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系列谈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指出,在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这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动员令、任务书,也是推动高质量调查研究的风向标、作战图。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立心不苟,躬行践履,以问题导向引领调查研究,才能穿越哓哓不休的浮声虚响,突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自身局限,走出“计将安出”的困境,启人智、解难题、见实效,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主义始终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人类如何获得解放、怎样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立足中国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在解决中国问题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主体力量”的唯物史观的逻辑展开。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闯关、解题、寻找开锁钥匙的过程。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带着真问题,才能做出真调查、真研究。脑子不带着真问题,漫无边际、散心观景式地下到基层,势必陷入“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过了亦如然”困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做到真调查真研究,必须抱持对于真问题的清醒和解决真问题的执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关心人民疾苦;同时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民为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通过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新理论新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坚定实践者、自觉发展者。坚持问题导向进行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传家宝和基本功。

  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实地调研32天,形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经典调研报告,集中回应了农民革命为何必要、为何能取得成功的问题。其后的《寻乌调查》《永新调查》《宁冈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都是理论联系实际、为解决不同时期现实问题的代表作。194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调查研究自此被作为党内一项重要制度固定下来。1961年,党中央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一年在党史上被称为“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重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的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曾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这一问题,围绕林权制度改革做过调研。由于分山到户有可能引发乱砍滥伐现象,这项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中央叫停。习近平同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于是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4个关键问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形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山山水水: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整体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赴浙江调研后,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今年到广东调研,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原因。

  开辟新天地走向新胜利的坚实保障

  调查研究,是新时代新征程破解新难题的路径方法,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当前,我们正在奋力推进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间必然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中,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具体凝炼为“十个如何”。要有效化解这些难题,确保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策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要瞄准群众关注、现实关切的真问题开展调研,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真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而深层的问题。要找准一发破的、关乎症结的关键问题进行调研,抽丝剥茧、深入机理,既看局部也观全局,既看当前也思长远,既看微观也见宏观,切实抓住问题的核心与症结。要扣准必须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认认真真分析问题,扎扎实实解决问题,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不好解决的拿回来研究解决,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广东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度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
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探索构建东部副城区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