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GA13版:东莞新闻

40岁“老龙”被“唤醒”

中堂镇多措并举 推进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齐步走

蒋幸端

本文字数:#article-word-count#

隆重的起龙仪式

现场展示的龙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邱发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通讯员萧培东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作为“潮涌东江·龙腾水乡”2023东莞龙舟月中堂分会场的“开场大戏”,中堂镇在四乡村举行起龙仪式,正式拉开了今年东莞龙舟月的序幕。

  龙舟文化在中堂镇已传承了500多年。自2006年开始,中堂把每年的龙舟景定为“龙舟文化体育节”,成为中堂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近年来,中堂镇挖掘龙舟文创产业,推进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齐步走,目前,中堂的龙舟文创产业已现雏形。

  现场:

  “老龙”出水重现英姿

  5月26日7时,中堂镇四乡村锣鼓响、雄狮闹——中堂起龙仪式在四乡村泗涌郭氏祠堂举行。一大早,来自四乡村的龙舟汉子甩开膀子,拿着工具迫不及待地下河,掀开龙舟上的陈旧网布,齐心协力地将船身中的淤泥清洗掉,再奋力摇松龙船底的泥浆,为龙船“洗身”,随后众人将龙船提起,托出水面。

  被“唤醒”的松木“老龙”已有40岁,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怀女(已故)制造,长约28米,是中堂现存历史最久的一条松木龙舟。上好木材加上匠心制造,因此虽经岁月冲刷,仍然保存完好,也成就过战绩辉煌,曾经在1988年中堂龙舟锦标赛中勇夺第一名。

  经过清淤、清洗、上油等流程,“老龙”重现当年英姿,威风凛凛,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同时岸边的群众和河涌的龙舟健儿互泼龙舟水互赠祝福,祈求安康。

  活动现场还原了东莞水乡传统起龙习俗各个环节,龙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在现场进行仪式指导解说:“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龙头,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

  起龙仪式结束后,按照习俗进行龙舟巡游。健儿们在哨子、战鼓的指挥下,奋力挥桡划桨,奋勇争先,浪花飞溅的河面上龙舟劈浪疾行;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际,现场热闹非凡。

  传承:

  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仪式现场,中堂镇文化中心主任莫志荣介绍,在中堂镇,每年各村都轮流举办龙舟景,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深厚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堂龙舟文化。今年农历五月初二至五月十三日,各村也将陆续举办龙舟景。而中堂的龙舟造船厂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为今年的龙舟比赛忙碌起来。今年,中堂的几家龙舟造船厂共接到了50多条龙舟订单,除了满足中堂本地的需求外,他们还接到来自广州、惠州以及东莞周边镇街的订单,最远的订单来自福建。

  今年,横沥镇一条26年的老龙舟被送到霍沃培龙舟造船厂维修。这是当年霍沃培和一众师傅们花了约10多天时间制作出来的。霍沃培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霍沃培介绍,中堂制作的龙舟基本特色为“大头龙”,即龙舟的前端安装大龙头,高高翘起,气宇轩昂。船长28.5米,28排划手共56人,全船连跳头、锣鼓手、梢工共约61人,龙头大且威武,船身狭长,两头翘起,潇洒流畅。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较为繁杂,先后要经历做底骨、做蝴蝶底、反底、起水、钉花旁、打档、休核、做座位、做龙肠、抓篾、钉将军柱、扫桐油等数十道工艺流程。“龙舟制作最为考验师傅们的手工。”龙舟师傅说,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秘诀和技巧,需要师傅们依靠个人经验来把控。

  如今中堂龙舟的船板用料更多是用杉木。杉木虽不及松木耐用,但重量轻,成舟吃水浅,舟速快,是各地比赛用舟的首选。选好杉木材料后,老师傅们就开始对龙舟的船体线头以及船身破水消水能力进行精准测算,最终以使龙舟在高速划动中轻松前进。

  霍沃培的儿子霍明钊是他培养的接班人。与祖辈们只制作大龙舟不同,霍明钊还尝试着将传统的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创新,通过小龙舟文创产品,吸引人们将目光聚焦在这项传统的技艺上。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认识和了解中堂的龙舟文化。

  发展:

  探索龙舟产业化新路径

  中堂镇党委委员黎锡浩表示,中堂具有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下,不仅开展了龙舟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还正积极探索龙舟产业化新路径。他表示,希望能结合龙舟生产、龙舟景、划龙舟体验等相关环节,打造龙舟相关研学活动、文旅产业,推进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齐步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堂镇深入实施《中堂镇文体振兴发展三年规划》,多措并举促进非遗传承发展,是首个建立镇级非遗传承人补助制度,也是首创亲授徒弟出师奖励的镇街。在非遗项目挖掘、非遗传承人福利保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授徒和培训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据介绍,中堂镇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龙舟制作技艺,有国家级传承人冯怀女(已故),省级传承人冯沛朝,市级传承人两名(霍沃标与霍沃培),其他龙舟师傅20余名,建立了系统的中堂镇龙舟师傅名录,制定了镇级传承人保护机制。

  同时,中堂镇还举办各类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包括中堂镇龙舟民俗摄影作品展、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非遗墟市、非遗课堂、“潮流东莞·火柴盒”中堂镇非遗之夜城市艺术TIME、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等,让更多市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堂镇龙舟风俗文化以及龙舟制作技艺。

  而从2019年起,中堂就开始了系统的龙舟文创产品研发,促进龙舟民俗文化产业的孵化、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 DGA1340岁“老龙”被“唤醒” 蒋幸端2023-05-29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