敲鼓敲在鼓边,桡手则用桡挑起水花,以示对主人的感谢。
越秀:五月初五 寺右景
广州大桥西江面上 龙船来拜会
端午前夕,广州大桥西(越秀区江月路)的河涌上就响起了熟悉的鼓声。今年,越秀区寺右村重启端午龙船会,早在农历四月初九就起船了,之后还陆续举行了采青、标罗架等活动。虽没有龙舟赛,但寺右村的龙船会今年会举办多场热闹的“趁景”和“招景”活动。
寺右村龙舟负责人姚祖权介绍,今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寺右村等村做东,届时,其他村的龙船会来到广州大桥西(越秀区江月路)拜会,中午十二时为高峰期。“这些是从前流传下来的习俗,个人与个人是在农历新年时探亲,而村与村之间就是在端午节时以龙船的方式探亲。”姚祖权说。
荔湾:五月初六 沙溪景
广佛人文纽带 吸引数万人观看
荔湾区海龙街道龙溪村河涌纵横,平州河、花地河、大沙河流经,塑造了典型的岭南水乡。龙溪村包括沙溪、大沙、蟠龙、南边、凤池五个自然村,其中沙溪村以每年农历五月初六的沙溪景闻名广佛,民间广泛流传着“沙溪龙船飞咁快,老龙船用绳拉”的顺口溜。沙溪景不仅是龙溪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荔湾乃至广州著名的民间龙船赛事之一,每年可吸引数万名广佛两地居民前来观看。
荔湾区龙船协会会长、沙溪村老书记梁灿尧表示,几十年来,沙溪景只在“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三个节点中断过。他介绍,1963年五月初六沙溪村举办第一届龙舟会,参加龙舟会的代表队有沙溪村等六支代表队,当时的比赛奖品只有两只烧鸭、一面锦标旗。
今年参加龙溪沙溪龙舟景的参赛队伍为26支,其中传统龙队伍为14支,标准龙队伍为12支,来自广州荔湾的队伍有海北西浦、东石、南村、增滘大和、步漖、龙溪凤池、蟠龙、南边、东漖、海中村等,来自佛山的有厦漖永胜、聚龙、宝华、谢边村等。随着近年来赛事规格提高,参赛阵容越来越强,观赛群众越来越多,沙溪龙舟赛早已突破地域界线,从广佛两地民间赛事逐渐升格为联动广佛两地人文交流的紧密纽带。
番禺:五月初三 市头景
延续150多年 江中奇景看市头
端午临近之时,番禺大小村落的河涌以及被人们称之为“海”的珠江水域宽阔河面,游弋着一条条龙舟,龙船鼓声此起彼伏。“我们市头景是番禺南村镇唯一的一个龙船景,每年都是焦点,当天有数十条龙船前来应景,岸边成千上万的街坊争相趁景,热闹极了!”广州市派驻番禺区南村镇市头村第一书记李承霖说。
番禺有民谚“江中奇景看市头”,市头景已延续150多年,在番禺乃至广州都是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龙船景点。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无论刮风下雨抑或是烈日当空,都不影响村民的热情。与其他龙船景不同的是,除了兄弟村前来趁景,市头村每年还会组织四个坊进行龙舟赛。今年与往年一样,村里共组织8条龙船参赛,参赛队员分别来自市头南约(蒋氏)、市头陈、市头北约(吴氏)、市头中成堂(梁氏等多个姓氏组成)四个坊,“下午1点开始,三轮决出冠军。”
据记载,旧时沙湾、茭塘一带,从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天天有“景”。番禺民俗专家屈九先生介绍,沙湾、茭塘各村落,因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龙舟风格。茭塘一带村落地近狮子洋畔,河涌广阔,水网交错,乱流如织,此地各村龙船,斗快斗力,好争强斗胜,多属“斗龙”,“斗龙”一场定胜负,其紧张精彩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沙湾司地近西江水系,河涌密布,水流缓慢,其扒龙舟风格偏重追求表演技巧,场面热闹喧哗,极富喜庆色彩。
