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脚踏“实”地 展翅“高”飞

民企巨湾技研积极建设和布局电芯和电池包生产能力。
在广州海缝的生产园区可以看到“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数控的焊接机器人。
南沙无感智慧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带来方便快捷的办税体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通讯员穗联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陈忧子

  金沙江上,高澜股份自主研发的换流阀冷却系统,为白鹤滩水电站这一国家级工程的能源输送提供保障;钱塘江畔,瑞松科技为当地车企提供的柔性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有序进行生产;南海之滨,广州海缝的第三个厂区在南沙区小虎岛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中,项目达产后企业产值将比现在翻一番……春日里,广州民营企业开足马力,将产品和业务推向全国各地,为各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崛起最早的区域之一。曾经,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书写广州“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如今,广州95%的市场主体,80%以上的新增就业,40%以上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由民营经济贡献。2022年新培育的3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5%为民营企业。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广州正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大民营企业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信心倍增 惠企政策精准滴灌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提振发展信心是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前不久,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海缝”)收到了一笔来自广州市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建筑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共130万元。这笔奖补用于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也可以用于扩大生产。公司总经理郭晓欣告诉记者,2022年5月份以来,广州海缝共申领“2023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技术改造)”697万元。

  2018年至2021年,广州海缝陆续实施多个技改项目,投入研发经费1.89亿元,企业顺利从传统生产加工企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仅一个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剪式千斤顶就获得8个专利。过去两年,虽然面对疫情,但企业营业收入仍实现连续增长。

  “政府的支持让我们有了应对挑战的底气。”郭晓欣透露,为了更好应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公司正在小虎岛紧锣密鼓地建设南沙区的第三个生产车间,项目共4.6万平方米,第一期总投资是3.5亿元,将进一步实现数智化生产。

  在广州科学城,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松科技”)同样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上市,成为广州在新冠疫情暴发以后的“复工第一股”;2021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8.28亿元,同比增长16.55%,为上市以来最好的营收业绩表现……

  “我们享受到了包括土地税、房产税、社会保险费等税费优惠政策,大大减轻经营成本和负担。”瑞松科技总裁助理、市场营销中心总监张东升特别提到,在政府研发创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下,研发费用扣除比率从50%提升到了100%,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注入“强心剂”。

  在广州,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近年来,广州全力落实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今年年初,市工商联推出实施“提信心、促发展、敢闯敢干”十大行动,助力民营经济提振信心创新发展。

  2020年至今,广州先后推动出台“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等政策措施……就在上月,《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以法制护航民营经济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区也纷纷“加码”:白云区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四上”企业加快发展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的十条措施》;海珠区为打造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型现代都市工业园,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促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草案)》;荔湾区出台了《广州市荔湾区进一步促进优质企业发展办法》等暖企扶企政策措施……

  厚植沃土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土沃水美稻香鱼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的创新企业,旗下拥有近20家分公司与3个生产基地,全国分布400多家线下门店和售后服务点,日常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在南沙区的牵线搭桥下,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运营数据建模时间从原来的1个月缩短到4天内,建模效率提升86%。转型当年,公司的总营收增长61%,海外营收增长77%。

  实实在在的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21至2022年间,南沙有88家民营企业在当地部门的助力下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为了让更多民企享受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广州在全国首创提出“四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四化”平台。到2025年,广州将争取分类分级培育50个左右技术水平高、支撑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四化”平台,打造500家左右融合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四化”试点示范企业,带动2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实现“平台优、企业好、产业强”。

  以一隅观营商环境改革全貌,自2018年以来,广州的营商环境改革已经完成了从1.0到5.0的升级:1.0改革聚焦行政审批领域“简政放权”;2.0改革瞄准重点领域实施“指标攻坚”;3.0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跨部门“流程再造”;4.0改革以“绣花功夫”全方位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5.0改革以“激发活力”为主线,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今年,广州还将推出营商环境改革6.0版本,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

  营商环境不断升级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持续扩宽,遇到困难时相关部门及时“伸出的手”。

