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笑创业近二十年,目前扉(扉建筑、扉美术馆)只有二十多名员工。但说到方所书店、文立方等由扉设计的建筑,可谓尽人皆知。
米笑从小与建筑有缘,大学选了建筑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她先后去过房地产公司和一家香港的事务所;从员工做到管理层,装修、软装等工作,她都做过。
2006年,她组建了建筑设计工作室,扉诞生了。扉(FEI),即Functionality(功用为本)、Elegance(简的艺术)、Infinity(无限可能)。
朋友喜欢叫叶敏“米笑”——这是英文名Michelle的音译。
米笑是个地道的广州人。也许你不一定知道她是谁,但你一定知道方所书店、文立方、星海音乐厅大堂……这些都是她设计的建筑。
米笑从事建筑行业多年,2006年,她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团队扉建筑,2007年创办了扉美术馆。如今,前者是为广州带来最多文艺地标的本土建筑事务所;后者是华南地区开馆历史最长的公益民营美术馆。米笑设计的建筑强调在地性和无界性。她喜欢接触和挑战新的东西,凭一股不怕输的劲儿在建筑行业闯出一片天地。谈及经验,她说到自己的柔软法则——一是灵活找位置;二是在坚持之余保有回旋余地。
设计讲理念:无界、在地、实用
走进米笑的工作室,发现里面与其说像办公室,不如说更像一条“街”。
记者抬头,见到“街”上有电线杆,还有整齐捆在电线杆上的电线——这其实是办公室的电路系统。在“街”上还有旧街灯、灯柱,地面有斑马线、下水井井盖,甚至还有单车停放点。
在米笑的设计理念中,最强调的也许就是“无界”。比如这个空间既有作为办公室的“工作室”概念,又有作为布展公共空间的“街道”概念——打造难被单一定义的建筑空间,这就是“无界”。
在米笑的很多建筑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到“无界”。比如文立方,以不设门的开放入口和楼梯联合每一层,内院和外走廊向街道开放,成为城市的共享客厅;比如连获国际大奖的紫泥十二门无界社区,打破了空间功能和边界的定义,房子的客厅可以是工作室、可以是沙龙的举办地,浴池可以变身读书角,甚至变身波波池……
对于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米笑说:“希望我做的空间的用途不要那么具象、单一,留一些空间让用的人去想。”
米笑说,有一次她遇到了“无界博物馆”项目,“无界”概念触动了她的心——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吗——打破边界。
除了“无界”,米笑的建筑设计还有另一个特点——“在地”。米笑希望建筑能体现当地文化。每一次在画设计图纸前,她会费很多功夫体验当地文化。
当然建筑设计还不能少的是“实用”。最近,米笑忙着设计一家位于海心沙的餐厅,她希望以室内造园的方式做一家有岭南特色的园林式餐厅,在餐厅大堂约100平方米的位置她设计了水的元素。但考虑到室内造水难打理,空间也不实用,她改用浅浮雕的方式模拟水的形态。
创业有法宝:更柔软一点
对于创业之路,米笑坦言创业是因为更想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当你太多做复制性工作时,就没太多时间学习。”而米笑更希望在每一次做项目过程中,可以学习、尝试新的东西。
为了保护这一点理想主义的初心,米笑一直在用现实主义的商业思维提供平衡。米笑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很多时候要先把项目接下来,再谈学习和创新——因为她首先要维持工作室运转。
作为女性,作为创业者,米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创业之初时,米笑的最大法宝就是“柔软一点”。她的柔软法则一方面是灵活地寻找自己的位置,比如起步时没大项目就做小项目,每个项目都全力以赴做好;另一方面是在坚持自己的想法之余,保有回旋的余地,“做设计时要先考虑误差和意外情况,达到设计的七七八八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要总分高,不是单项分高。”
在男性居多的建筑行业里,米笑幽默地表示自己作为女性也有优势:“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也许正是这份幽默,米笑一直能保留灵活的后退空间和不怕输的性格,让她在建筑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有姿有味
身为广州人
要做一个“吃的博物馆”
“我在广州做了一些文艺又商业的地方,比如方所书店、文立方,我们喜欢一座城市,就是希望它变得越来越可爱,大家都喜欢生活在这里。”
“我业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我组建了‘扉’行团,带身边的朋友,跟着开发商去香港看旧城改造;跟着香薰治疗师去希腊奇欧岛的橘子庄园里看精油的制作;去马赛公寓订完全部房型;去中国台湾骑单车环岛……”
“我是个广州人,很爱吃,下一个愿望就是再做一个有意思的餐厅,不仅好吃,还要有好的器物,餐厅就是博物馆,我希望做一个‘吃的博物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何钻莹、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