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力。5月29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召开。曾经的广东传统工业城市韶关,正在借助“东数西算”这一历史性机遇,助力城市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目前,韶关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韶关集群建设,全力将该市打造成为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东数西算全国算力中心、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国数据应用创新高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赖金艳、廖向荣
未来规划:跨地域部署“大计算机”
当天,韶关等多个算力城市为全国算力“一张网”的战略合作组成城市联盟。去年6月,鹏城实验室与韶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网点筹建合作框架协议,标志韶关市成为鹏城实验室协同创新网络节点,“东数西算”韶关枢纽节点建成后将正式接入“中国算力网”。
据介绍,当前世界算力优势已不在于算力体量,而是亟须探索形成效率更高且可广泛支撑新型计算模式的算力服务体系。“中国算力网”项目研究如何将广域分布的多样化异构算力中心联接成一体化、网络化、服务化的算力网。
2022年5月,鹏城实验室首次对外发布了“中国算力网”计划,“中国算力网”以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建成覆盖国家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大型异构算力中心互联互通、协同调度与高效计算的网络化算力基础设施为目标。目前,“中国算力网”已接入智算中心20个、超算中心4个、“东数西算”数据中心3个,初步实现了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与高效计算。
未来,“中国算力网”计划将建成覆盖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大型异构算力资源的新型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异构计算中心进行高速网络互联,形成一台跨地域部署的“大计算机”,实现多中心间的资源共享、自主协作与统一服务,以提升各算力中心的整体运行效率、系统能效和服务能力。该计划将满足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前沿尖端科技万亿级算力需求,实现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创新。
为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会上正式发布了一批数字、算力产业系列重点研究成果。其中,由有关权威部门和专业组织、产业链代表企业联合编写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梳理大湾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指南》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数据中心建设为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预计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50%。截至2022年,广东省已投产的数据中心机柜超过30万架。
《指南》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数据中心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数据中心机柜区域分布不均。从区域布局看,广东省全省数据中心的建设分布较为分散,全省21个地市均建有数据中心,其中广州、深圳占比最高,其次为东莞、佛山、韶关,数据中心产业发展不均衡。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较高,而东莞、佛山以及粤东西北地区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明显较低等。
下一步,广东应该如何推进数据中心产业生态建设?《指南》认为,现阶段大湾区产业发展处于向算力产业的过渡期,应重点建立“东数西算”算力对接机制,落实枢纽发展战略定位,同时培育上下游产业生态,为未来算力产业发展、经济结构重塑打下坚实基础。《指南》建议,广东要建立“东数西算”算力对接机制。广东省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定位于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广东应与西部地区国家枢纽节点建立算力合作调度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与西部地区国家枢纽节点建立数据中心高速直联网络,构建形成以数据流为导向的算力网络格局。
《指南》预计,未来广东省数据中心布局将逐渐形成包含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西部地区国家枢纽节点三个层次数据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
韶关发展大数据中心集群优势明显
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要求,在韶关规划建设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引导广东省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向数据中心集群集聚,省内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韶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国家之所以把韶关定位为“东数西算”的算力枢纽节点,主要是基于韶关在发展大数据中心集群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按照国家和省的布局,韶关集群到2025年新建约50万架标准机架,主要建设承载低时延类(时延要求小于20ms)业务,承接广东、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将韶关提升至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杆数据中心集群是韶关集群在“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韶关重点推进数据中心的建设,夯实大湾区算力的新底座。该市将确保韶关集群已签约项目2024年底全部投产,加快“市区1毫秒,大湾区3毫秒,省内10毫秒,枢纽节点之间和主要省会城市20毫秒”的高速算力建设。
韶关同时还在加快培育全产业链,推动建设大数据产业新高地。该市全力培育大数据全产业链,争取到2025年产值超800亿元,到2030年产值超2000亿元,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标杆集群。
此外,韶关地处非地震带,年平均气温为广东最低,受台风影响小。韶关年平均气温全省最低,利于减少能耗。韶关年发电量260亿度,富余电量90亿度。不仅电力充足、便宜,韶关还坐拥丰富的风、光资源,绿色发电量占比较高等。在人力成本上,韶关有大学、专科、中专、职业技术学校18所,每年可输送毕业生约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