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近日,记者在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南中高速智慧梁场看到,8条环形生产线运作着,一条条钢筋经过半成品加工区、钢筋绑扎区、浇筑区、蒸汽养生区和张拉区,“变身”为一片片小箱梁,再运送到南中高速施工现场,成为桥梁的一部分。
拿着水平尺和装着小箱梁详细设计图纸的公文包,南中高速项目TJ07合同段技术主管孙一方,从组成小箱梁基本骨架的原材料——钢筋开始,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成品“把好关”。
“我们先对不同种类的钢筋半成品进行抽检,随后,对胎架上经绑扎后的底腹板和顶板钢筋的钢筋间距、型号尺寸进行检查,合格率均超过90%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孙一方告诉记者,广州交投集团引入智能数控设备加工钢筋,不仅实现标准化生产,还将钢筋的加工精度提升到毫米级。随后,经检验合格后的底腹板和顶板钢筋骨架会被吊至液压钢模板内。入模前,孙一方会使用水平尺和钢尺对液压钢模板楔形块、防错台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入模后,他也会对它的入模安装及梁长尺寸等进行仔细的检查。这时,他的工具也会“升级”:“有时会用5米卷尺、有时会用50米卷尺。”
在确认尺寸无误后,孙一方通知工人浇筑混凝土,并对关键性工序(如振捣、拉毛、收面等)进行“监工”,随时准备解决工人们遇到的问题,全方位保障成品质量。在达到要求后,这片构件将会被底膜台车载着、送去蒸汽养生室进行养生工序。
经过养生的钢筋混凝土在张拉压浆后,最终成为一片拥有编号的小箱梁,运往储梁场等待调用。通过存量运输管理系统,孙一方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每一片小箱梁的位置并指导车辆进行运输:“需要哪片就用系统搜一下,每片梁的编号就像是它们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