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消费维权
统筹:刘艺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子宁
最近,佛山市民李小姐一直盼着自己报的舞蹈班能如期开课。然而,等了三个多月还是没等来开课的消息。
原来,她买的舞蹈班年卡,还没来得及上课就被培训机构告知“装修”,此后杳无音信。在顺德大良,与李小姐一样,至少有70人陷入了这个“报班陷阱”,还有近十名舞蹈老师的工资被拖欠。
然而,“我舞空间”舞蹈培训(大良店)已是人去楼空。3月14日,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记者称,该加盟店背后的经营方——佛山市顺德区习舞匠艺术培训中心已于去年12月中旬注销营业执照。经多次电话联系,现场均无法联系商家,无法跟进消费者的诉求,建议报警处理。目前,该门店部分学员已向大良派出所报案。
奔着“网红”名气而来
交钱后却无法再上课?
去年“双十一”活动期间,冲着佛山舞蹈界“网红”的名气,在顺德大良工作的李小姐以3000多元的优惠价,在“我舞空间舞蹈培训(大良店)”(以下简称“大良店”)买了一张舞蹈年卡。“此前我曾了解过,该品牌一张年卡要将近6000元。”一下子降价这么多,李小姐很是心动,“毕竟经常有舞蹈班搞优惠,这个是大品牌,我几乎没犹豫(就交钱了)。”
然而,交钱不到一个月,李小姐就被踢出了舞蹈班群聊。不久,她就接到大良店要装修的消息。“客服承诺年后就能开课,我也没多想。”今年春节过后,李小姐满心欢喜想要上课,却迟迟未接到消息,这让她有点慌了。
同样报了舞蹈班的还有郑小姐。去年10月,她在美团平台看到大良店的信息,并打电话咨询。郑小姐告诉记者,该品牌店在佛山舞蹈界有一定的知名度,销售称是品牌店。于是,她当时就通过微信转账4000元买了十节舞蹈私教课。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后,郑小姐的约课经历却颇为波折,“他们不是说老师没有时间,就是说教室不够,总之一节课都没上。”而去年12月后,她在与销售和私教的三人小群发消息,却再没收到过回复。目前,大良店在美团上已显示“歇业关闭”。
去年5月,学员梁小姐花了4500元在大良店购买了一张年卡。她表示,开卡后,培训的课程越来越货不对板。她告诉记者,报名交钱后不到1个月,一名舞蹈老师因身体原因不再任教,另一名老师从7月起排课变少,并开始频繁更换课表。后来,舞蹈课掺水严重,到了去年11月,课程安排更是“腰斩”,直至同年12月微信群被突然解散。
店家称“装修”实则“停业”
学员和老师称“蒙在鼓里”
微信群被解散后,学员们感到非常不对劲,于是跑到大良店所在地,结果发现大门紧锁、人去楼空。2022年12月1日,“我舞空间”给大良店学员的温馨提示称,为保证大家的学习环境,舞蹈室已开始装修升级,暂停营业。记者查询获悉,佛山市我舞空间舞蹈培训有限公司是“一个专注教学与IP打造的网红基地”。
几乎与上述温馨提示同期出现的,还有一份《租金催缴函》。这是由大良店的场地管理方——广东新恒基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30日向佛山市顺德区习舞匠艺术培训中心发出的。据称,后者未缴纳当年10月、11月租金共39561.41元(含滞纳金)。次月底,该公司又发出一封《复函》,要求其付清租金,原押金已作为违约金被没收。
学员们一心奔着“我舞空间”的品牌而来。然而,直到这时,学员们才知道,大良店原是“我舞空间”品牌的加盟店,该门店背后的经营方是习舞匠艺术培训中心。由于一直未能联系上加盟商法人,去年12月,部分学员已向大良派出所报案,但至今未收到回复。
大良店的老师也表示“蒙在鼓里”。光老师是2022年9月入职的一名兼职老师,“当时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想到大良店是加盟的,这家加盟店仅给我发了(去年)9月以及10月部分工资,还有两个月工资没发。”据其介绍,目前大良店仍有8~9名老师被拖欠工资,拖欠最多的有7000元,最少的有1000元,而他则还有3000元没能要回来。目前,他已准备好相关材料走司法流程。
部门回应:培训中心营业执照已被注销
昨日,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记者称,2022年12月13日及18日,大良市场监管所接到两起关于反映佛山市顺德区习舞匠艺术培训中心结业的投诉,预付资金无法追回。
该所工作人员接诉后立即赶赴该中心的注册登记地址,发现其处于关门状态。经查询发现该商家已于2022年12月13日注销了营业执照。大良市场监管所多次尝试通过该中心登记信息中的电话号码联系相关负责人,均未能取得联系,投诉人也无法提供进一步的材料,暂无法开展调解工作。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或者报请公安机关处理。
律师说法:
加盟店停业应退还剩余课程费
品牌方如监管不到位也需担责
品牌加盟店以“装修”为由停业,导致预付费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加盟店和原品牌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对此,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律师严惠升表示,因加盟店停业,合同已经无法履行,消费者要求解除合同,加盟店应退还剩余课程费;如加盟店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应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品牌方对加盟店收取加盟费、管理费等费用,应对门店日常签约、经营情况以及股东变动情况有所管理和掌控,如果未能充分尽到其品牌监管职责,未能引导消费者全面、理性认识品牌,从而有效识别品牌授权方、实际经营者等不同主体,进而评估消费行为所涉内容与风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督促过失。同时,品牌方确实因特许经营获得了一定利益,故其应对消费者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所幸的是,在加盟店出现问题后,原品牌方也主动与学员沟通,给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