黄埔:五月初二 文冲景
红腰带黄草帽 扒船服饰更传统
在黄埔文冲社区的衢野陆公祠,一张张贴的大红纸清晰写着“龙船外出行程”,从农历四月三十起到五月初八共计9天时间里,要派龙船到各地参加龙船景。曾多次代表文冲村参加龙舟活动的陆炳英说,各村派出的龙舟都经过精心打扮,配备舵手(头、尾艄公)、桡手、鼓手,划着龙舟,相互探访,以龙舟会友。
五月初二是文冲龙船景,文冲是黄埔的大村,至今文冲龙舟分文元、东坊、西坊三坊,合计有9条龙舟,因此龙船景颇为盛大。其中东坊的龙船船身不画任何花色和色调、以涂抹猪油或黑色油漆为主;而西坊龙船船身外以黄色为底、上面画着“八仙神器”——铁拐李葫芦、汉钟离宝扇、何仙姑如意、蓝采和萧等,加上水仙、荷花、牡丹、龙眼、荔枝等图案,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值得一提的是,文冲龙舟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扒龙舟服饰。站在龙舟上的旗手、艄公、陪神、锣鼓手、锣架位等人员,上身穿长袖白衬衫,外披绿色背心,腰系红色腰带,头戴黄色草帽。“文冲的龙船景会更加传统一点。” 陆炳英说。
增城:五月初一 新塘景
10多条村同天有景 雅瑶河上你追我赶
据《增城县志》记载,增城自宋朝以来就有赛龙舟的习俗。今年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初一,按照民间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增城区水乡龙舟例景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新塘、仙村、石滩一带的水乡,都会有龙舟例景活动。
农历五月初一是新塘镇久裕、新街、石下、黄沙头、瓜岭、白石、田心、巷口、长巷、岗尾、上岭、塘边、官道等10多个雅瑶河沿岸村庄的“龙船日”。根据传统习俗,各村隆重举办龙舟例景。早上10点钟左右,来自新塘、东莞、黄埔、天河等地的趁景龙船陆续出现在雅瑶河新塘段,与东道主一起在河面上即兴展开表演赛,为岸边的观众贡献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一幕幕。
“龙舟竞渡,浪里分舟”,是每年端午节期间东江上的经典场面。今年,增城大敦村的东社、西社、联合坊都订造了新龙船,这三条龙船分别以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名字进行命名。大敦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借新龙船下水的契机培养年轻一代对龙船运动的兴趣,并指导年轻人掌握握桨、划姿、打鼓、掌舵等方面的基础技术,为迎接‘龙船景’做好充分准备。”
南沙:五月初一 东涌彩艇巡游
扒禾桶拜“九王” 特色民俗长流传
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河涌纵横,乡民临水而居,龙舟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形成了独特的南沙龙舟文化。从五月初一到初十,各乡村会按照地域、潮汐等自然因素,约定一起龙舟竞赛或互相探望。
