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工业上楼 3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工业上楼”妙不妙?效益做评断。工业上楼这一新业态的活力和生命力,企业最有发言权。作为《探访工业上楼》专题的完结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再次分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多地生产一线,向多家企业抛出工业上楼的四大核心问题:工作环境是否改善?业绩效益能否提升?上升空间可否开拓?楼宇成本有无降低?
统筹/黄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蒋幸端、王纳、陈治家、马骏(署名除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署名除外)
工作环境
设备搬上楼 行政有独栋
推开广州诺的电子总经理办公室的大门,公司老板李方亮正在悠然地招呼外地客户喝茶。创业十多年来公司经过两次搬迁,2021年入驻平安(增城)科技硅谷产业园后,李方亮才觉得终于安定下来。“最开始创业时公司的设备总共重达四五吨,生产和办公又在同一层,当厂房机器开动生产时,我的办公桌感觉都在震动。”李方亮笑说,“后来找到了大一点的厂房搬过去,因为在城中村内,周边道路比较破烂,我带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谈业务时,经常感觉脸上无光。”平安(增城)科技硅谷产业园是一家典型的工业上楼园区,一期建有10层高的厂房两幢和多款办公楼。诺的在这里租了2楼一整层做厂房,还租了一幢3层高的独栋小楼作为行政办公楼。“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园区厂房楼的层高、荷载、电压以及防震都很理想,以前的烦恼全都没了,现在带客户来特别有面子。”李方亮介绍,自己的厂房能够成功“上楼”,同时也得益于设备的更新迭代,“以前的设备重四五吨,现在的新设备只有一吨多”。
除了满足生产和办公需求,工业上楼的产业园往往还有齐全的配套生活场所。位于珠海高新区的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内配套有企业餐厅,还有各种休闲运动场所。广东若贝特机器人创始人孟强说:“像我们这样有大型生产设备的企业,过去只能找平房厂房,现在园区的高楼层承重也达到了1吨,还有荷载高达5吨的货梯,而且人货分流,环境可以媲美写字楼,很适合我们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的需要。”
去年9月,珠海高新区创新性地开“产业新社区”先河,为区内占地126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配套了5400套公寓、2个工业邻里中心、1所小学、1所中学,满足企业从初创到壮大全周期、职工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需求,可容纳约两万人乐业安居。“园区的设计和运营不仅考虑到企业的生产需求,也满足职工的生活需要,非常人性化。”在此间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入驻的企业瓦特电力的高层刘先生十分满意。
上升空间
产业集聚高 生意在身边
位于广州黄埔区科学城开源大道的莱迪生命健康城,是一家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园,依托邻近中科院广州健康院的便利,园区主打生命健康主题,现在有200多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生工生物总部在上海,原先在广州只有少量业务,但是入驻莱迪生命健康城后,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公司嗅到了巨大商机,很快拓展了广州的业务,租下产业园7、8、9三层楼,实验室、生产线、科研以及行政空间一应俱全。作为一家提供原料、耗材的上游企业,目前他们已是园区内多家企业的供应商,而且业务客户还在不断拓展。“我们有些原料要先在上海总部进行合成,之后即使走空运到广州,从下单到供货也要至少一个礼拜。”大客户经理朱青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客户就在园区内,从下单到供货最多只需要三四天时间。有现货的话,甚至客户一个电话,我们就能把货送上门。”
位于广州开发区创新枢纽地带的纳金科技产业园是广州工业上楼的代表园区,园区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基地”的全产业链服务。景泰科技是产业园中的明星企业,租下了两层楼,一层作为生产厂房,一层作为行政办公之用。几年下来,公司效益节节上升,已经有了迫切增加生产线的需求。正是因为尝到了工业上楼的甜头,总经理李志强干脆自己投资兴建两栋工业上楼的产业园,建成后一部分作为自身企业扩大生产车间之用,多余的单元出租给其他工业上楼的企业。“我看好工业上楼的潜力,既能满足企业本身提质增产的需求,又能为其他企业提供生产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李志强说。
在珠海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企业同样能轻松找到自己的上下游。“港湾7号入驻了我们多家上下游配套相关企业,有效减少了沟通时间和物流成本,对于企业控成本、提效率、抓质量有很大帮助。”珠海鼎冠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清辉笑说,“我们与合作伙伴串串门、喝喝茶,顺道就把问题解决了!”
