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助力技能人才突破“天花板”

代表建议设立“技工节”“工匠日”

在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广州赛区上,选手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赛。(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摄

  “一名‘00后’中国小伙,刮腻子刮成了世界冠军”“这是2022年我带着选手去德国夺回来的另一枚金牌,我们成了四连冠”……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技能人才培养成为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华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中国小伙马宏达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刮腻子”夺冠的故事;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杨登辉,更是在分组审议现场直接掏出四枚金光闪闪的奖牌,以亲身经历展示——“我们的职业教育,既可顶天,又能立地。”

  技能人才如何突破职业生涯天花板?职业教育如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提升产业工人社会认可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激励等方面建言献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邓潇丽、章程

  如何破解制造业人才短缺难题?

  通过节日和减税提升产业工人社会认可度

  如何破解制造业人才短缺难题?多个代表建议出台激励及引导措施,提升产业工人社会认可度。

  “高水平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产业工人。”来自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阮阳越认为,一些重要行业的技能工人的培养周期较长,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存在招工率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成为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

  对此,阮阳越建议出台激励及引导措施,提升产业工人社会认可度。一是为高技能等级产业工人按等级给予补贴。二是根据实际在企业就业年限以及就业者的收入,比照工龄实行弹性的部分税收减免。三是创建资格认证平台,企业内部考取的岗位资格证在同类型企业的职业技能认证中实现互通。

  “通过与工龄挂钩的方式,对长工龄的产业工人实施一定份额的税收减免,可以帮助企业稳定产业工人队伍,使技能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的企业,能更好地实现技术传承。而减少各类上岗或资格证件的重复考取,可以让工人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学习与锤炼。”阮阳越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杨登辉则建议加大对大国工匠、技能典型的宣传力度,设立国家“技工节”,增设技能人才类国家级奖项,定期开展表彰奖励,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此外,建议设立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紧缺、高端技能人才引进补贴,其配偶、子女享有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同等的落户、教育、住房保障等政策,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技能、重视技工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中心检验科主管钟丽琴也呼吁设立“中国工匠日”。“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设立‘中国工匠日’,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决心。”她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贵松建议利用税收政策提高制造业技术人才吸引力。支持新增“制造业从业人员”专项附加扣除,支持将制造业企业的培训费用,纳入类似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降低制造型企业培养人才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投入更多资源来培养人才的意愿。

  如何提升务工人员归属感?

  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措施

  如何提升务工人员归属感?多个代表建议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措施。

  在强化立法保障方面,杨登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的专门法。”为解决技能人才工作中权利义务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清晰和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启动技能人才工作立法,将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带有规律性和长期适用性的成果固定下来,强化技能人才工作推进的刚性约束。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智荟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苏荣欢则建议,强化同城待遇保障,提升务工人员归属感。建议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措施,保障务工人员享受更多除基本工资外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在教育、医疗、工伤、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推进优质园区宿舍、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

  苏荣欢还建议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的制度,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如何助力技能人才持续成长?

  推动校企形成共同体

  推进制造业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发展,要发挥技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及为技能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黄贵松认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持续多年专业的深耕与工作经验的积累,人才流失会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断层、技术断档、生产率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的技术教育,鼓励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基地,让更多的社会人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增加制造行业的就业人数。

  杨登辉则认为,技工院校要坚持面向制造业办学,坚持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要进一步明确技师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落实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升学就业时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的相关待遇。

  苏荣欢认为,要鼓励企业发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他建议深化产教融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共同体。同时,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定期技能培训制度,通过资助、补贴、设立基金、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钟丽琴在产业一线奋斗了20多年,她尤为关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她发现,当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凸显出两个问题:一是跨区域互通互认存在障碍;二是技能人才补贴政策的要求时限过短。“建议建立国内跨区域互通互认机制,放宽补贴领取的时限要求,让获得技能证书的人员都能领取补贴,充分发挥技能人才能动作用。”钟丽琴说。

 
     标题导航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键:~~~
助力技能人才突破“天花板”~~~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热话题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6版:全国两会·在现场
   第A7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对话广州女企业家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文化·体育
   第A13版:视觉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教育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东检察机关用心用情抓好民生检察工作
代表建议设立“技工节”“工匠日”
“小修小补”里藏着“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