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
让历史原貌为更多人所知

钟竹筠故居中的钟竹筠像
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邓刚
颜晖(右二)等农讲所专家与当地人一起研读黄杰的族谱。

  日前,“大地星光 广州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队伍的第一站,走进了当年学员们工作、战斗的重要地点,茂名高州南皋学舍,也即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

  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广州农讲所)共培养了近800名农民运动骨干,来自当时全国的20个省份。他们如点点星火,在大江南北奋力燃烧。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打磨,令发掘这些名字背后故事的工作,显得愈加迫切。“大地星光 广州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项目正是希望在大地原野之间,在学员们曾经用过的老物件里,在学员后人的记忆深处,把这些故事、这些细节找出来。并通过更有效的传播手段,让它们为更多人所知,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搜集往事 展现历史

  “这是南路地区保留下来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遗址”,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邓刚骄傲地说,“1600平方米,两层楼,三进。”

  春分时节的阳光在天井中投下清晰的投影,邓刚和颜晖(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馆长)相向而立,聊起那些在这里曾经发生的革命往事。身侧,摄像机、摄影机和手机的镜头悄无声息地运作,记录下这难得的场面。

  邓刚等人正在推动旧址的重新升级改造工作,新的主题展览的内容也在设计之中。“就我个人来说,没有老区人民的冒险掩护,早已当‘烈士’了”,新中国成立之前,邓刚曾任中共廉江县三合区委书记,在革命年代里屡历险境。多年来,他积极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编写红色文化书籍,积极推动解决老区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位94岁、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的“老革命”,藏着宝贵的记忆,也有着深沉的情怀。

  许多红色往事的梳理,需要抽丝剥茧般一点点完成。在湛江博物馆“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的展厅中,《黄学增年谱》的作者之一,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湛江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国威坐下来,面对镜头讲起了这本2021年才付梓出版的著作的来龙去脉。

  1900年10月14日,黄学增出生于遂溪县第六区敦文乡(今乐民镇敦文村)。后来,他成为中共广东南路和宝安地区(现深圳地区)等地党组织创始人,广东西江、琼崖等地区武装斗争的组织者、领导人。这位广州农讲所的第一届学员,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并称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1929年牺牲时年仅29岁。

  《黄学增年谱》是革命先烈的第一部系统而详细的年谱,正如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陈弘君在书的序言中所说:“只有将党史上诸多历史人物的历史搜集、组合出来,才能全面、客观、完整地展现出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才能真正了解革命先驱对革命胜利所做的中流砥柱的贡献。”

  比对细节 还原历史

  由于时间遥远,历史的很多细节往往会在后人的讲述中出现一些偏差。如何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容,让革命先辈的身世、故事以原初的样貌与今人见面,更好地传播出去,也是农讲所专家们心心念念的重点。

  “黄学增到了广州之后,可以说影响了湛江,特别是遂溪的一代青年”,遂溪县乐民镇敦文村的黄学增纪念亭院内,在黄学增胞弟黄学思手植的波罗蜜树下,敦文村文史馆长黄海与颜晖等人分享了他多年来研究黄学增等广东南路革命者的所得。对于很多历史“细节”问题,专家们展开了严肃的讨论。

  雷州市附城镇北营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文海庙。1923年,广州农讲所学员黄杰在文海庙成立农民协会,举办学习班,点燃了雷州农民运动的烈火。离文海庙不远的黄氏宗祠,也是当时的一处革命交通联络站。在宗祠里,颜晖与黄杰曾孙黄宏能等人一道查阅了不同时期编修的黄氏族谱,比照里面的年岁记载,仔细研究黄杰进入农讲所时的准确年龄,也指出族谱中对黄杰职务记载的一些不准确之处。

  1927年5月19日,农讲所学员黄广渊等在遂溪乐民海山村,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乐民起义。在当年革命者打响第一枪之地、他们曾坚持斗争的乐民所城旧址内,以及起义军转移的涵洞等处,颜晖与黄广渊之孙黄东晓,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黄红、村长黄朝晖等就如何将历史与今天的乡村振兴、文旅开发等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

  结合当下 保护开发

  “历届学员足迹寻访项目”将通过全面的铺排、实地的走访、细致的调查、严谨的记录,寻找全国各地广州农讲所学员后人,探访他们的足迹,征集相关文物资料和口述历史资料,以第一手的素材丰富人们对广州农讲所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技术手段,记录和传播活动全程,并携手广州日报拍摄纪录片《大地上的星火》(暂定名),将广州农讲所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馆方将陆续发布各省份学员名单,渐次到更多地区实地寻访。

  颜晖表示,寻访项目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丰富农讲所纪念馆的馆藏,以利于更好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实地考察,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利用遗址、旧址、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让它们变成社会大众的文化财富。

  “海山村计划恢复革命旧址的原貌,逐步建设纪念馆、陈列馆等,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黄红同时介绍道,“海山村大部分人靠海上捕捞、海水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村里不断推进发展海洋牧场,也正在筹备建设渔港码头。利用天然海港的优越条件,结合红树林、沙滩、海鸟、养殖场以及蓝色的大海,建个美丽的度假村。”

  雷州市纪家镇上郎村,是一座革命遗迹遍布的小小村落。广州农讲所学员何青云,以及黄斌、黄雨农、黄茂庵、黄仲琴等多位烈士的故居,和当年他们活动的祠堂、碉楼、兵工厂等,连片分布在直径数百米的范围内。黄斌、何青云的家人向农讲所纪念馆捐赠了何青云用过的木箱、陶罐等物品,也详细介绍了当年黄斌修建碉楼、何青云坚持斗争等故事的经过。那么,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否能进行连片保护开发?

  又如在遂溪县杨柑镇祝君村,广州农讲所学员、革命烈士钟竹筠的故居正在计划拓展,并与村中的村民文化广场、篮球场等设施合并规划。

  红色史迹与当代人的生活无缝连接,是它们更好发挥作用的一途。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视觉
   第A16版:文化·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广州农讲所学员足迹寻访 让历史原貌为更多人所知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周末广州上演
总决赛5月8日开打
“虎”兄“狮”弟 齐头并进
中国男队时隔11年再夺冠军
郑钦文惜败无缘8强
玻璃地板将上演“首秀”
市钓鱼协会路亚比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