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SZA2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获表决通过

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畅)昨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据悉,这是我国首部针对科学城的专项立法,其在科技创新上将支持光明科学城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

  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创新上,《条例》做出了系列探索,比如明确支持在光明科学城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并进一步支持光明科学城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探索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同时,《条例》鼓励加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明确鼓励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光明科学城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创新平台,与光明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平台,开展项目申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深度合作,促进光明科学城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发展等。

  而在规划建设方面,《条例》明确应当优化科学装置集聚区内项目选址工作机制,建立准入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解决项目选址不合理,选址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项目依法用地;《条例》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明确了“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实行科研、生产等主导功能设施与宿舍、商业、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混合布局”等规定。此外,为确保科研用地真正用于科研创新活动,规定“采用划拨或者协议方式供应的科研用地,应当严格限制使用人的条件和土地使用用途”。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涂欢,也是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副院长。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湾实验室以及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主体都在光明科学城,她相信《条例》对于实验室和科学院未来的发展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涂欢表示,《条例》明确了“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等规定,科学城的发展要以人才为核心,建设用地应该满足人才职(业)居(住)的需求。混合用地的提出,对于光明科学城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而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科研机构的发展非常有利,因为资金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尊重科学的规律,“所以我们还是很期待的”。

  涂欢认为,《条例》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人才、科技和教育“三位一体”,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所有的科技都是以人为本,然后通过教育、科研来实现创新。她说,通过立法促进科学城的发展,为光明科学城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对于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保障,让发展有法可依。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谭刚(深圳市委党校二级巡视员、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条例》把政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支持性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性文件,以立法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尤其是将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通过《条例》很好地体现出来,支持光明科学城的发展。比如“二三产混合用地”的政策,就是将改革的成果通过法律的方式固化下来,这也是《条例》中比较突出的亮点。

  专业技术人员可在职创业

  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条例》也提出多项制度,包括支持设立在光明科学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成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引入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按照规定利用与本人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职创办企业。

  在保障与服务方面,《条例》在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大力促进科研要素流通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在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编制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规划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实施按需精准引才计划。

  记者了解到,《条例》共八章六十四条,包括总则、治理结构、规划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环境、保障与服务以及附则。《条例》立足于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实际需要,聚焦治理结构和建设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科研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撑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动光明科学城在科研、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实现良性互动。

  在治理结构方面,《条例》明确了在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方面,提出设立光明科学城开发运营企业,负责统一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成果转化等工作,并支持开发运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共享。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五一蓄势待发
   第A9版:穗月留声
   第A10版:都市新闻
   第A11版: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特辑
   第A12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3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4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5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6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7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8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19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0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1版:金进不止 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第A22版:闲情
   第A23版:深锐周刊
   第A24版:深锐周刊
   第A25版:生活周刊·五一消费特辑
   第A2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27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A28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29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30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A31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32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DGA25版:东莞新闻
   第FSA25版:佛山新闻
   第SZA25版:深圳新闻
   第JMA25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时光计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探索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
深圳发力撬动假日经济潜能
深圳公共交通“五一”期间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深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9件
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启动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开幕
“五一”期间3天,深圳地铁全网延长运营服务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