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校长论坛举行 教育大咖纵论育才之道——

学科竞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

  日前,由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日报社联合主办、广报求学承办,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校长论坛举行,来自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等众多知名中学的书记、校长,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景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秦琳等教育领域专家,就拔尖创新人才系统性和贯通式培养发表真知灼见,贡献教育智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密码’的一道必答题;是我国要实现关键技术‘从 0 到 1’的突破口,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一道抢答题;也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卓越的一道附加题。”论坛上,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主任督学蔡健安表示,应进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校准航向,厚植土壤,打通路径。

  统筹/刘晓星、曾俊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林霞虹、谢泽楷、魏丽娜、王婧、徐依励、李津

  大咖论道

  为学生一生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景深:港科大(广州)首批设置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2023年将招收首届本科生。港科大(广州)致力于在有限时间内,为学生赢得第一份工作赋能,同时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让学生能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不是在大学里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终身学习的热情与能力、系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表达与达成共识的能力、动手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孩子有早慧也有大器晚成

  广州市执信中学党委书记何勇:影响人发展的有四大因素:遗传天赋、成长环境(家庭与社区)、学校教育、个人努力,学校教育只占四分之一。对早慧儿童进行特殊培养是必要的,但是应该给他们特殊的成长轨道,不应该拿他们跟普通学生比较,这样只会增加社会的教育焦虑。既有早慧儿童,也有大器晚成的孩子,家长不要太焦虑,做教育的也要静得下心来。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多方参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秦琳:在不同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不一样。学前教育阶段,应多关注培育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和初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培育;高中阶段则应进行定向和深化培养;到高等教育阶段,要推动学生在专业领域进行精深发展。校外也需多主体参与,同时也需要专业引导和支持。

  拔尖创新人才不等于五大学科竞赛人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考虑三个维度:一是思想品格与意志品质;二是思维和能力;三是身心健康。中学阶段要为孩子将来的成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学校要建立培养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也不等同于五大学科竞赛人才。五大学科竞赛、科学活动和发明、综合能力素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发展的三种路径。中学阶段,学校既要为孩子提供各类发展路径,也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和成功奠基。

  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多元特征

  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汉炎:中学要以发现和培育为责任,为学生未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人格维度、心理维度、能力维度的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形成相当基数,才能出现“拔尖”,全体学生高质量发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多元特征,在选拔中需区分“成绩优秀”与“创新素质优秀”,尽早发现,尽早培养,多元评价、多样选拔,贯通培养体系。

  有潜质终能成才 要避免拔苗助长

  广州市铁一中学党委书记周伟锋:智力超常的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少,而智力超群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家长在“育子成才”的同时,也要避免抱有过高的心理预期,导致拔苗助长。

  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孩子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有远大的理想和家国情怀,不满足于现状,有创新的内驱动力。二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并且展示出相关天赋。三是有科学精神、批判意识和刻苦钻研的能力。

  育才特别需要好的文化氛围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我们今天培养怎样的学生,就会创造怎样的未来。深圳中学倡导并践行“让最优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深圳中学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此外,学校鼓励老师开设多元课程,把各自的研究特长直观化,并教给中学生,促进学生提高格局,积淀思想内涵,树立远大抱负。

  办学特别需要好的文化氛围。拿“泡菜”打比方,泡菜的味道决定于泡汤,泡菜水好,无论是白菜、萝卜、黄瓜,泡出的味道都好。

  全才和专才培养 应该并重和并行

  广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林伟洪:全才和专才的培养并不矛盾,两者应该是并举、并重和并行,相辅相成,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要注重全才教育,只懂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人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而专才培养的需要也很迫切。社会知识分工越来越精细,没有人有能力、有精力在众多领域均掌握知识,这就更需要培养专才。

  我们应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拔尖创新能力;应探索建立中学和高校贯通的培养模式,建立包含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创新课程的完整课程体系。

  早发现、早培育促学生早立志、立早志

  广东广雅中学校长龙国华:省市“英才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举措。选拔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基础学科领域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潜质和天赋,早立志,立早志,进而不断发展。近几年广雅也有很多学生入选省市“英才计划”,学生有了自己的兴趣和志向,不断追求做最好的自己,释放了无限可能。

  大学与中学的衔接 习惯与素养更重要

  广州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健:2021年,二中就与清华大学签订“大中衔接”培养基地,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样的合作真正达成实效。大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是升学衔接,更重要的是习惯、素养和价值的衔接。学校对此有三方面探索:一是大学、中学联合培养理念的贯通。例如,清华大学提出“无阅读,不清华”,二中的推荐书目与清华学子必读书目至少有50%是重叠的。其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启蒙课程活动。三是“强基计划”衔接课程的共建。

 
     标题导航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校长论坛举行 教育大咖纵论育才之道——~~~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3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4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5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6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7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广东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学科竞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
每天“自拍打卡”让商业街面“靓”起来
坚持初心近20年老字号美味滋养众街坊
明天雷雨又要来
彩票
精明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