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学生要投入五大学科竞赛,“非同寻常的高智商”是不是必要条件?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广附”)创新中心主任周弋林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专注和对学科的热爱可能更重要。”
2021年,广附在校内设置了“创新中心”,其主要工作是搭建广附五大学科竞赛培养体系,从教师招聘和团队建设,从对学生的广泛培养到对尖子生的个性化指引,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五个竞赛学科课程设计。成立创新中心,是广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体系成熟的一步。面对竞赛生,学校给予的不光是全方位的支持和科学规划,最重要的是推动对他们专注于一个方向、投入全力去追逐梦想。“学校成立创新中心的初衷是统筹包括学科竞赛生在内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和个性化发展,创设更适合这些孩子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和平台,探索具有广附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周弋林说。
没有对学科的执着热爱,学生在竞赛路上很难走远,而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会让学生在这一科的学习时间上投入更多,学习难度和深度也会有所增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无非是以下这几件事:一是给予竞赛生适合的学科课程安排;二是帮助他们平衡竞赛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学习,同步规划适合的升学路径;三是适时的“精神按摩”,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学科竞赛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奋斗的激情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文/许蓓、林欣潼
图片由学校提供
数学竞赛生养成法:正面培养探究力
四月底,广附公众号发布了教师招聘启事,其中有5位数学竞赛教练的岗位。在学校的最新招聘计划中,已有21位数学学科竞赛教练的广附数学组,还要补充15位数学老师。“考虑到新高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考察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尝试在零班、大奥班等特色班级的数学课堂内拓展竞赛一试和‘强基计划’笔试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有更多的视角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备更扎实的数学能力去应对新高考,做到游刃有余。”周弋林说。
广附数学组的资深教练石琦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十分有趣:“物理、化学的学科竞赛更偏向工科思维,所提出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解题是分析问题、利用学到的工具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数学不一样,在高中数学联赛二试以上,甚至不会事先明确这个问题到底存不存在,因此学生首先要去证明结论成不成立。下一步,题目也不可能让学生预先知道该用怎样的解题工具,甚至得根据已学到的知识去创造一个解题工具。所以高联二试考三个小时,只有4道题,每道题花一个小时去研究是很正常的事。”
石琦认为,数学竞赛特别是做解答题,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科研的过程,“数学竞赛的题目,很多人第一眼根本不会有思路,这与中高考以往的考核方式很不一样,因为中高考的考点是相对固定的。”石琦说,“这两年大家都知道高考数学变难了,其实就是设置了一部分探索性的问题,竞赛生做高考卷可能相对会有优势一些,因为他们在日常的解题、训练过程中已经培养了在完全陌生的情境中去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琦对“竞赛生都需要高智商”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周弋林一致,“我认为智商并不是关键因素,我们也见过有很聪明的学生,他在面对新题的时候一眼看不出思路,就会陷入很烦躁的情绪。我认为无论哪一门竞赛,专注和热爱很重要,要面对难题有行动力、有愿意去探究,创新和探究的能力有时候与高智商没什么关系。”他说,数学竞赛的学习和锻炼,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就一道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看学生发现了什么,有没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才是关键。”
这样看来,数学是理科基础就不难理解了,它既能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增强面对未知难题毅然投入的决心,这也是广附投入资源扩大数学组师资力量的原因。据石琦介绍,广附从初中开始就会在数学学科上最大程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综合学科优势大于竞赛学科的学生,注重扎实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竞赛苗子,会提供适合学生各阶段能力提升的课程。这要求有足够的师资尽量细化和落实丰富的课程方案,针对个别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生,也有教练给予个性化的课程引领和规划。