  在融资方面,广州支持指导民营企业家发起运营花城创投基金,与多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银行围绕民营企业需求订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金融产品。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广州积极推进相关优惠政策实现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全市超1300项政策兑现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市级窗口累计受理业务超3.4万件,涉及兑现金额超55亿元;发布助力科技创新“1+6”系列指引,助力科技创新主体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科技奖补等科技创新政策红利,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除了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广州还为不断拓展民企发展空间努力。3月8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商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这个现时全国设计高度最高的纯钢结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广州地区民营经济总部;占据白云区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广州民营科技园也迎来扩容提质,总用地面积869.56公顷,建设量约942万平方米~1372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约146万平方米~277万平方米,将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更充足的土地资源。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在2022年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广州营商环境满意度总得分位列全国第三,排名省内第一。

  在一流营商环境“护航”下,广州民营经济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逆势上扬。2020年广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2021年继续保持超万亿的规模与速度,达1.15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8.2%。目前,广州95%以上的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8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由民企贡献,民营经济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志存高远 专精特新拔节生长

  在广州的“力挺”下,本地民营企业不负众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有的企业在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路上一直努力着。

  几天前,在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澜股份”)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研发基地里,研发设计人员正在检测一套套液冷设备性能是否正常,这些设备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数据中心服务器,甚至是大型水电站。

  “我们始终坚持做好这一件事。”高澜股份监事会主席陈惠军反复强调,公司成立的22年来,一直专注于热管理的技术迭代。正是这样的执着让他们不断填补国内行业的空白。

  去年12月,被誉为“鹤舞金沙”的白鹤滩发电站顺利投产。这个位于金沙江干流河段的国之重器,使用的就是高澜股份自主研发的换流阀冷却系统。这一技术也在为葛洲坝这一国家级工程的能源输送提供保障。去年,高澜股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成为广州两个入选企业之一。

  有的企业在转型中提质增效寻找生机。

  作为广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海大集团从饲料起步,逐步覆盖种苗、饲料、动保疫苗等全产业链,是国内少有的兼具科研攻关实力和产业化能力的育种企业,目前已跻身双千亿元级的高新农牧龙头企业。去年首次实现饲料销量破2000万吨,稳居全球前三。

  25年来,该公司走出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向高科技升级的创新路径,即以科技驱动持续打破传统农业领域的天花板,通过饲料工业全链条的专业化再造,实现饲料产业链的现代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把深耕水产种业20年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带动养殖业进步的产业优势,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改力度,积极夯实国内饲料保供工作。”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薛华表示,未来三年,海大饲料、种苗、动保疫苗、养殖、食品等各个业务板块将力求增长翻番,2025年力求年收入超过2000亿元。

  有的企业以创新为要在广阔天地中做出大作为。

  零秒点火启动、燃烧器免粘结设计……很多人不知道,小小燃气灶也有大学问。“我们研发的红外线节能燃烧技术,热效率轻松突破75%,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减少游离碳析出,节能更环保,再度树立行业效能新标杆。”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下称“红日燃具”)负责人刘艳春博士介绍,应用该技术开发出的红外线灶,热效率高达85%,一氧化碳排放几乎为零。该技术多次入选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是“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之一。

  历经40余年的开拓,刘艳春一直聚焦创新、深耕技术。今年,刘艳春将带领科研团队,继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技术改造投入,推出双高产品——超高热效率红外燃气灶S75、T5S系列,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打实的投入下,红日燃具已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自2020年度以来,累计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6张。

  培育“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广州不遗余力。

  红日燃具所在的广州民营科技园,就是全国首个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家,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19家,亩均营收和亩均税收分别高出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200%、150%;去年更是以占白云区0.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57%的工业产值,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1700亿元、增长13%;园区集聚博士后工作站8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9所,制定标准300项,专利数10650项。

  自2021年5月起,广州实施“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扶优计划,截至今年1月,已遴选培育两批共568家民营企业,共计504家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其余64家培育企业中已有21家上规模企业。其中,2022年新培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9家。3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95%为民营企业。

  凭借好风上青云,举目满园尽春色。当前,广州民营经济的欣欣向荣,正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所在。

 
     标题导航
广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3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4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5版:要闻
   第A6版:满园风景 满城欢欣
   第A8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视觉
   第A13版:深锐周刊
   第A14版:文化
   第A15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6版:生活周刊·旅游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脚踏“实”地 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