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董子龙、高方悦
4月10日—1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赵资奎、叶捷、徐星等国内权威专家同行20人在南雄开展为期一周的科考活动。此次科考活动,集中了国内最权威的恐龙化石研究专家,将进一步提升南雄恐龙化石群在全球古生物界的影响力,为南雄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可多得和再生的自然遗产
赵资奎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被誉为“中国恐龙蛋一号专家”。从事恐龙蛋化石研究已有50多年,是开展我国恐龙蛋化石专题研究的第一人。科考期间,赵资奎等国内权威专家表示,南雄恐龙化石及地层界线地质遗迹具有极其典型意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是地质遗迹中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多得和再生的自然遗产。
赵资奎与南雄恐龙化石结缘于1972年,他表示,经过几十年对南雄盆地的研究,发现南雄盆地保存下来的恐龙蛋化石是最完整的,为解释恐龙灭绝事件提供了很好的证据,“恐龙灭绝不管是专业人员或者是一般的群众都非常感兴趣。南雄做好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将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科普研究学习基地。”
中科院古脊椎所二级研究员叶捷、徐星表示,南雄非常好地保护了恐龙化石群。他们建议南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行良好规划和高度统筹管理,把南雄的化石资源与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相融合,建设科普研学基地,推动南雄文旅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新一轮的恐龙研究热潮让大家重新关注到南雄这个经典的化石发现地点,希望通过在南雄开展系列的科学研究,把科学转化成科普的产品,推动科普事业和南雄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专家们还前往乌迳镇杨梅坑、鹅颈岭等地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实地查看了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化石保护和科研科普情况。据悉,自2005年5月26日,南雄恐龙化石群经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单位以来,一直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多次邀请著名专家、规划师对恐龙化石群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与科学布局,相继编制完成了《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等,并依据编制规划和专家意见,将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区,保护区总面积为42.21平方千米,核心区3.03平方千米。
“南雄红层”蕴含无数史前秘密
记者从南雄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埋藏于南雄盆地红层之中,经过漫长的风化侵蚀,使南雄群含恐龙化石层暴露于地表。南雄红层长约8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据统计,在南雄红层的中生代晚白垩世至新生代古新世的地层里,出土了包括腹足类、介形虫类、轮藻类和恐龙类等古生物化石共60余属、110种,其中以恐龙化石最为丰富,有霸王龙、短棘南雄龙、南雄小鸭嘴龙以及成窝的恐龙蛋化石。相关科学考察证明,这里是恐龙灭绝的最后地方。另外,在恐龙化石层位之上的地层中,又发现了阶齿兽等10个属、13个种的哺乳类动物的大量化石。有地质专家研究指出,这里尤胜于北美西部蒙大拿,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恐龙灭绝问题的最佳地点之一。
南雄区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保存较系统、完整。最主要的化石类型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其它爬行类动物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与其相关的古近系/白垩系界线剖面、白垩系地层剖面和古近系地层剖面。其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
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南雄市恐龙化石的发现,最早当推1961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发现恐龙化石一事,以《粤北“红层”中的脊椎动物化石》一文1962年发表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1965年,杨钟健又鉴定南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以《广东南雄、始兴、江西赣州的蛋化石》及《广东南雄爬行动物化石》二文1965年发表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赵资奎、董枝明等进一步研究南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在1976年南雄召开“华南白垩一早第三纪红层现场会议”上,分别宣读了《我国恐龙蛋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及《华南白垩第的恐龙化石》二文。此后,不断有研究论文面世。
据南雄市政府介绍,自1962年南雄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截至目前南雄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共计6蛋科12蛋属19蛋种,约占中国已知类群的三分之一。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发现并记述的恐龙类包括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等共计4属4种,龟鳖类1属1种,此外还有一些属于肉食龙类、虚骨龙类、结节龙类以及蜥蜴类的骨骼化石。
南雄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南雄盆地中已采集有14个类群的恐龙蛋化石,所发现的各类化石共有60余属、110多种。
南雄盆地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并存,恐龙化石群集稀有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系统完整性于一身,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能为研究地质灾变事件、全球性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生物进化、气候变化、恐龙家族的兴衰及绝灭等科学问题提供多方面证据。
成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
2005年5月26日,南雄恐龙化石群经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单位。南雄恐龙化石群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南雄市,主要分为三个区。保护一区位于南雄城南-主田镇一带,区内为著名的陆相湖泊沉积晚白垩纪南雄群的典型剖面。面积为12.52平方公里。保护二区位于湖口镇-水口镇公路西南一带的龙凤塘-上湖洞-罗佛寨等地,区内为著名的陆相湖沉积早第三纪罗佛寨群的典型剖面,面积为17.91平方公里。保护三区位于黄坑镇东北一带的杨梅坑-坪岭等地,面积为11.78平方公里,区内为中外学者研究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兴起的世界最佳地点之一。整个自然保护区共涉及8个镇,总面积为42.21平方公里。
保护区是一个以核心区为中心、以缓冲区及实验区为边沿的经典区域,保护区内地层完整、出露较好、古生物化石丰富,主要保护对象是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含化石的典型地层剖面,沉积相特征标石、古气候特征标志、龟及哺乳化石、微体化石、生态环境等。
2013年6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立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广东南雄恐龙省级地质公园毗邻南雄市区,划分为三个独立园区,三个区呈倒“品”字形围绕在市区周围,占地面积85.1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