要注意的是,数学竞赛的起点并不是“越早越好”。比如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幼儿园孩子解微积分的视频,石琦提醒,套公式、用套路去教导幼小阶段的孩子弊大于利,“作为竞赛教练,我们很反对用一些奇怪的套路去教孩子速算、套公式或者模型解几何题,跳过数学建模的思维直接用方程解应用题。”他说,“特别幼小阶段,看似比较笨的方法有存在的价值,直接用高级的数学工具去对付,反而可能缺失了对数学底层逻辑的理解。给家长的忠告是:孩子小时候还是一步步来,把基础打扎实,不要依赖某个模型工具去做题。”
物理竞赛生养成法:有兴趣才能坚持到“深水区”
广附的物理教练陈训毅是学校从湖北引进的物理金牌教练,在大学城工作近一年,他认为广州学生对学业的专注和拼劲,与湖北学生并无差异,只是“拼的方式不一样”。“湖北的学生可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挖得很深,竞赛生自主意识很强,认准一个学科会一往无前。”陈训毅说,“广州学生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接触的知识也很多,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很广泛,什么学科都想试试,竞赛方向多,可能会有很多人只把学科竞赛当成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而并没有那么在意结果,所以在广州,我们发现很多竞赛生和家长的目光也比较长远,会去寻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来选择投入哪个学科。”
“哪种状态更好?其实没有定论。物理的基础学科并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竞赛生很少在本科毕业后就选择就业,大部分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方向,做细分领域的选择后继续深造。”陈训毅介绍,物理作为基础学科,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许多学物理的孩子会去进行跨学科的尝试,利用他们的物理学科背景,在细分领域进行创新的、深入的研究。
学科竞赛学到深处,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体育竞技类似,需要学生针对某个薄弱环节进行攻克,需要让每个解题细节都趋于完美,所以高水平选手的训练首先要求他们能耐得住寂寞,能沉淀下来。“对学科没有绝对的热爱和至深的兴趣,学到后面会很崩溃的。”陈训毅说,他在挑选竞赛苗子时同样以“兴趣和热爱”为关键要点,“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最基础的学科无疑首先是数学。初中阶段一般是在初二开物理学科,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很科学的。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学物理,一开始看上去还行,因为他们只是提前学习了基本的知识点,而并非解题的逻辑和思路,这样学下去不一定有后劲。”他说,“初中阶段我们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定位,到了高中还在坚持走竞赛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初中阶段教练的工作是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看看他们能学到什么程度,到了高中阶段就能判断哪些学生适合走竞赛这条路。”
广附物理组目前有6位专职教练,过往创新中心设想过,让竞赛教练们专注于竞赛组的教学,不承担日常课程。但后续观察和调研后发现,教练们进入课堂能更清晰了解学生的状态。“广附近几年在信息学上成绩不错,数学也有突破,进步的空间很大,而且学生的学习氛围很不错,自主的意识很强。”一年时间还不到,陈训毅很快就适应了广附的节奏,“最吸引我的是学校对竞赛学科和教学体系打造的重视,对竞赛的支持。”
让物理学科的竞赛生和教练们最兴奋的,莫过于今年四月,清华大学发布“2023年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这个培养计划对标北京大学的“卓越计划”,为物理学科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打通了又一条深度进阶之路。“我们看到顶尖大学都在选拔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学科在走向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科学地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陈训毅深有感触地说,“在竞赛学科上,广州市已经在以各校进行学术交流、公开竞赛课程的形式实现各校的学科竞赛资源均衡,希望未来还能有一些跨区域的交流活动。”
信息学竞赛生养成法:家长先读懂信息学
2022级北京大学图灵班选拔了37人,其中有4人来自广附信息学小组。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023广东队A、B类名额共17人,广附占2人。王晓鹏是广附信息学竞赛教练团队的元老和“掌舵人”,见证了广附在信息学学科竞赛征途上从入门走向战绩彪炳的历程,“信息学竞赛本身与大学计算机专业衔接非常紧密,学好了信息学竞赛内容,到大学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像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这些课程都可以免修,很多学生到大二大三都已经有实力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了。”王晓鹏说,他曾在面向学生家长解读五大学科竞赛的家校沟通沙龙上表示,信息学“是与未来关联度最大、最实用的学科”,不过在信息学竞赛更广为人知、广附也成为省内龙头之一以后,王晓鹏反而希望学生和家长能更理智地面对信息学的学习。
