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南海,青春之舟远航。
“青年强,则国家强”“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切切期望,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异彩。
向总书记报告——大湾区架梯搭台,青春“向心力”越来越强。从《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落地以来,港澳青年在“1小时交通圈”中往来穿梭、生活更舒心、就业更便利。自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开始,人才“湾有引力”将越来越强。抓紧全面实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这个抓手,广东5年内会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万个赴内地交流机会、1.5万个实习岗位、1.2万个就业岗位。“软联通”提效,“硬联通”加速,一个拥有巨大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加速呈现在世人眼前,更多年轻人分享大湾区发展机遇,登上更大的舞台,奔赴更远的地方。
向总书记报告——粤港澳齐心联手,青春“创新力”蓬勃生长。如今,“湾区青年”已被这片热土上的年轻人认同和接纳,并把一种勇于自我超越、求新求变的身份认同感传递开去。在这个群体中,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教授周琪是科研一线的代表。她扎根基础研究,十七年如一日。青年大学生汤君妍则擅长用青年人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她以青年的视角、创新的手法,满怀激情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高校教师夏静娴不忘“为国植贤”初心,十余年深耕青年工作,激励莘莘学子以青春之名书写奋斗之我。因为他们深信,无论来自狮子山下,还是濠江之畔,抑或是珠江之滨,只要勇敢出发、不懈奋斗,只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大湾区发展、祖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每一个追梦者都有颗年轻的心;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渴望如花朵般盛放。看好在内地发展的前景,为港澳青年学生融入湾区发展增添助力——这一最初的信念促使暨南大学的港籍学生谢彬华找准了创新创业的方向。从享受平台红利到创造平台红利,谢彬华的“创业史”让人看到,湾区青年肩负使命、勇挑重担的动人故事。
青春不独行,在携手奋斗中更加绚烂。正如《狮子山下》里所传唱的,“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大湾区海阔天空,青年人大有可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用青年人的视角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学生 汤君妍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暨南大学期间勉励大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入学以来我一直牢记这一殷切嘱托,并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在我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而我们作为新传学子则应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它、用创新的方式呈现它,于内让更多人看到祖国的美好,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平日里,我对社会话题和公益话题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学校和学院很鼓励我们走到社会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我参与了“传播中国”训练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社会实践等丰富活动。从社会实践中取材创作,再通过相关作品去呈现社会文化,进而产生更大的意义和能量,这些经历不仅帮我检验和锻炼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我直观感受到所学专业的价值所在,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新传学子的使命和担当。尤其在国际传播方面,我担任核心创作人员的多部作品获得广泛传播,那种自豪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激励着我想要做得更好。
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就像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讲述中国故事的大门。接下来我将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继续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会继续提升专业技能,将人生规划融入时代潮流,用青年人的声音、从青年人的视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文/广州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苏倩怡)
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港籍在读硕士研究生 谢彬华
2016年,我来到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开启大学生活。在广州学习和生活的六年多时间里,我切身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港澳学生选择来到内地升学、就业、创业。身为其中一员,我一直很想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2022年,我有幸获选“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的称号,在与来自其他高校的香港青年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也都非常看好在内地发展的前景,创业的想法进一步清晰:以就业为出发点,搭建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港澳青年学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沟通桥梁。
有了创业想法之后,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立刻行动了起来。得益于广州对于港澳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我们很快顺利完成了公司的选址和注册,如今我们平台的服务范畴由就业拓展为升学、研学、就业、创业、生活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注册半年以来,我们已和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了多个项目,市场反响很好,这也给我们团队继续前行注入了“定心剂”。
无论是读研,还是创业,对我来说都是学习的过程。能够做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事情,我很享受这个充实又兴奋的过程。作为一名基建专业学生,我期待毕业后投身国家基建事业,我也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创业项目一定可以服务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广州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苏倩怡)
与学生为伴 做青年合格的“引路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 夏静娴
参加工作十余年,我一直从事青年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对青年工作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我认为,想要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坚持与学生为伴,用真心、爱心、耐心陪伴青年学生,想青年之所想,才能真正走进青年学生内心,进而做他们合格的“引路人”。
近些年,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工作“三部曲”:重要讲话入脑入心,重要节点创新学习,重要嘱托化为行动。坦白说,刚开始做青年工作时,我也曾不得章法,慢慢地,我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加强理论学习,能从中获取开展青年工作的灵感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我发现原文原著常读常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可以有效指导青年工作。
有了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我们的青年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学院团委获评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学生会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会、党支部获评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我本人近几年也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团干部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肯定,更是激励。当然,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学生有所成就时。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做好青年工作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将继续埋头实干、抬头巧干,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特点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文/广州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孟楠、廖晓键)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基础研究队伍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琪
基础研究相关文件政策陆续出炉、基础研究经费不断增长……从这些变化中足可窥见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决心,作为一名专注基础研究的大学青年老师,对此我备受鼓舞。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基础研究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不再把基础研究简单理解为“埋头做学问”,基础研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自研究生阶段开始,我就把研究方向聚焦到智能控制领域的基础研究,至今从事相关研究已有近17个年头。近些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进步相当显著,很荣幸我是建设者中的一员。以我所专注的智能控制领域为例,高水平论文数量、质量大为提升,科技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走向前列,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变化。
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当前我们团队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具体领域或项目开展研究,比如无人机协同控制、车辆协同控制、机械臂智能控制等。实际上,理论研究和实践是不分家的,科学理论在一定应用背景下提炼而出,继而得到具体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超越和突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而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国家原始创新动力和活力,因此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研究要面向国家重大所需,也需要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挖掘更多动能,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基础研究的队伍,我国的基础研究未来更可期。
(文/广州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