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何涛 除署名外
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但在实际推进中却面临不少挑战。如何打破困局?碳中和目标下,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新机遇?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外嘉宾最受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会场外,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地博鳌东屿岛正在创建零碳示范区。从大面积铺满屋面的光伏板、内有乾坤的光伏电线杆,到小小的一支零碳铅笔、一杯零碳咖啡……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在博鳌会场内外皆是热点。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经验,对于绿美广州的建设又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意义?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碳中和的“破”与“立”
在一场名为“碳中和:困局与破局”的主题论坛中,汇聚了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以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等重磅嘉宾。从中可以看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性很强,如何找到最优的政策组合推进碳中和进程,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经济转型活动,备受关注。
“随着地缘政治影响和能源危机,可以看到一些政府和企业并没有把碳排放放在最高的优先级上。的确,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办,多目标下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最优的协调。”周小川说。他认为,当既要考虑到安全、增长与公平目标,又要追求降碳时,可以分解年度目标,并运用各种价格型工具如二氧化碳价格、碳税、补贴等,推动绿色发展。他还强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更重要的“绿色责任”不仅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而在于要在投资、信贷等金融活动方面支持降碳。
赵辰昕从宏观政策角度讲述了在能源转型中,中国将如何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先将新能源产业“立”起来,才有机会“破”除对传统能源的完全依赖。
中国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赵辰昕坦言,我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说:“我们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了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现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美国全国发电总装机也就跟这个数字大致相当。我们的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的核电规模都是全球第一,从这里就能看出中国人言出必行,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努力。”
在众多减碳政策中,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可谓最能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对于央行而言,如何通过自身的工具箱支持碳减排?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比如指定很高的碳价或碳税就是“大棒”,而央行推出的工具属于以激励为主的“胡萝卜”。“我们在2021年11月推出了两大类碳减排支持工具,第一类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项目进行支持,第二类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去年是执行这两类支持工具的第一个完整年,在这一年中,中国减排了相当于1亿吨的碳。
高碳行业的转型与挑战
对于像化工、钢铁、矿业、建筑等高碳行业来说,在碳中和目标下又应该如何转型?会上,多位知名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作为全球知名的化工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广州渊源颇深。1994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就在广州南沙注册了全资子公司,后逐步于南沙打造建立了高端工程塑料业务在整个亚太区的旗舰基地。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CEO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认为,整个化工行业都应承担起减排责任,而且不仅是减排,还要更好地利用它。“我们十年前就开发出相关技术,直接从化工厂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时,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捕获工具,每年可以捕获50万吨二氧化碳,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循环再利用来产生其他的化学产品。”他透露,公司致力于在2030年前至少循环再利用100万吨废弃塑料来生产新的产品。“我们要让脱碳项目变得真正有吸引力,在经济上论证出它的投资价值,才有助于脱碳的发展。”
正如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所言,要推动减碳脱碳的发展,就要展现出它的经济价值。这一点,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深有感触。不过,他认为,在建筑行业减碳可通过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比如建筑的保温做厚一些,玻璃多放两层,窗外遮阳,这些很简单的措施,可以使建筑的运行能耗减少90%,而且房子更舒适。”此外,如果将风电风叶的玻璃钢材料改成不锈钢、铝合金或者是钛,风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三四倍甚至更多,还可以抵御台风。这些,无疑都是减碳的经济价值。
林毅夫:中国可以帮助推动世界绿色转型