“信息学竞赛不是简单的编程,它是针对现实问题或是数学抽象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求解问题的过程。”王晓鹏解释,目前市面上有机构以“编程课”的名义推荐给小学生一些启蒙教学内容,与真正的信息学相距甚远,“建议要对信息学有真正的兴趣,且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考虑学习信息学。另外,信息学对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习校内数学都有压力,那么不建议跳过数学学信息学。同时也建议家长先提升自己对信息学的认识和理解,选择有完整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较强师资团队的学校来进行长期学习。”他说。
广附有过多位学生在初一以零基础状态入学,但在信息学竞赛之路上走得很远的案例,王晓鹏也以孩子的学习习惯、专注度和对学科的热爱来进行选材,“我们比较看好的孩子有几个特质——专注、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很强。”他说,更重要的是信息学小组对学生的文化课学校要求也很高,“各个学科都不‘瘸腿’,在竞赛路上才能走得更远。”由于信息学在中高考都不是考核内容,广附的信息学课程从初中开始就不会与常规科目抢时间,初中起步阶段会分为竞赛组和学科组授课,同时开发了很多通识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信息学学科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安排也主要利用社团活动时间。
“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成绩在低年龄阶段盲目停课,这一点我们特别不提倡。学生的综合学科成绩不落后,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我们会在高一备战的阶段短暂停课,比赛结束后,创新中心也会组织学生和各科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补课。”王晓鹏说,竞赛生如果走不到省选以上,回归综合还有很多路可以走,“我们会帮助孩子在综合考评、少年班报名等针对信息学竞赛生的升学途径上,争取多一些机会。”
目前广附信息学教练团队有6人,有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硕士,也有3位华南师范大学ACM队的金牌选手,除了校内的课程设计,他们与外省顶尖学校的交流也很丰富,例如华东师大二附中、长郡中学、成都七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等等,都搭建了联考体系。
化学竞赛生养成法:高中数理基础要扎实
广附自高一年级起设置数信竞赛组和物化生竞赛组,两个大组别的竞赛生对各学科学习的深度和方向要求不同。物理和信息对数学的要求一点也不低,而且需要高等数学的解题工具。初三才正式开课的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是不是对数学的要求就会低一些呢?不少家长和学生就是这么想的,“数学卷不动转物理,物理也卷不动转化学”,这样的思路其实十分外行——化学竞赛需要学生充分且灵活地掌握高中数理化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解题工具也涉及高等数学的知识点。
“其实高中化学竞赛的内容,主要是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科知识,可想而知,学大学课程必然需要学生在各个维度都已经达到大学入学标准。”广附化学竞赛组的储德钊老师说。这位出身清华大学的化学竞赛教练,还要驳斥“化学是‘天坑专业’”这个观点。“化学专业出身的人才其实有很多就业方向,更多的是在生产研发部门。国家对化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很迫切的,很多产业的升级,包括医药行业的发展,能源领域的开拓创新等,都需要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支持和跨界探索。”
“化竞生的升学选择也很多,比如清北也有面向化学学科拔尖人才的金秋营,北京大学还有春季联赛,高校为化竞生开通的大学与中学衔接课程也很丰富。清北一直有比较完善的化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我认为后续也会像数学、物理这样开通人才通道。”储德钊说。
广附化学组在初中低年级开始设置兴趣培养课程,比如化学实验观摩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早了解学科的基本方向,从而与个人的兴趣点和未来专业选择相匹配。“化学学科的选材会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习惯和数学、物理成绩来考量,事实上化学学科要求的数理推理能力很高。”储德钊介绍,广附大学城校区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上也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位处大学城,中学生们在中学实验室无法满足实验学习的需要时,还可以向大学实验室求助。
生物学竞赛生养成法:合理规划阶段学习目标