扒龙舟、水上拔河、赛农艇、扒禾桶、彩艇巡游、撑粉表演……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一,“彩艇巡游戏河涌,水乡胜景最岭南”东涌镇2023年端午节彩艇巡游活动在濠涌亲水平台举行。丰富多彩的岭南水上风情表演吸引上千人到场观看。扒禾桶看上去简单,就是扒一个圆桶而已,但因为它没有着力点,用力不均就会旋转起来,掌握不好要么掉入河中,要么就在水面打转,总是能赢得观众的欢笑声和喝彩声。
在南沙区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九王古庙,供奉着与龙舟有关的神灵——九王,形成了南沙龙舟文化中独特的“九王崇拜”。自宋代起,南沙已经有场面浩大的九人龙舟赛,根据各自在船上的位置不同,封有王号,如扒船大王、司旗大王、打鼓大王、打锣大王、掌橹大王等总共9位,并流传至今。
盛情
同舟共济义结兄弟 邻村趁景互称“老表”
每年端午时节,龙船互访、会景的背后都会再次传颂起村与村之间一段段友爱互助、同舟共济的佳话。
“老兄弟”交百年 “新朋友”喜结缘
在广州白云区,石门街鸦岗村、人和镇蚌湖片区相隔十几公里,却一直以船结谊,互称“乡亲”。今年72岁的鸦岗村民邓汝强介绍,这一切缘起于3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当时,南海黄岐举行龙船会景,鸦岗、蚌湖各有两条龙船参加活动返程,扒到珠江石门水域时,因倾盆大雨加上天文大潮,蚌湖龙船水中遇险,于是,熟悉此地水文的鸦岗村民用鸦岗龙船紧挨蚌湖船,并肩涉水前进,最后护着两条蚌湖龙船返回鸦岗避险,就有了“双龙出海四龙归”的故事,自此两地村民密切往来,互称乡亲、互帮互助。1915年乙卯年大水灾时,鸦岗受灾严重,是地势较高受灾较小的蚌湖乡亲集资集物,开着载满食物的几艘大船来鸦岗救灾。
类似的故事还在荔湾泮塘村流传。广州荔湾泮塘、佛山南海盐步因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端午节的一场龙舟赛结契,情谊代代相传,延续四百余年。泮塘村还与荔湾茶滘、坑口、南澳以及白云石井桥东结成“兄弟”,以醒狮、龙船等形式保持互访。“清末,泮塘村民扒龙船前往南海探访盐步老龙,返程回到花地河时遇到了风雨,幸得花地河边的茶滘村、坑口村仗义帮助,茶滘还给泮塘乡亲提供饭食并留宿。”泮塘村民李凯帆说,次日泮塘村民去寻找未归的乡亲才得知情况,送礼以示感谢,而茶滘、坑口坚持不收礼品,最后三村结义,成为世交,每年都在生菜会、北帝诞、端午节等节庆互相探访。
6月22日五月初五,591岁的佛山盐步老龙游到了荔枝湾,来探访结契数百年的“契仔”泮塘老龙。泮塘还迎来了豪华“兄弟团”,荔湾坑口、东漖、茶滘,番禺员岗等村龙船也来探访,与盐步老龙、仁威老龙齐聚荔湾湖。当天,简单又讲究的仪式,可见契仔对契爷的尊敬。拱手作揖,祝福一句“龙马精神”后,泮塘村民为盐步老龙簪花挂红。簪花挂红的仪式十分讲究,选出的泮塘乡亲代表必须是公认德高望重的老叔父,由他们为盐步老龙簪挂寓意吉祥、尊崇的红花和红绸,然后赠送标旗、烧猪、米酒、龙船饼,以及泮塘五秀中的时令鲜菱角、马蹄粉等礼品,盐步则回赠当地特产秋茄等。“你来我往,结成世交和朋友,龙船景背后是团结友爱的优秀传统。”李凯帆说。
赤脚扒龙舟 进村探“老表”
广州海珠区不少村落,如石溪村、小洲村、土华村等地,一直保留着端午“扒龙舟”习俗。相较于春节以小家庭为单位的走亲访友,端午“扒龙舟”则是联络村与村、宗族与宗族之间的情感纽带。
6月19日7时许,海珠区石溪村濒临珠江后航道的码头上,数十名村民在此处集合,当天石溪村派出传统龙和中龙各一条前往三滘村、瑞宝村等村落趁景。出于对龙舟的尊敬,“上船先脱鞋,赤脚扒龙舟”,村民打着赤脚陆续登上龙舟。很快,龙舟在洛溪大桥前进入三滘村内部河涌,第一站就是池滘村。池滘村前来迎接的乡亲站在码头边等候,一边扬手打招呼一边扔出炮仗。扒仔们个个精神抖擞,扒着龙舟巡至五十余米开外时掉头,如此往复巡游三个回合后,才慢慢靠岸。靠岸后,石溪村代表便递上写有“贺飞龙 石溪村敬谢”的请帖,池滘村递上回请帖。之后,扒仔们便上岸享用龙船饼、龙船茶。扒仔何先生打小就跟着父辈一起扒龙船,至今已经扒了30多年,他说,趁景就相当于走亲戚,尽管大家不认识,但叫一声“老表”,格外亲切。
