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书归何处

  在城市一隅,黄葛树叶在风中盘旋而下,91岁的周先生陷入沉思。周先生经营一家小书店30多年,他的私人藏书已达上万册。周先生的忧虑在于,一旦他离世以后,他的这些宝贝藏书又归何处?酷爱读书的王先生也有着同样的忧虑,他喜欢藏书,但每当后人来到老人堆满书的逼仄房间,他们对老人这些藏书的安置又有轻微的抱怨。

  作家老贺也对家里大量的藏书有过烦恼。“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一些书也是冲动之中买下的,买来之后却只是翻了翻,但又舍不得扔掉。后来,他学会了“断舍离”,就是每买一本新书,就要送出一本旧书给友人。送旧书时,贺先生都要反复斟酌,把这些带着家里体温的藏书送出去,相送时有着一种郑重的托付。书,向来是在有缘人之间来来往往。

  只有痴迷于读书的人,才明白对藏书那种埋在心里的感情。大凡读书之人,都有一个书房。书房,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就好比将士收藏兵器、古玩之人收藏古董。

  我隐身于这个城市,算是一个读书人。在这个城市,我已经搬了五次家,每一次搬家,不是粮草先行,而是把书房里的藏书先运抵我的新家。我发现,只有藏书先行抵家,好比灵魂预先到达,在新房子里看到那些藏书安然落放,一颗悬浮的心才稳妥下来。我寄寓在城里的客栈,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这些随着我迁移的书,就成为我的精神故乡。

  我一页页抚摩过的那些书,在夜雨淅沥里,在西窗红烛下,在爱人一旁均匀的呼吸中,都带着我的体温。精神世界的奔走和飘摇,大多是阅读赋予我的。这些年来,我通过阅读,觉得抵达到了世界的中心,也被抛弃在了世界的荒野。许多年前,我就落下一个毛病,读一本好书时,我就要灭灯,在床头点燃烛光,这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仪式了。只有在烛光跳跃下,我的阅读,才是那么秋水微澜春水荡漾。而当我读到特别动情处,我就要张开双臂,去拥抱我的亲爱之人。

  许多藏书人,都有一种苦恼:到底要把这些书藏多久?就好比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去承诺对一个人的爱,也许就是一辈子。因为那些藏书,也许就是一个人一生游走的世界,灵魂上的全部行李。我见过一个藏书的学者,他在病榻前一一交代,把那些藏书分别捐给图书馆和友人。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拖着虚弱之极的身体回家,摩挲着一册册藏书,一册册地交代,送给哪些人,送到哪个地方。最后,他交代完了,回到医院,安然长逝。

  在浙江的天一阁,当我面对那座古老沧桑的藏书楼时,一瞬间,我突然感觉,这是天下读书人收藏的故乡,一个有着灵魂史的浩瀚故乡。

  书归何处?或许它们真正归隐的地方,是在世代相传的读者心中。     

  (李世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五一蓄势待发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都市新闻
   第A11版: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特辑
   第A12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3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4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5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6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7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8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9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0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1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2版:闲情
   第A23版:深锐周刊
   第A24版:深锐周刊
   第A25版:生活周刊·五一消费特辑
   第A2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27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28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9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30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A31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32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25版:东莞新闻
   第FSA25版:佛山新闻
   第SZA25版:深圳新闻
   第JMA25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时光计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书归何处
春游东源
花卉四屏之三
牙痛与孝心
名家金句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