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笋香袅袅

图:视觉中国

  春天来了,竹林的地底下笋子早已蠢蠢欲动,一阵春雨过后,一支支春笋纷纷冒出了尖尖的脑袋。这时候,拔竹笋,吃竹笋,就是当地男女老少得天独厚的享受。

  其实,岂止靠山吃山的山村人喜欢吃竹笋,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多对竹笋情有独钟。笋,被他们赋予许多雅号。《尔雅》中将其命名为“竹萌”,竹之萌芽,很合适。北宋的《笋谱》中,将笋子的各种别名都罗列出来,如“竹牙”,竹之萌芽;“竹子”,竹之子女;“初篁”,竹之初始;“茁”,生长时茁壮的样子。不胜枚举。

  文人喜欢笋子,记载在他们留下的诗篇中。文人吃笋,得到市场上去买。刚上市的笋子价钱贵,“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唐朝诗人李商隐如是说。价钱比金子还贵,不免夸张,却写出了当时笋子作为商品的紧俏。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食笋十韵》里更是把洛阳市面上新笋的价格写得让人咋舌。请看:“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价钱是不是有点高得离奇。而大量上市后的竹笋,却便宜了许多。“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地方官时所遇到的好事,一大抱竹笋只要“双钱”就能买到。李商隐要是遇到了肯定要多买点。

  除了买,在唐宋时期,春天的竹笋还可作为馈赠佳品,送给亲朋好友。“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这是学者朱熹在《次韵谢刘仲行惠笋》诗中感谢老朋友刘仲行的话。“开奁喜见白参差”,表达了对笋的喜爱之情。

  笋子买来了,当然要煮来吃。如何烹调才能色香味俱全,古人也是很有讲究的。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多首食笋诗,我们从中可大致了解当时的烹调方法。他在《记张定叟煮笋经》中这样写道:“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先生别得煮箦法,丁宁勿用醯与盐。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寒芽嚼作冰片声,余沥仍和月光吸。”新笋有甜味,要想“熬出”“蜜汁”来,得用“岩下清泉”,而且“勿用醯与盐”。吃起来才会“嚼作冰片声”,余味无穷。每读到这首诗时,总会齿间生香,猛吞口水。

  至于元人岑安卿在《食新笋》中描写的“脱绷锦纹散,切玉霜刀弄。新香喷汤鼎,馋涎迸齿缝。”具体烹调方法不得而知,但那滋味却是令人神往的。

  竹笋虽然好吃,有人甚至希望“顿顿食笋莫食肉”,但是作为酷爱竹子的文人心里却是矛盾的。吃一支笋子,就少了一根竹子,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遗憾。于是,有人在享受竹笋的美味时,难免抒发感慨。清人郑板桥在《笋竹》中写道:“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他吩咐厨子不要把笋子拔光了,要让剩下的长成竹子。

  千百年来,春笋身上积淀着如此浓浓的书香,如今,我们吃起来,难道不觉得香到心底,香味无穷吗!

  (余春明)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第A7版:牢记嘱托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8版:英雄花开英雄城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国内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理论周刊
   第A17版:生活周刊·美食
   第A18版:体育
   第A19版:文娱·闲情
   第A20版:大湾区观察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ZSA17版:中山新闻
名著话剧火 观众热情高
云山珠水 尽入诗怀
豁达背后的底气
【周之冕双燕鸳鸯图轴】
笋香袅袅
一窗明月半床书
佛山市公源拍卖有限公司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