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问道传统文化 躬耕现代文明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系列评论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深邃思考、精辟论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礼敬文明,生生不息。

  打开历史天空,仰望文明星辰,中华文明如璀璨星河、万古明灯。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早就被“时光刻录机”刻进世世代代中国人的DNA中,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阻挡、不可割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从中华民族积厚流光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不仅为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为世界文明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文明是纽带,自信是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源自哪里?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且生生不竭、代代不息、历久弥新,在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谐和,展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了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坚定的文化自信给了我们协心勠力、孜孜不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广东是岭南文化发祥地,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岭南文化,成为提升南粤儿女文化自信、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开放包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年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仍能一脉相承、弦歌不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其他文明交往中始终做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在广州“四大文化品牌”中,海丝文化就以其显著的、独特的开放包容气质而别具一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宽阔胸襟、积极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择善而从、博采众长,创造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回首来时路,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实践,都是守正创新的探索。守正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明精髓,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新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大道至简,敦行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当代中国,江山壮丽,前程美好。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无比自豪、信心百倍、步履铿锵,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高擎中华文明火炬,赓续历史文脉,朝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第19届文博会
   第A3版:聚焦第19届文博会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评论
   第A6版:聚焦2023年高考
   第A7版:聚焦2023年高考
   第A8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都市新闻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深锐周刊
   第A14版:深锐周刊
   第A15版:生活周刊·时尚·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时代考场书写青春答卷
问道传统文化 躬耕现代文明
以“最大公约数”优化电动自行车治理
高考作文需“接地气”
失德“零容忍”,师德方能不失守
“种地综艺”走红的秘密
别让“方便”变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