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策略研究

助力广州实现“双碳”目标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资宣)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规划资源领域,如何助力广州实现“双碳”目标?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局开展了《广州市国土空间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规划策略》(以下简称《双碳策略》)研究工作,着力构建引导城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规划路径。

  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保护修复,提升固碳增汇能力

  作为地区发展的空间指南,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通过空间格局、要素配置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碳源、碳汇的规模和强度,发挥国土空间领域资源统筹与配置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引导与支撑作用。

  《双碳策略》落实《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促进绿色低碳导向的城市空间优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要求,以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整体工作目标与框架为基础,开展国土空间碳排、碳汇空间特征与减排潜力评估,借鉴全球绿色低碳城市空间策略与路径,在划定三区三线、框定三类空间促进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策略,推动国土空间领域双碳行动落地以支撑广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运用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和手段,定量评估广州林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广州山水林田湖海资源丰富多样,基于全国土地第三次调查与林业资源调查,结合各类生态系统固汇能力,测算广州市生态碳汇总量,识别空间分布特征,支撑生态农业空间固碳增汇能力提升。

  构建城乡一体化碳汇体系,明确生态碳汇保护重点地区。结合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布局,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为节点、生态绿廊为纽带的多层次、开放型城乡一体化的碳汇系统,有效保护市域自然地貌、公园绿地、水系、湿地等碳汇功能区域。

  结合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保护修复,增强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依托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分片实施林地生态修复,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引导紧凑集约的空间格局,促进提效减排

  城镇空间方面,开展市民低碳绿色生活问卷跟踪调查。调研样本显示居民夏季平均用电量约冬季的2倍,通过城市可持续降温措施将可有效降低建筑夏季能耗。出行方面,过半家庭以汽油车出行为主,电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基于用地、建筑、交通大数据,开展城镇空间建设用地电耗碳排放、城市内部交通碳排放模拟评估,挖掘碳排放时空特征和减碳潜力,推行功能复合、立体开发、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引领城市生活各方面提质增效、减碳脱碳。

  结合城乡空间优化,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按照市域各片区人口特征和功能定位,统筹考虑地区人口职住需求,结合新区建设、城市更新等,推进居住用地围绕就业中心布局,就业中心向轨道站点汇聚,不断促进就业中心、居住中心的高度耦合和高效开发,降低居民通勤距离、时间,减少碳排放。

  促进绿色产业集聚发展,保障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工业产业区块的区域节能评估工作,优先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外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

  强化城市公共中心用地用能管控。提升公共中心商厦、商场、公共机构的节能准入、新建绿色建筑占比等要求,适度提升公共中心开发强度与用地混合,创造条件推广区域集中供冷等综合能源系统,推动近零碳商务区试点示范。

  建设轨道都市、混合街区,支撑市民绿色出行。应对广州大规模、高密度的人口流动,以TOD开发模式大力推进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一体化综合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殷殷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4·23世界读书日
   第A4版:都市新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美术·闲情
   第A7版:体育
   第A8版:这一周
以学促干 出实招服务广交会
助力广州实现“双碳”目标
把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20位女性及5个团队获奖
第五届“中国华服日”活动多地联动举办
我国生态修复“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广州复盘典型火灾事故 防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风险
聚焦目标任务 注重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