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每个小孩都有一个上学堂的梦想,然而对于需要每天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一种奢望。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康科,治疗室每到周六下午就会“变身”成幼儿园,这个医院里的圆梦学堂,圆了孩子们的学堂梦。
小太阳妈妈:
孩子的毕业幼儿园一栏就填“圆梦学堂”
“小太阳”(化名)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小女孩,上周六下午,是她在圆梦学堂最后一节课,因为她已经拿到了小学入学通知书,9月份就要正式成为小学生了!下午3时许,“小太阳”提前跟妈妈来到设在南海区妇幼保健院9楼的圆梦学堂,进门就给志愿者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小太阳妈妈说,如果没有圆梦学堂的经历,真的不放心让孩子上小学,“‘小太阳’一共上了3年6期的圆梦学堂,从开始一个字都不会讲,到现在已经能认真听课,跟老师有很好互动,也很遵守课堂纪律。这对于一个特殊孩子来说太不容易了!在她小学入学登记表上,毕业幼儿园一栏我填的就是‘圆梦学堂’。” 小太阳妈妈说。
“目前能够接收特殊儿童的普通学校、幼儿园较少,加之孩子们日常需要康复治疗,很多家庭都是日复一日地医院、家庭两点一线,以至于孩子们入学道路十分艰辛。我们在院内搭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平台,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康复治疗之余,兼顾学前教育。”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康科主任李诺说出了圆梦学堂举办的初衷。
于是,在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康科,到了周六下午,平日的治疗室就变身幼儿园课室,彩色的小桌椅围成半圆形,中间支起老师教学的小黑板,模拟还原幼儿园集体互动课堂,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医护+社工+幼教导师+助教志愿者”的跨专业团队通力合作,围绕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健康、生活、社会、语言、艺术),根据特殊孩子的情况调整课程,帮助孩子们提前融入适应。
助人自助,患儿家长都抢着当志愿者
6岁的小健(化名)肌张力过高,每当兴奋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肢体扭曲,来自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的赵胜凯同学是服务小健的志愿者。赵胜凯说,自从今年3月获悉南海妇幼圆梦学堂招募志愿者后,他每个周六下午都会来这里帮助这些特殊的小孩,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参加。
当小健在圆梦学堂幼小衔接班上课的时候,他的妈妈刘女士就在隔壁圆梦学堂幼儿班当志愿者,她需要全程协助另一名孩子上课。“我们家长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学校生活,当我的孩子被其他志愿者照顾的时候,我来照顾其他孩子,也可以了解到上课的要求,助人就是自助。” 刘女士说,一有机会她就报名当家长志愿者。
“我还记得有一个小朋友,她只有两个手指头能勉强拿住东西,很自卑,上课都是低着头。在一节书法课中,我教孩子们写甲骨文‘水’字,当她努力写出了一个‘水’字,我就表扬了她,从那以后,她就抬起头听课,有表演的机会都会主动争取。”圆梦学堂志愿者导师丹丹说,改变一个孩子,或许就改变了一个家庭,教育这件事情就有了更多的意义。
约三成圆梦学堂毕业生能顺利入读学校
“6月,会给这一届圆梦学堂的孩子们举办结业典礼。他们会登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近4个月的成长与变化。毕业礼还设置颁奖环节,肯定每一名患儿学生的付出与进步。”负责圆梦学堂项目的启创社工苏姑娘介绍,自2020年第一届圆梦学堂开展至今,共计为150多名患儿提供圆梦学习支持,其中约有30%的适龄患儿在参加圆梦学堂后已顺利回归到校园,或获得保留学位。“这条路我们要继续走下去,因为有太多这样的孩子需要学前教育,帮助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学校。”李诺表示。
据悉,目前圆梦学堂一年开办两期,以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3-10岁的学龄期特殊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共设幼小衔接和幼儿两个班,每个班最多容纳14名小朋友,而每次报名的小朋友多达数十名。医务社工协力并通过“开学典礼+恒常课堂+毕业典礼”等形式,让特殊儿童在院内亲身感受集体互动,提前融入适应。另外,还为特殊儿童的家长提供瑜伽等放松学堂,让家长有休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