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双碳”工作 助力高质量发展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系列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深入理解推进“双碳”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正在加强政策衔接、积极推进“双碳”工作,稳妥有序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双碳”工作的现实逻辑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双碳”工作,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重点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着力发展、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又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这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选择。

  依靠创新推动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抓住绿色变革的机遇,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应着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节能低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低碳零碳负碳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全有序地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进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开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将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应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区位优势,突出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有序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加强政策衔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双碳”是系统工程,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形成合力,又要立足广东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实际,全面落实。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手发力,结合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珠三角核心区率先全面绿色转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成为“双碳”样板区域,带动沿海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地实现“双碳”目标。

  其次,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继续发挥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为主抓手,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广东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再次,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区域创新的优势,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培育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低碳技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作者吉志鹏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曾香玲系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2022GXJK004)的阶段成果】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南沙,向世界——《南沙方案》印发一周年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花都汽车高质量发展专题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穗月留声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理论周刊
   第A13版:经济·体育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1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2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3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4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5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6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7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8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9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0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1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2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3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4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5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D16版:高质量发展东莞行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第T1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3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4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5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6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7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8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9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0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1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2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3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4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5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6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7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8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19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0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1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2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3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4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5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6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7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第T28版: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3)
中共三大的新时代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
推进“双碳”工作 助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