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时间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中心,回家或出差,火车无疑是较为便捷的出行方式。在卧铺车厢里阅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在火车平稳奔跑的时空里,文字有了别样的静美与韵味。若换成以前,在图书馆里看书必得保持安静,纵使读到有趣的情节也不能笑,而在火车上却可以哈哈大笑。记忆中第一次坐火车,带的书是老舍的《开市大吉》,书很好,主要是因为老舍小说的深度及市井语言的天分。那语言声色俱佳,幽默且激情,有体温,有声响。
陌生的车站,一闪而过的地名,成为生命中必经的场景;来来往往,上下走动的人群,喧哗、嘈杂的声音,成为独特的背景;书,让我心平气和,如入无人之境,依稀只听见书中的声音和自己内心的回响。
火车上读书,所谓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随着飞驰的火车呼啸而过,穿过幽深黑暗的山间隧道,进入阳光下。阳光下,捧读着川端康成的《雪国》,那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也是诺奖获奖作品。在《雪国》中,文字的虚无、洁净与哀伤之美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精细、微妙地勾勒出雪国的人物、景色、氛围与发生在其中的故事,仿佛一场大雪无声无息地飘落,落进我的心间。又或许,爱就像雪国车窗上的模糊景象,朦朦胧胧,清淡得如同旭日前的薄雾,给洁白寒冷的世界里增添了一抹晕染的色彩。
至今为止,我都觉得它是一本不能轻易看完的书,它的故事很短,但有关爱与美的记忆,都浓缩其中。每次带着《雪国》坐火车时,我常盼望着,盼望着火车走得慢一些,好让我去观察书中的人物,感受他们的情绪。然而,一切都快起来了。火车提速了,时代前行的步伐亦加快了数倍,就连火车票上的印字也由原来的普通列改为快车,由快车改为特快。
火车的速度快了,但我在火车上的阅读时光仍旧在继续。在路上,我读完了冯骥才的《乡土精神》,读完了易中天的《中国智慧》,读完了周云篷的《绿皮车》,读完了罗伯特·达恩顿的《阅读的未来》……一本又一本的书籍,散发着生命和精神光辉,读完记忆深刻,感悟深切。
火车上读书,是属于一个人的特定时光。忘记他人存在,甚至忘记自我存在,只在书中呼吸、沉醉;只在书中思索,遐想;只在书中安静、充实。抚摸着有质感的书,闻着纸墨书香的气息,不被打扰,没有喧嚣、浮躁。不被电脑和手机控制的世界,慢节奏,真想这样一直走在路上,火车上,读着静着。
在《读书年代》这本书中,记录各种各样的读书方式,而我觉得,应再加上一种,那就是在火车上读书。火车上读书,是最接近生命美好本质的一段时光;火车上读书,书也有了温度,厚度和力度;火车上读书,与有体温的文字邂逅,一同旅行、求索……
(江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