有些学生和家长对生物学竞赛的误解很深,因为生物学科竞赛被戏称为“奥林匹克记忆力大赛”,涉及的知识点堪称“海量”。那么是不是记忆力好,就能尝试生物竞赛?广附生物竞赛组的张管义毕业于清华大学,他这样解读生物学对竞赛生的基本要求:“生物学对学生记忆力的要求当然不低,在一些思维能力、逻辑分析方面,生物未必需要很深厚的数理基础,它是具有强烈目的性的学科,要解决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的、直观的问题,而数学、物理可能是很抽象的问题。生物学需要用到数学、物理或是化学的知识,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现学现用,当然最好还是掌握高中阶段的数理化知识,此外还有可能涉及空间几何、物理化学的知识,还有数学的统计概率等。”
生物学竞赛要掌握的知识点特别多,那么好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张管义用自己学生时期修炼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法来给学生们做规划。“现在生物竞赛组的学习的确强度很大,我会在每周一给学生们发一份计划表,要做哪些内容,要背哪些知识点,我都会理清主线布置好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规划时间,比如计划在每一天如何分解任务,做好规划后我会给意见,主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能力能不能应付计划。”张管义说,“每周细分任务,每天自主检查计划的进度有没有完成,我建议学生细化每个阶段的目标后去完成。”到生物组授课时,张管义会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这个过程既有教练的充分指引,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判断学生有没有投入生物学竞赛的潜力,除了以综合成绩初步判断孩子学习能力,张管义更看重的还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对学科的热爱”。“有些孩子从小就对学科感兴趣,到了中学,综合成绩尤其是数理化成绩相对突出,我觉得都是可以尝试竞赛的。最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
要特别提醒的是,投入生物学竞赛需要学生能适应真实实验的压力,因为生物学会涉及对各类生命体,尤其是动物的解剖和观察。广附生物组已经带初中学生体验过解剖蚯蚓、蝗虫、鱼的实验,到了高中竞赛层面可能会接触更多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生物学竞赛可能会让学生们对生命有更深入的体会。”张管义说。
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同等重要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本身,是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开拓的赛道,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初步选拔。投入学科竞赛,首要条件是学生对学科有热爱,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有深入探索的勇气和强大的行动力,这些特质,与我们再三强调的“素质教育”成果并不矛盾。在强调教育均衡的今天,面对有志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的年轻学生,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同等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有越来越多中学在聚力支持学科竞赛,响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竞赛生培养办法,广附搭建创新中心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招。
“我们希望能给予对学科竞赛有兴趣又有潜力的学生更多支持和更好的平台。”周弋林说,“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好家校沟通,给予学生动态指引,但我们也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竞赛课程,只要能听得懂,我们的竞赛课程是开放的,保证能让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为竞赛生的规划做好保障,让他们能在更适合的环境中去收获成功。”
广附创新中心仍在成长过程中,师资团队也在不断流动和完善。近年来广东的中学纷纷北上招聘,清北出身的老师成了各个学校的“形象代言人”,但学生到底有没有受益?这个问题也值得学界深入调研和考量,毕竟冠军运动员未必能成为冠军教练。广附在教师招聘方面也在不断思考,“其实我们并不只看学历,我们在招聘过程中有拒绝过顶级院校的学生,因为做老师,做学科竞赛教练,前提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但最重要的是情怀,老师本人要对这份工作有热爱。我们教的是竞赛,想的还是教育。”周弋林说,“我们接触过一些学历并没有那么辉煌的老师,谈起学科竞赛他们眼里是有光的,毕竟在学竞赛和教竞赛的这条路上,越往后走,工作越艰辛,没有热爱,仅仅有薪酬待遇也走不远。一位能跟学生共情的老师,我觉得才是优选。”
广附创新中心还在坚持做一些有情怀的小事,比如每个学科教练组,每周都会集体备课;各学科由教练指导做好任务分割,让竞赛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阶段性的,是有目标的,是有老师、教练和同伴在陪伴的。“竞赛生的时间节点基本是固定的,每个人的‘黄金期’都很短,我们希望能尽量完善竞赛教学和支撑的课程体系,帮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周弋林说。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