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慢点。我背您吧。”说着,美玲先把张伯的轮椅拿下6楼,固定在栏杆上,然后,自己背起张伯,弓着腰,一只手扶着楼梯扶手,慢悠悠地从六楼下到一楼。把张伯放在轮椅上后,美玲已经气喘吁吁。“像张伯这种住在没电梯的楼房、身体又不能动的老人,一般需要两个人,但如果请两个人价钱也要翻倍。我看老人经济条件也不算好。就干脆我多出一些力气把他背下楼。”
原来,美玲是一名陪诊员,工作内容有挂号、问诊、取药、缴费、取结果、接送患者就医等,她的陪诊对象多为独居老人和孕妇。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人陪诊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有公司表示,最近两年选择陪诊的老人以20%的速度在增长,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陪诊员的日常:接送老人往返、替老人“跑腿”、充当“临时家人”倾听与安抚
挂号、预约、问诊、检查、取药、排队代交费、打印病历……作为陪诊员,美玲的工作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为客户完成各种就医手续。张伯最近总觉得头晕,因为他之前有过中风,儿子怕他再度中风,委托陪诊员带老人到医院做检查。
曾当过护士的美玲说,陪诊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很多老人居住的地方没有电梯,为了让老人尽早赶到医院,她早上6时就要起床。陪诊对象很多都是80岁以上、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光是把老人从楼上带到楼下就需要半个小时。
陪张伯到了医院后,美玲马上拿着老人的病历到前台报到,早在一周前她就为老人挂了号。经过40分钟的等候,终于到了张伯。医生建议张伯做一次脑部CT检查。美玲让张伯在椅子上坐着,自己则去预约处为他做CT预约,最终预约在当天下午4时。
张伯行动不便,两人只好在医院内吃午餐。医院的大厅里有一台按摩椅,吃完午饭美玲把张伯抱到按摩椅上,给他盖上一件外套,让老人在按摩椅上午休。下午美玲陪张伯做完CT检查后又找到上午做检查的医生,医生看过CT片后建议先吃药进行观察。美玲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详细记录下注意事项。就医结束后,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告知病情。送张伯回到家,已经是晚上6时。至此,美玲这一天已经忙碌了12个小时。
美玲在一家医疗养老公司做陪诊员已经有两年了,每个月大约会有10多单陪诊业务。“陪诊不只是说把老人带到医院。”她说,“陪诊员”就像个懂医的家人朋友——清楚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帮助,提高就诊效率,有时还要提供情感寄托。
3年下来,美玲陪诊的老人已经超过50位。她发现,每次陪诊后,老人的情绪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有一位阿婆在体检中发现一个2厘米左右的肺结节,医生怀疑是肺癌病灶。从那以后这位阿婆茶饭不思。美玲后来建议她到另一家医院做复查,病理检查后发现是良性结节。美玲当时高兴坏了。“就像我自己的母亲死里逃生一样。”
在美玲看来,陪诊员与老人之间并非“收钱跑腿”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她就像是老人的“临时家人”。
如今,美玲每周都需要带一位70岁的尿毒症患者去做透析。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人两年前被诊断出尿毒症需要透析,加上老人痛风腿脚不便,子女希望每次透析时能有人陪同。每次做透析之前老人都很焦躁,美玲提前一天就要打电话陪他聊天。如今,美玲已经成了老人生活中的重要成员,老人过生日时都要邀请美玲去家里吃蛋糕,有时家里做了好吃的饭菜也会叫上美玲去吃。“老人早就已经把我当女儿一样看待了。”美玲说。
她告诉记者,陪诊只占到就医服务的一半,剩下的都是倾听和安抚。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患者心灵上能得到安慰,美玲也感到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
养老机构:充分尊重患者隐私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行业”
广州某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齐明博告诉记者,公司的陪诊员一部分是护士转行,另一部分则是有护理经验的中年阿姨。
做了两年陪诊员的刘姨告诉记者,花钱找陪诊员,不是每位老人都舍得。“每次预约陪诊员时,老人的子女都会叮嘱我,让我假装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否则老人如果知道子女花了几百元陪诊,会心疼得不得了。”
除了老人的订单之外,刘姨有时也会遇到年轻的服务对象。去年夏天,一位“90后”女孩因为长期腹痛,需要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但她在广州没有亲人,通过公司找到了刘姨,希望她以“家属”身份到医院陪诊。刘姨对这名女孩印象很深刻。“她很瘦,黑眼圈很重,一看就知道长期睡眠不好。其实不只是独居老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单身青年也不容易,平时看病都没人陪。”
刘姨并没有主动询问女孩的病情,在她看来,不打探和泄露隐私是对服务对象最基本的尊重。两个月的保守治疗后,女孩并没有明显好转,医生建议进行胃切除手术。而这一次的陪诊服务,她依然选择了刘姨。进手术台之前,女孩非常紧张,刘姨反复安慰她别怕。“那一刻,我就像她的家人一样。”
刘姨说,陪诊员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职业。“有耐心、体力好是当陪诊员的基本门槛,如果还能掌握一些医学和护理知识就更好了。”
齐明博介绍,公司陪诊员在带老人前往医院就诊前,会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只有老人意识清醒才会带去医院就诊,如果老人精神状况欠佳,则需要老人家属或居委会成员陪同,否则公司不会接单。“到了医院,当老人需要支付医疗费用时,会由老人亲自操作,陪诊员不会接触到老人的这些秘密,也不会代替老人输入密码。”
老人陪诊服务每年增长20% 可按次或按月收费
