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每年全国两会后首个举办的国家级论坛,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2届。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论坛第一次恢复线下举办。
今年,大会主题聚焦“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首日举行的经济峰会重磅嘉宾云集,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等嘉宾展望今年全球经济发展。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聚焦技术与教育主题发言,辉瑞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艾伯乐,高通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安蒙,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等跨国企业家就消费市场、产业链供应链、营商环境、投资、绿色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疫情后首次线下举办 跨国企业“看好中国”
“能回到中国,和世界各地新老朋友相聚,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开场白,从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首席投资官导师、董事会成员瑞·达利欧,到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几乎成为每位海外嘉宾共同的感叹。
今年,大会主题定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面对当今世界的新挑战和不确定性,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成为造福各国人民的必由之路。因此,论坛与会代表们积极就这一主题充分交流看法。
当经济开始复苏,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机遇?这一点,从境外嘉宾参会的踊跃程度就足以说明。今年,论坛境外代表范围仍是跟往年一样,限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先企业的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国际著名学者。据统计,境外参会代表已超百名,涵盖了能源矿产、金融保险、信息通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消费品和咨询服务等十多个产业的跨国企业。
“要合作不要对抗。”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宏观研究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鲁比尼呼吁。他希望,论坛成为大国之间和朋友之间寻求更多合作和协调的平台,这样才能有一个更美好和更稳定的未来。
柯皓哲在今年初升任采埃孚集团首席执行官之前,长期担任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并常驻上海领导亚太区和印度区的工作,已经把家安在中国的他,称自己为“新上海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坦言,中国人常说的“危机”,告诉我们要在“危”中看到“机”。以他所从事的汽车产业为例,疫情带来了供应链中断、半导体短缺等问题,但正是存在这样的问题,采埃孚开始在中国进一步加大投资。去年底,采埃孚在广州落户了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并建设百亿元级汽车电子厂,就是为了加强中国本地化布局,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强韧。
“扎根中国三十余年,辉瑞目前在全国300个城市拥有约7000名员工,并推出了60款创新产品以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艾伯乐分享了辉瑞的“中国故事”。他说,2022年,辉瑞有11个新产品和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填补了重大临床空白。从现在起到2025年,辉瑞计划在华提交约12款创新药物的上市申请。
跨国企业看好中国,中国参会代表则讲述我们将如何共享中国机遇。“中国产生的技术,永远不对任何一个国家封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议题上,这是我觉得中国可以做出、至少是我能代表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做出的承诺。”作为来自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现场承诺,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他说,在人工智能领域,他将一方面尽快推动技术的国产化,另一方面也希望把中国的技术分享给全世界。
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说到中国‘机遇与合作’,很多嘉宾最关注的还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问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如是说。在他看来,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非常成功,当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增长模式是否有可持续的未来,包括国内消费市场的高端发展、碳中和转型等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
在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用“放长线、钓大鱼”来形容当前的“中国机遇”。他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何在,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国经济回升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全年呈现增长加快、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等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锚,中国经济将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和强劲动力,成为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靠提供者。“我们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投资可以‘放长线、钓大鱼’。”韩文秀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论坛上,跨国企业也持续关注具体的实施举措及可能产生的市场潜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要通过改革创新消除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激活潜在的消费需求,将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增长潜力。“只有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居民的消费潜能才会释放,投资的热情也才会激活,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也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看好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