习俗
龙船柬:
登门送柬、“应景”回柬 表尊重显诚意
经过车陂村幼儿园门口,会发现一面墙上书写“走进车陂龙舟景2023 一水同舟·车陂端午龙舟盛会”,中间一行“车陂村龙船飞柬墙”的红色大字格外显眼。
车陂村至今仍沿袭“飞柬先行”的传统。招景日之前,车陂各祠堂亲笔写龙船飞柬,并亲自前往各兄弟村、老表村,庄重又诚恳地递上龙船飞柬。如今手机通信发达,这种亲自递上龙船飞柬的方式让人格外感动。车陂村晴川苏公祠长者苏金炽说:“每年上门亲自送龙船飞柬都要花费不少时间。虽然说打电话邀请同族兄弟也不是不可以,但总觉得礼节不到位,只有亲自登门送上龙船飞柬,才显得既尊重又有诚意,心里才舒服。”趁景日那天,前来探亲的龙船来到车陂,还要给当地的祠堂父老递上回柬,是为“应景”。
此外,苏金炽还介绍,龙船互访的时候会交换龙船帖,把它们贴在祠堂、围墙上,以示来探访过的村和龙船,龙船帖越多,就越威风越有面子。
龙船饭:
辣椒头菜肉丁 得“头彩”又“添丁”
“吃过龙船饭,饮了龙船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愁”,龙船景这一天,村民会以龙船饭招待来客,上百围上千人同食龙船饭并不罕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龙船饭跟平日的宴席一样,样样都有。”荔湾区坑口村联谊会会长郭广镇说。
荔湾区凤池村、坑口村长者均表示,龙船菜是龙船饭必备的第一道菜,这是一种辣椒与头菜丁、肉丁、花生米等混合的食物,辣椒可用来为下水的“扒仔”祛湿,头菜谐音“头彩”,寓意“得头彩”,其他则用来补充体力。此外龙船饭上还有萝卜酸、浮皮、冬瓜、虾米、粉丝等经典食材。
黄埔文冲人也以高规格招待从各地来“探亲”的龙船队,每一年的菜式大同小异,比如有白切鸡、烧鹅、糖醋排骨、聚宝盆、菠萝包等。最特别的是一道龙船丁,里面有豆角、花生、辣椒、萝卜等,有“添丁”之意。而时值荔枝成熟季,文冲村还会准备荔枝让老表村、兄弟村品尝。
在文冲村老一辈人的观念里,龙船饭是不吃鱼的,即便是有鱼上桌,也不会把鱼翻来翻去,这也是特色之一。
散“龙膥”:
老人小孩接“龙膥” 龙马精神学业进步
据记载,今番禺石碁镇所属的新桥、傍江东、傍西、石岗东、石岗、西村,市桥街的沙圩、沙头、莲湖、北海等村,组成“十乡龙船会”。每年端午节,这些村落在龙船会的组织下举办扒龙船和赛龙舟活动。新桥村是“十乡龙船会”的其中一条村,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三)是新桥景举行的日子。
在很多地方,龙舟都是以雄性身份出现,而新桥村自古就有一雌(乸)一雄(公)两条龙舟。村民认为,这两条龙会生出龙蛋,即“龙膥”(方言字,读音cūn,意为蛋、卵),这些“龙膥”能够带来好运与福气。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新桥村都会举行延续500多年的“散龙膥”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当天11点,以“三华李”代表的“龙膥”从圣母庙屋顶散落,人们用伞和帽子争相接“龙膥”。他们相信,老人得“龙膥”可保龙马精神,身壮力健;小孩得“龙膥”则学业进步,天天向上;育龄妇女得“龙膥”则可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