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佘阳光向记者介绍,最近两年陪诊服务呈井喷式发展,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每年的业务量都在1000单以上。“公司目前有20多名陪诊员。陪诊服务分为长期陪诊和临时陪诊,以长期陪诊服务居多。长期陪诊服务单次价格为250元。临时陪诊则是300元/次,服务时间是4小时,超出4个小时需要另外加钱,每小时加收100元。”
“陪诊员行业越来越规范,我们所有的陪诊员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培训。”佘阳光说,如今陪诊服务已经成为刚需。很多老人身体不好,不懂得操作医院的智能设备,加上子女又忙,这时候就需要有人陪诊。
佘阳光也表示,尽管陪诊服务很受老人欢迎,但单次300元的价格不少老人表示偏高,“不少老人子女表示,如果能降低到100元~150元/次就好了。”
另外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的朱经理也表示,陪诊300元/次,超出部分按100元/小时收费。而除了养老服务公司外,部分家政公司也推出陪诊服务,价格比前者略低,普遍在200元/次左右。据某家政公司介绍,其陪诊服务为50元/小时,半天大约收费200元,超出时间按50元/小时计算。如果是按月收费,除家政公司收取一部分服务费外,具体价格可由客人和家政阿姨协商,每月大约2000多元;另一家家政公司则表示,陪诊单次收费160元,单月收费1200元。
免费陪诊服务:“公益陪诊员”“老年陪诊员”纷纷入场
除了有偿陪诊服务外,一些公益机构近年来也推出了关爱老人的免费陪诊服务。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资深志愿者彭春燕就是一名公益陪诊员。几年前,一名叫做巧儿的年轻女性找到她求助。原来,巧儿是一名视障人士,她的小姨瘫痪多年,她的母亲也患上肾癌,两位老人都已经70多岁了,去医院看病很不方便,巧儿希望志愿者们能提供陪诊服务。于是从3年前起,彭春燕就成为了一名公益陪诊员。
不过,帮助瘫痪在床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可不是一件轻松事,每次彭春燕还需要一名志愿者同行。彭春燕说,现在医院科室划分细致,智能设备更新较快,对很多老人来说,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的确会遇到不少障碍。为了当好陪诊员,她所在的公益机构还专门请来了医院的专业医生对陪诊员团队进行培训。
每次陪诊前,彭春燕都会根据老人的情况提前到医院“踩点”,叮嘱老人需要准备什么,然后做好规划。到了医院后,她会让老人在某个地方等候,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其他流程。尽量减轻老人的“工作量”。
彭春燕说,当陪诊员几年下来自己也有进步,她已能看懂简单的病理报告。“只要有需求的老人告诉我们,我们就会派出陪诊员免费上门为老人服务。”
而在海珠区素社街道的一支“老年陪诊员”队伍也格外亮眼。今年68岁的关锦霞老人是一名资深志愿者。从6年前开始,随着社区的老人越来越多,关锦霞主动加入到带老人陪诊的行列中来。她自学了医学知识,还上门排查社区里需要陪诊服务的老人。
街道的老小区基本上都没有电梯,楼梯也比较狭窄,每次带老人去医院,关锦霞都要背着老人下楼,后面还有一名陪诊员搀扶着老人的后背,然后用轮椅将老人送到医院去。如今,这支平均年龄60岁的老年陪诊员团队,已经成为社区老人的“知心人”。每次只要老人一个电话,关锦霞二话不说就立马放下手中的事前去。
这些年陪老人到医院看病,各种各样的老人关锦霞都见识过。这些老年人中有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医院自助设备,有人找不到就诊楼层,有人看不懂检查单。还有一些老人,即便工作人员详细告知了所有诊疗流程,可只要一离开导医台,他们转身就忘记了。关锦霞意识到独居老人在去医院看病时有人陪同的重要性。
今年快70岁的区志成阿伯和蔼可亲,素社街道的很多老人都是他的老友。从3年前开始,区志成也成为一名专业的陪诊员,对应服务两位老人。社区里有一位老人张伯今年90岁了,从3年前开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区志成主动承担起陪张伯到医院看病的重任。每次陪诊区志成都要很早起床,因为九旬老人动作较慢,到医院就诊过程也相对耗时。“我们就是老人的亲人。只要老人有需求,一个电话我们随叫随到。” 区志成说。
关锦霞也表示,老年陪诊员队伍接下来还要继续壮大,因为这方面的需求很大。
陪诊行业发展待规范 建议尽早建立行业标准
佘阳光说,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是陪诊服务的最大消费群体。“很多子女工作繁忙,无法随时请假陪家中老人看病。现在年轻人的观念转变了,时间也是金钱,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花几百元请陪诊员带父母去医院看病,他们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广州市另一家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对于众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当家里老人需要就医时,陪诊服务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花钱买时间”大家乐于接受。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把陪诊员列为一个全新的职业,陪诊员行业逐渐步入正轨。但由于行业刚起步,市场尚未建立准入门槛,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制度和规范,对陪诊员的岗前培训、执业管理也没有统一标准。佘阳光表示,陪诊服务市场增长空间大,如果能有行业标准,将极大促进行业发展。“比如,陪诊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护理经验等专业知识能力。目前,公司正准备联合广州几家提供陪诊服务的机构,成立行业服务标准。”
此外,因为陪诊服务日益成为刚需,目前在国内已有一些城市将陪诊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一部分推开。如苏州市姑苏区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陪诊服务纳入“姑苏区老年人门诊就医全程陪伴服务项目”,在辖区范围内居住且有户口的老人均可预约此项服务。