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多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在当前的情况下,世界经济面临着哪些主要挑战?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能?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主题为世界经济展望的分论坛。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稳定,让经济持续增长,这不仅仅对中国有益,对全世界都有益。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会成为一个更大的市场,能够为所有国家所用。目前的世界也需要更大的市场。
林毅夫表示,世界经济的挑战有一个领域就是气候变化。如果不合作,会看到温度的上升,粮食供应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他完全同意气候变化是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最大的领域,因为这是全球共同的责任。需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程,尤其要提供技术和资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
林毅夫表示,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一个承诺。要实现这个承诺,只能通过绿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等,这是一个机遇。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技术的生产商和提供方,可以帮助推动世界绿色转型。
新技术会带来怎样的挑战,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新技术?林毅夫表示,面临变革性技术的兴起,人们一方面看到生产力的提升和机遇的增加,另外一方面也觉得这对就业和生活方式带来挑战。如何看待这样的挑战,林毅夫觉得可以从历史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工业化最开始时,当人们发现机器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时,人们非常担心工作岗位丢失。但是现在回头来看,这样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是需要我们全心来拥抱的。因为生产力的提高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基础。
林毅夫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一些岗位肯定会被取代,但与此同时,人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来享受生活。比如,在工业化最开始时,几乎所有人一周工作7天,现在是5天;当时是一天工作12小时,现在是每天工作8小时。如今人们又担心是否AI会把工作拿走了,但也许以后我们一周就做1天的工作,一天工作5小时。
罗康瑞:或在南沙打造“创新版”上海新天地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分论坛。论坛上,罗康瑞讲述了上海新天地的打造之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保护城市文脉与融入现代生活,以此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案例。
事实上,从上海新天地到佛山岭南天地,瑞安集团在推动文商融合的城市更新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罗康瑞坦言,瑞安集团目前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寻找新的机会和项目,希望打造下一个“创新版”新天地,以“双创”结合文脉保护,打造创智空间2.0。他透露,目前已在广州南沙等地看了多个项目,希望能找到落地的机会。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文脉的保护和传承,老城焕发新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在论坛上,罗康瑞还原了上海新天地的打造之路。他说,从25年前,他与政府部门签了一张只有六张纸的合约,到现在,上海新天地最后一块土地也已经在开发了。当时,上海要改造中共一大会址旁的地块,并要求保留原有的氛围。“上海石库门是一个独有的规划设计,但不适合现代居住和工作需要,所以我觉得很头疼,应该怎么办?”罗康瑞坦陈了自己的两难,一方面要保护石库门,另一方面作为开发商也需要有回报。因此,他决定,保护石库门的外形,但内部全部翻新,引入生活的理念。
当时,罗康瑞请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国建筑师来做设计。“他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看过(石库门照片)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事情,于是就来了。”罗康瑞说,在建筑师来上海的头半年里,他只是带着摄影机在街道上走,不断地走,将石库门的里里外外拍摄下来,之后再做设计。“就这样,一个过去非常破的区域,现在变成上海市中心最有价值的项目之一。”
翻新石库门后,每天的人流要以万来计算。更让罗康瑞高兴的是,疫情之后,他看到了新天地的新变化。过去,来新天地的主要是各地旅行团,现在,很多上海本地人也来,这代表着新天地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将这些老房子带进了一个新的生命。如今,他又在新天地旁边的商场,打造了一个内地设计师基地。“我希望创造这个平台给他们发挥,先是学习国外的经验,同时保护自己的传统。”
会场见闻:
“零碳”元素无处不在
海绵化改造后的亚论广场
进入主会场必经的亚论广场,不久前刚进行完海绵化改造。据悉,整个东屿岛已对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空间进行了海绵化改造,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超抗堵塞、高透水、高防护、高强度、耐久性特点的8厘米厚通体硅砂砖铺砌而成,既可以提高步行的舒适度,也能实现初期雨水的过滤、渗透和净化。
建筑上的光伏面板
树木掩映之下,论坛主会场和新闻中心等建筑的屋顶铺满了光伏面板,仿佛是戴上了一顶遮阳帽,为的就是节约哪怕一度电。建筑两侧,花朵风机随风转动,它可以在微风状态下收集风能实现发电。
带有屏幕的光伏电线杆
带有屏幕的光伏电线杆同样内有乾坤,不仅可以照明,还能实现一键叫车、紧急呼救、可视对讲等,如同是无人驾驶车辆的另一双“眼睛”,还可在道路交叉口实现人车路智能监测与信号协同控制。
喝一杯“零碳咖啡”
而当真正走进会场,各种各样的“零碳”小细节也让人叹为观止。“需要一杯零碳咖啡吗?”何为“零碳咖啡”,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不用农药化肥、农用机械,用人工挑豆、光伏电烘焙的咖啡,而且封装材料可以进行生物降解。除了咖啡之外,会场提供的笔也是某品牌推出的首款碳中和中性笔,运用了PP再生塑料原料,可以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