业绩效益
设备轻量化 降本又增效
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在深莞交界处,与茅洲河、松岗河相遇,形成了一个三角洲地带。被认为是城市更新背景下推动的国内第一个纯“工业上楼”项目——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就坐落于此。园区内23层的科技大厦外观看起来跟普通办公楼没什么区别,但当按开电梯大门时,那长宽超过4米的超大电梯,就让人瞬间感受到了现代工厂的震撼。
大厦3楼益鸿智能公司的厂房里,生产制造主管何建均指着一套生产线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生产扫地机器人一般都需要人工组装,但我们这条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是业内第一条用机器制造扫地机器人的生产线。”
这是一家藏在楼上的智慧工厂,这条生产线只需两个工人操作,一次换料能持续工作1个小时以上,平均每10秒就能生产出一个机器人。企业进驻全至科技创新园已有3年了,何建均告诉记者,这里的厂房都是为工业上楼量身定做的,企业可以“拎包入驻,即插即用”。得益于生产设备向轻量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益鸿智能实现了厂房上楼,生产效率和销售业绩都大大增加。
去年,广东熊大智能搬迁至东莞市中堂镇华迅科技园。在公司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数十台自动化设备有序运作。总经理熊开友介绍,从传动丝杠、滑台的生产,到联轴器、导轨的整体工艺,车间均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工业上楼”后,该公司业绩获得了长足增长,去年的业绩比前年增长超过30%。
华迅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园区的代表企业宝昌实业业绩增长超50%,明秀科技业绩增长超30%,拓高传动业绩增长超20%。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业绩增长,正是园区的工业上楼模式为服务赋能的成效。
“去年底就排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整个春节期间我们都在赶订单。”去年,东莞吉川机械在中堂天安数码城购买了厂房增资扩产,公司董事长刘济川介绍,实现工业上楼后,企业加速了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强开发能力,今年产值将力争比去年增长30%。
楼宇成本
空间成本低 乐业又安居
“我们现在每两个月就增加一些设备,到处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番。”位于东莞中堂天安数码城内的广东传琦精密,总经理曾毅喜上眉梢,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公司的客户订单大幅攀升,“要抓紧时间,冲刺新年营收开门红。”此前,传琦精密在别处租赁独立厂房,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房租成本逐渐上升。去年,企业选择搬迁至中堂,在天安数码城实现了工业上楼。曾毅表示,企业搬迁正是看中了中堂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低成本空间,加上产业的协同效应和聚集效应,传琦精密迎来了发展的好势头。
东莞沙田镇信鸿·湾区智谷产业园内,鑫宇宸科技的4条生产线正在忙碌地运转着。企业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自动化程度,以减少人工成本。从深圳搬迁至东莞,“工业上楼”让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总经理杨艳云说,企业在园区内已经购买了有产权证的办公室,接下来还打算购买有产权的厂房,“以前我们在深圳租厂房,一年的租金要2000多万元,成本很高。搬到东莞后,企业有了自己的厂房,成本下降了,也更安定了。”同时,由于东莞的房价较深圳更低,许多员工已经在东莞买房,在当地安居乐业。
与鑫宇宸科技一样,将企业转移至东莞,通过“工业上楼”降低成本的企业还有不少。信鸿·湾区智谷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区一期已经有约40家企业进驻,其中六成是由深圳转移过来的企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深圳企业转移过来,主要是东莞的成本相对较低,园区产业用房有产权证等有利因素。”该负责人说。
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不仅是珠海首个“开园即投产”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也是珠海首个“产业新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园区探索出了一条以城市级配套为产业园区赋能的新路子。根据5.0产业新空间要求的低租金,港湾7号里普装厂房租金低至20元每平方米。考虑到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港湾7号采用金刚砂、白墙的交付标准,若按租赁1万平方米来算,能为企业省下约300万元。
【记者观察】
多一些和少一些
工业上楼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为了缓解工业发展和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中国香港的高层工业大厦开始发展起来,产业门类以轻工业、手工业为主,后向服装、医药、电子等轻型产业演变。另一个工业上楼大行其道的地区是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土地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新加坡建设了一批“堆叠式厂房”。另外,韩国首尔也在推行工业上楼,其模式被称为公寓工厂。珠三角城市是我国内地发展工业上楼较早也更成熟的地区。广州等地区在十多年前甚至更早就有不少工业上楼的摸索。去年以来,东莞、珠海、佛山、中山等市纷纷跟进,“上楼”热潮很快席卷大湾区。
当前,选择“上楼”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发展较好的专精特新企业,“上楼”对他们来说确实获益良多。但对于更多制造业企业来说,“上楼”还是有着不低的门槛。整体来说,工业上楼在我国内地还属于崭新业态,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希望这个业态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政策多一些宽松少一些限制,园区多一些特色少一些混杂,商户多一些审慎少一些跟风,各地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同质化竞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