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神秘水下隐士”现身

丹霞山再添3个昆虫新种

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刘加青摄)
麦祖齐短胸龙虱。(中山大学国家公园创建科考组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丹宣

  记者昨天了解到,中山大学科考组近日正式发布了被誉为“神秘隐士”的丹霞山昆虫新种——丹霞真龙虱的科考成果。至此,在丹霞山新发现和命名的昆虫新物种已达8个,其中丹霞真龙虱、麦祖齐短胸龙虱和短细突野螟均为中大学者近期新发现。

  “水下猎手”仅在丹霞山有分布

  “华丽的水下猎手”麦祖齐短胸龙虱是一种斑纹华丽的水下猎食者,个体较小,体长为6.3~6.5mm。这是2021年9月,贾凤龙老师带领学生在丹霞山开展野外综合实习时所发现,后来通过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并仔细观察比对形态特征之后确定其为一新种。该新种以采集者麦祖齐硕士命名,以感谢他在该新种发现过程中的重要贡献。这种昆虫目前已知仅在丹霞山有分布,在龙虱科成员中以其独特的斑纹而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据介绍,新种麦祖齐短胸龙虱同样具有与该属大部分成员类似的华丽斑纹。虽然外表华丽,但它们可是水底下不折不扣的凶猛猎食者,常以小鱼小虾或其他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在食物链中扮演着次级或更高级消费者的角色。

  80年前采集的标本有新发现

  2021年,中山大学承担了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价值论证工作后,贾凤龙教授团队就开始对历年采集存放的丹霞山的昆虫标本进行整理分类。整理中,学者们发现1941年采于丹霞山的真龙虱属标本非常独特,其鞘翅表面明显的大瘤突很容易将其与该属的其他物种进行区分。研究人员在进一步比对了雄性外生殖器形状之后确认该头标本为新种,并于2023年3月命名为丹霞真龙虱正式发表。

  贾凤龙教授介绍,虽然丹霞真龙虱属于大型龙虱,但是其行踪却十分隐秘,生活在山涧小溪,以捕猎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食。目前该种仅一头的模式标本是采集于80年前,之后至今尚未有同种的标本被采集到。

  他推测,丹霞真龙虱当年的生境可能由于之后修建水坝发展农业等原因而遭到破坏,当地的种群极有可能已经灭绝,但也不排除在其他地方也有尚未被发现的该种种群存在。有关丹霞真龙虱的生境、习性和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的了解至今仍为空白,进一步的研究还需等待该种在将来的再次发现。

  目前,丹霞山保护区管理局已经组织开展龙虱类物种调查,争取能够再次找到丹霞真龙虱种群,揭开“丹霞隐士”的神秘面纱,做好物种保护。

  丹霞山已发现新物种39个

  中山大学在丹霞山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1941年就有理学院师生到丹霞山实习实践,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积累了丰硕的丹霞山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在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丹霞山究竟有多少野蛾子?据介绍,丹霞山鳞翅目昆虫数量种类多数量大,蝶类和蛾类调查都任务艰巨。其中,野螟属于鳞翅目螟蛾总科草螟科,是中小型蛾类,翅展多为20~30mm,多数种类是植食性,丹霞山已记录33种。

  2008年以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先后数十次到丹霞山野外考察调查昆虫资源,2021年生态学院也加入了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科考项目,目前已鉴定昆虫19目210科1516种,累计发现东方四节牙甲、丹霞真龙虱、短细突野螟等8个新种。

  截至2023年3月,丹霞山已发现新物种39个(其中植物21个,动物11个,菌物7个),这些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也反映出丹霞山这样的丹霞地貌区域具有相对独特的生境和生态区系,说明丹霞山具有极为特殊和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8版:都市新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深度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体育
   第A15版:博览周刊·诗意
   第A16版:博览周刊·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丹霞山再添3个昆虫新种
16个项目助力建设“绿美汕尾”
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抵达珠海
当地酒店订单增长32%
首批四编组动车组将运营调试
广州越秀区帮扶连南十年硕果累累
廉江深圳招商收获125.2亿大单
潮州规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茂名口岸首批2吨镍铁顺利进口
惠州在广州专场招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